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形象具体地感知物理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众多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不能观察到准确的实验现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更多的时间不得不放弃学生实验而变成演示实驗,甚至减少实验次数。这种办法违反了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改变这种状态的根本在于必须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技能不是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等等。只有全面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也是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并非仅仅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结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一方面,眼睛所看到的现象要用“心”去思考;另一方面,在用“心”思考基础上指导眼睛有目的、有重点地看。所以,如何能让观察与思考协调一致,如何让学生有目的、有创造性地观察,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
物理教学中几乎掌握每一个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来完成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或实验现象时,都应注意以下问题:⑴什么时间开始发生实验现象,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现象产生或变化的条件是什么;⑵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分析这些现象有什么特征,能说明什么问题;⑶从这些问题中能概括出什么性质或规律……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断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去“捕捉”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同寻常的现象,对一些微不足道的蛛丝马迹也不轻易放过。抓住这些反常的现象并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操作技能一经学会之后,便不易遗忘。如:掌握了游泳或骑车等技术之后,几乎一辈子都能保持如故。所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1、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示范与指导
在讲授概念与规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经常采用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法,但是操作技能一般采用示范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学习者一般难以发现新的动作技能,而且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往往不够准确和规范,容易导致错误的动作方式且难以纠正。鉴于这些原因,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必须通过自己正确的示范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天平的调节过程,学生很难自发地形成正确的操作,必须由教师做出示范,教师可以按照“放水平、拨游码、看指针、调螺母、使水平”的步骤把天平的调节过程演示清楚,而且要边示范边强调注意事项,做到演示过程全面、准确。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反复练习,以确保实验技能的规范、有效。
2、重视操作的反馈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实验操作有的接受快,有的接受慢,特别由观看老师示范到自己动手操作,这个行为方式的转变常常使实验过程有所遗漏,所以需要教师特别注意观察学生操作,之后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有时还需要提出改进意见或订正方案,即对其操作进行及时反馈,以便学生调整自己的操作。这样,学生的操作水平就会逐步得以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操作实验时,总是在各组之间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的操作及时反馈,并抓住典型的错误操作在全班讲解。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仪器的准确调节到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从实验数据的准确选取、记录和分析到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为了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条有理、有始有终地完成,对每一位学生都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严格认真、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乐于动手、善于观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包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总之,只有教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地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凭借自己的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并且得以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让他们有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有创造性地轻松愉快地学习。
实验技能不是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等等。只有全面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也是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并非仅仅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结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一方面,眼睛所看到的现象要用“心”去思考;另一方面,在用“心”思考基础上指导眼睛有目的、有重点地看。所以,如何能让观察与思考协调一致,如何让学生有目的、有创造性地观察,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
物理教学中几乎掌握每一个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来完成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或实验现象时,都应注意以下问题:⑴什么时间开始发生实验现象,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现象产生或变化的条件是什么;⑵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分析这些现象有什么特征,能说明什么问题;⑶从这些问题中能概括出什么性质或规律……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断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去“捕捉”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同寻常的现象,对一些微不足道的蛛丝马迹也不轻易放过。抓住这些反常的现象并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操作技能一经学会之后,便不易遗忘。如:掌握了游泳或骑车等技术之后,几乎一辈子都能保持如故。所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1、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示范与指导
在讲授概念与规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经常采用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法,但是操作技能一般采用示范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学习者一般难以发现新的动作技能,而且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往往不够准确和规范,容易导致错误的动作方式且难以纠正。鉴于这些原因,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必须通过自己正确的示范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天平的调节过程,学生很难自发地形成正确的操作,必须由教师做出示范,教师可以按照“放水平、拨游码、看指针、调螺母、使水平”的步骤把天平的调节过程演示清楚,而且要边示范边强调注意事项,做到演示过程全面、准确。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反复练习,以确保实验技能的规范、有效。
2、重视操作的反馈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实验操作有的接受快,有的接受慢,特别由观看老师示范到自己动手操作,这个行为方式的转变常常使实验过程有所遗漏,所以需要教师特别注意观察学生操作,之后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有时还需要提出改进意见或订正方案,即对其操作进行及时反馈,以便学生调整自己的操作。这样,学生的操作水平就会逐步得以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操作实验时,总是在各组之间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的操作及时反馈,并抓住典型的错误操作在全班讲解。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仪器的准确调节到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从实验数据的准确选取、记录和分析到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为了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条有理、有始有终地完成,对每一位学生都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严格认真、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乐于动手、善于观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包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总之,只有教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地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凭借自己的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并且得以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让他们有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有创造性地轻松愉快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