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師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在:①现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②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③提问可以使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学生思维不但没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②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③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三、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1.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人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转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3.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4.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在:①现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②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③提问可以使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学生思维不但没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②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③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三、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1.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人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转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3.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4.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