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城镇在交通管理体制、城镇空间与职能、交通建设与服务标准,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中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对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划技术思路以及城镇综合交通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镇;交通规划;综合运输;统筹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处于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区域协调和城镇化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的区域服务职能不断丰富,城镇区域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城镇交通也开始显现城市交通的特征。城镇已成为交通管理体制、城镇空间与职能、交通组织、交通建设与服务标准,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等冲突最为严重的地区。
一、城镇交通规划概述
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研究都局限于城区,大交通行业规划则侧重于运输,把城镇仅仅作为一个点加以考虑,而城镇规划中又往往缺乏支撑规划的交通专项研究。无论是规划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城镇综合交通规划都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城镇范围一般都在数千平方公里以上,如南京市域6598km2,贵阳市域8034km2,东莞市域2465km2。在如此大的尺度下,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的技术方法不能满足城镇交通规划的要求。
2、城镇内涉及的主体更多,协调的难度更大。在城镇交通体系中,铁路、公路等不再只是城市的对外交通,而是各区县、镇乡联系的主体。因此,城镇交通除了满足运输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交通系统建设支持重点地区的发展,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3、城镇的交通层次更为复杂,既有区域对外、各主要节点联系、城市内部交通,也有通勤交通、旅游交通和城乡客货运输等,其交通系统的特点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本质的差别。
二、交通规划编制理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应顺应新形势的要求,转变编制理念,突出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改变“量力而行”的规划编制理念。以往编制的规划,前瞻性、战略性不够,往往发布不久就因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频繁修订。规划作为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和展望,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为长远发展留足余地。交通运输作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规划的编制,更应打破“量力而行”理念的禁锢,突出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城镇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部署和展望,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坚持空间均衡的规划编制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很快,但是人民生活的空间并不宽裕,空间结构失衡日益突出。这与长期以来编制规划对空间均衡关注不够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是经济和人口区域分布、空间结构形成和改善的决定性因素,其布局规划科学合理与否,对空间开发格局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城镇交通运输规划尤其是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空间均衡的原则,贯彻空间均衡的理念,以期通过规划的实施,引导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均衡布局。
三、交通规划技术思路
1、以系统整合协调发展为规划目标。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应抓住国家和区域交通的大发展以及城镇空间不断融合的机遇,以促进交通与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整合与完善城镇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城镇交通良好衔接,引导城镇合理空间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形成,利用交通促进城乡统筹,促进集约化发展的节约型城镇群建设,促进枢纽型大型区域设施共享。
2、以地区职能为主线统筹城镇交通组织。城镇范围广大,不同地区的职能、发展潜力和资源禀赋会有很大差异,需要打破以城市为主体组织对外和城镇交通的模式,根据城镇职能的分布,构建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城镇交通组织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资源禀赋,确定分区差别化的交通战略和规划方案。
3、以枢纽布局调控城镇交通网络结构。将交通枢纽作为城镇交通一体化以及城镇空间与交通系统结合的切入点,分离交通枢纽的生产性功能与交通组织性功能。通过将交通枢纽的管理职能与交通组织功能的分离,强化枢纽的交通组织作用,使枢纽成为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载体,引导城镇交通网络结构向以枢纽为核心的转变,实现不同方式、不同等级交通的一体化组织。
4、将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相结合,作为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融合的切入点,整合不同层级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网络结构调整。
5、以延伸城市交通服务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镇交通网络结构调整和组织方式转变,延伸城市化客运交通服务,实现城镇范围内城市公交、旅游、长途客运和乡村客运的整合。通过票价、票制改革,建立城镇一体化的、以干线和枢纽为核心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骨架,引导城区、都市区和城乡公共交通跨越发展,将城市客运交通服务模式拓展到整个城镇。
四、交通规划发展理念
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在内容设计上要着力推进城镇综合交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交通对经济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1、全面发展
城镇综合交通全面发展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要实现“质”和“量”的全面推进,不仅要增加总量和规模,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二要实现“均”和“衡”整体优化,既要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各自的发展,更要突出其相互之间合理搭配,不能顾此失彼;三要实现“动”和“静”互动协调,不仅要兼顾静态的“发展”,更要注重动态的“改革”,要通过“改革”促“发展”,通过“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最后,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综合交通的全面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2、协调发展
城镇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它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规模和结构要搭配得当;二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调整和优化综合交通体系结构,着力强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三是区域交通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突出重点、各有侧重的发展措施,重点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交通发展,缩小区域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四是城乡交通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加大农村地区交通的建设力度,缩小城乡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关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五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要彼此衔接协调,在点线布局、线网走向上相互衔接,在能力配套、设施装备上彼此协调,着力体现“整合”的理念,实现综合交通体系的资源整合、线网整合、技术整合、设施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小卉,徐逸伦.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5(1)
[2]闫萍.基于城市空间演化的快速交通网络布局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7
[3]李京,朱志鹏.海纳百川——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J].铁道经济研究,2008(1)
[4]刘丽波,叶霞飞,顾保南.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杜进有,谢汶莉.城市群环路的双目标规划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1)
[6]王雪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与布局[J].综合运输,2008(5)
[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研究[R].杭州: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007
[8]赵永,王劲峰.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3)
关键词:城镇;交通规划;综合运输;统筹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处于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区域协调和城镇化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的区域服务职能不断丰富,城镇区域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城镇交通也开始显现城市交通的特征。城镇已成为交通管理体制、城镇空间与职能、交通组织、交通建设与服务标准,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等冲突最为严重的地区。
一、城镇交通规划概述
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研究都局限于城区,大交通行业规划则侧重于运输,把城镇仅仅作为一个点加以考虑,而城镇规划中又往往缺乏支撑规划的交通专项研究。无论是规划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城镇综合交通规划都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城镇范围一般都在数千平方公里以上,如南京市域6598km2,贵阳市域8034km2,东莞市域2465km2。在如此大的尺度下,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的技术方法不能满足城镇交通规划的要求。
2、城镇内涉及的主体更多,协调的难度更大。在城镇交通体系中,铁路、公路等不再只是城市的对外交通,而是各区县、镇乡联系的主体。因此,城镇交通除了满足运输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交通系统建设支持重点地区的发展,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3、城镇的交通层次更为复杂,既有区域对外、各主要节点联系、城市内部交通,也有通勤交通、旅游交通和城乡客货运输等,其交通系统的特点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本质的差别。
二、交通规划编制理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应顺应新形势的要求,转变编制理念,突出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改变“量力而行”的规划编制理念。以往编制的规划,前瞻性、战略性不够,往往发布不久就因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频繁修订。规划作为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和展望,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为长远发展留足余地。交通运输作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规划的编制,更应打破“量力而行”理念的禁锢,突出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城镇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部署和展望,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坚持空间均衡的规划编制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很快,但是人民生活的空间并不宽裕,空间结构失衡日益突出。这与长期以来编制规划对空间均衡关注不够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是经济和人口区域分布、空间结构形成和改善的决定性因素,其布局规划科学合理与否,对空间开发格局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城镇交通运输规划尤其是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空间均衡的原则,贯彻空间均衡的理念,以期通过规划的实施,引导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均衡布局。
三、交通规划技术思路
1、以系统整合协调发展为规划目标。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应抓住国家和区域交通的大发展以及城镇空间不断融合的机遇,以促进交通与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整合与完善城镇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城镇交通良好衔接,引导城镇合理空间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形成,利用交通促进城乡统筹,促进集约化发展的节约型城镇群建设,促进枢纽型大型区域设施共享。
2、以地区职能为主线统筹城镇交通组织。城镇范围广大,不同地区的职能、发展潜力和资源禀赋会有很大差异,需要打破以城市为主体组织对外和城镇交通的模式,根据城镇职能的分布,构建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城镇交通组织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资源禀赋,确定分区差别化的交通战略和规划方案。
3、以枢纽布局调控城镇交通网络结构。将交通枢纽作为城镇交通一体化以及城镇空间与交通系统结合的切入点,分离交通枢纽的生产性功能与交通组织性功能。通过将交通枢纽的管理职能与交通组织功能的分离,强化枢纽的交通组织作用,使枢纽成为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载体,引导城镇交通网络结构向以枢纽为核心的转变,实现不同方式、不同等级交通的一体化组织。
4、将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相结合,作为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融合的切入点,整合不同层级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网络结构调整。
5、以延伸城市交通服务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镇交通网络结构调整和组织方式转变,延伸城市化客运交通服务,实现城镇范围内城市公交、旅游、长途客运和乡村客运的整合。通过票价、票制改革,建立城镇一体化的、以干线和枢纽为核心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骨架,引导城区、都市区和城乡公共交通跨越发展,将城市客运交通服务模式拓展到整个城镇。
四、交通规划发展理念
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在内容设计上要着力推进城镇综合交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交通对经济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1、全面发展
城镇综合交通全面发展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要实现“质”和“量”的全面推进,不仅要增加总量和规模,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二要实现“均”和“衡”整体优化,既要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各自的发展,更要突出其相互之间合理搭配,不能顾此失彼;三要实现“动”和“静”互动协调,不仅要兼顾静态的“发展”,更要注重动态的“改革”,要通过“改革”促“发展”,通过“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最后,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综合交通的全面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2、协调发展
城镇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它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规模和结构要搭配得当;二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调整和优化综合交通体系结构,着力强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三是区域交通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突出重点、各有侧重的发展措施,重点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交通发展,缩小区域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四是城乡交通的协调发展,强调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加大农村地区交通的建设力度,缩小城乡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关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五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要彼此衔接协调,在点线布局、线网走向上相互衔接,在能力配套、设施装备上彼此协调,着力体现“整合”的理念,实现综合交通体系的资源整合、线网整合、技术整合、设施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小卉,徐逸伦.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5(1)
[2]闫萍.基于城市空间演化的快速交通网络布局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7
[3]李京,朱志鹏.海纳百川——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J].铁道经济研究,2008(1)
[4]刘丽波,叶霞飞,顾保南.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杜进有,谢汶莉.城市群环路的双目标规划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1)
[6]王雪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与布局[J].综合运输,2008(5)
[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研究[R].杭州: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007
[8]赵永,王劲峰.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