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浙江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湖州市教育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自学考试为平台,以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为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湖州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了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健全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培养途径,建立“上挂下派”机制,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完善引进、聘用渠道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开展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和自学考试机构全面合作是前提条件,转变观念是重点,教学计划衔接是关键,课程衔接是核心,教学过程衔接是落脚点”[1],中高职院校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熟悉自学考试规律、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一、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部分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湖州职业教育“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2],积极拓展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湖州市将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外延式扩张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关键是能否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高教司[(2000)49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估体系》(征求意见稿)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其以上的专业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每名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即“上讲台能述课、上机器能操作”。因此,在中高职院校尽快建设形成一支中职与高职互相沟通衔接、校内外专兼职结构互补的“双师型”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顺利实现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是由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任课教师和高等职业学院为主体的课程责任教师(或称主持教师)两部分师资所组成。责任教师按照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制定翔实的课程教学计划、编制课程的平时过程性考核手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任课教师备课、答疑和教学质量督导等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的日常授课、辅导答疑等。
近年来,湖州市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全市独立建制中等职业学校15所,校均学生数2300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技师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4个,省级示范专业29个;全市在校中职学生有33000人左右。据统计,2011年全市中职学校专职教师1519人,兼职教师297人①。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超过全省平均数,但真正具备“双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州市唯一的高职院校,现有专任教师327人,其中教授31人,副高职称86人,研究生学历(学位)176人,“双师型”教师263人。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了快速发展,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为40.07%(省平均27.95%)、72.95%(省平均51.65%)、64.73%(省平均38.64%),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的第四、第三和第二。但是,专任教师中硕、博研究生比例只有29.79%(省平均31.88%),每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数10.07人(省平均值11.56人)②,这些指标都低于全省平均值。
截至2011年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试点专业12个,在校生规模已达1800余人③。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显现出湖州市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严重匮乏。如目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还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二是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着来源企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真正能够高质量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很少。部分专业教师基本依托校外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三是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部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偏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建设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四是经费保障不足。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在收入方面的差异,困扰学校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技术职务和教师职务的“双”聘任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企业兼职教师的依法教学,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加强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良性发展依赖于办学质量与生源数量的协调发展。生源数量是根本,教学质量是关键,而师资队伍是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按照“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的要求[3],加强对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应以中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4]。中职业院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地通过安排中高职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等手段,加快提升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创新办法举措,釆取“送出去、招进来”的方法,即通过送一批骨干教师去攻读硕士、博士学历,招聘选配一批优秀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任教,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步伐。
(一)健全教师培养途径,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目标的关键。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融合的产物,这就必然要求中高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参加在职学历培训、专业提高培训、全员培训学习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1.实施在职学历(学位)提升工程,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确立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现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系统的研究生学习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好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因此,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年轻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得更高学历,从而不断改善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努力提高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工程,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
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是提高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专业教师水平和技能的有效途径。选定科目,制定规划,落实中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去的任务,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培养之路。中高职院校要有选择地与本地区几家同院校有关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固定的教师实践基地,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开展顶岗挂职锻炼。通过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培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3.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当地政府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由地方教育、劳动部门牵头,因地制宜,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的集中培训基地,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工厂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釆取专项培训、定期轮训(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遴选培训相合的手段,切实提高现有责任教师和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高职院校也要从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挤出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教师有不定期和随时锻炼实际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各校要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每位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制订个人年度培训计划。学校要成立师训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校本培训的进程;同时,将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从而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修,更新知识。
(二)建立“上挂下派”机制,提升教师的课程“融合”能力。
在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模式中,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显然不熟悉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责任教师由于缺乏对中职学校和学生实际现状的了解,往往在委托命题、答疑、指导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答非所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釆取“上挂下派”的方式来解决。所谓“上挂下派”,即高职院校选派部分责任教师到中职学校挂职,参与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熟悉中职教育的整个流程,全面了解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中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拔授课教师到高职院校随堂听课学习,提升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执教能力。通过“上挂下派”的方式,实现中高职教师对两种课程体系的衔接沟通,推进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合”能力。
(三)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激励理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根据人的心理特点提出人们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从中高职院校内部来说,必须制定教学、科研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对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激励举措,将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比如,对取得硕士、博士或“双师”资格的教师在经济待遇优先上有所体现,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经济奖励,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先评优等给予优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积极性,提升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完善引进、聘用渠道,构建来源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为了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中高职院校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进,即根据中高院校现有师资队伍和专业设置的实际出发,优先引进普通高等学校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二是优聘,即从优聘请现在企业、行业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建立相应的技术职务和教师职务的“两”聘机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整体推进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湖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
②数据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③数据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伟茂,邹海明,朱月华.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湖委[2011]3号)[Z].2011-04.
[3]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Z].2012-08.
[3]张君地,陈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12年度研究课题《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研究》(2012Ycxh07)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开展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和自学考试机构全面合作是前提条件,转变观念是重点,教学计划衔接是关键,课程衔接是核心,教学过程衔接是落脚点”[1],中高职院校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熟悉自学考试规律、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一、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部分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湖州职业教育“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2],积极拓展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湖州市将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外延式扩张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关键是能否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高教司[(2000)49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估体系》(征求意见稿)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其以上的专业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每名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即“上讲台能述课、上机器能操作”。因此,在中高职院校尽快建设形成一支中职与高职互相沟通衔接、校内外专兼职结构互补的“双师型”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顺利实现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是由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任课教师和高等职业学院为主体的课程责任教师(或称主持教师)两部分师资所组成。责任教师按照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制定翔实的课程教学计划、编制课程的平时过程性考核手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任课教师备课、答疑和教学质量督导等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的日常授课、辅导答疑等。
近年来,湖州市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全市独立建制中等职业学校15所,校均学生数2300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技师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4个,省级示范专业29个;全市在校中职学生有33000人左右。据统计,2011年全市中职学校专职教师1519人,兼职教师297人①。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超过全省平均数,但真正具备“双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州市唯一的高职院校,现有专任教师327人,其中教授31人,副高职称86人,研究生学历(学位)176人,“双师型”教师263人。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了快速发展,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为40.07%(省平均27.95%)、72.95%(省平均51.65%)、64.73%(省平均38.64%),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的第四、第三和第二。但是,专任教师中硕、博研究生比例只有29.79%(省平均31.88%),每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数10.07人(省平均值11.56人)②,这些指标都低于全省平均值。
截至2011年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试点专业12个,在校生规模已达1800余人③。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显现出湖州市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严重匮乏。如目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还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二是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着来源企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真正能够高质量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很少。部分专业教师基本依托校外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三是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部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偏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建设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四是经费保障不足。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在收入方面的差异,困扰学校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技术职务和教师职务的“双”聘任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企业兼职教师的依法教学,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加强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良性发展依赖于办学质量与生源数量的协调发展。生源数量是根本,教学质量是关键,而师资队伍是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按照“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的要求[3],加强对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应以中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4]。中职业院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地通过安排中高职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等手段,加快提升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创新办法举措,釆取“送出去、招进来”的方法,即通过送一批骨干教师去攻读硕士、博士学历,招聘选配一批优秀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任教,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步伐。
(一)健全教师培养途径,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目标的关键。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融合的产物,这就必然要求中高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参加在职学历培训、专业提高培训、全员培训学习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1.实施在职学历(学位)提升工程,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确立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现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系统的研究生学习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好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因此,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年轻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得更高学历,从而不断改善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努力提高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工程,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
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是提高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专业教师水平和技能的有效途径。选定科目,制定规划,落实中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去的任务,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培养之路。中高职院校要有选择地与本地区几家同院校有关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固定的教师实践基地,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开展顶岗挂职锻炼。通过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培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3.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当地政府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由地方教育、劳动部门牵头,因地制宜,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的集中培训基地,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工厂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釆取专项培训、定期轮训(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遴选培训相合的手段,切实提高现有责任教师和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高职院校也要从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挤出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教师有不定期和随时锻炼实际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各校要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每位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制订个人年度培训计划。学校要成立师训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校本培训的进程;同时,将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从而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修,更新知识。
(二)建立“上挂下派”机制,提升教师的课程“融合”能力。
在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模式中,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显然不熟悉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责任教师由于缺乏对中职学校和学生实际现状的了解,往往在委托命题、答疑、指导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答非所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釆取“上挂下派”的方式来解决。所谓“上挂下派”,即高职院校选派部分责任教师到中职学校挂职,参与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熟悉中职教育的整个流程,全面了解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中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拔授课教师到高职院校随堂听课学习,提升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执教能力。通过“上挂下派”的方式,实现中高职教师对两种课程体系的衔接沟通,推进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合”能力。
(三)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激励理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根据人的心理特点提出人们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从中高职院校内部来说,必须制定教学、科研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对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激励举措,将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比如,对取得硕士、博士或“双师”资格的教师在经济待遇优先上有所体现,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经济奖励,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先评优等给予优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积极性,提升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完善引进、聘用渠道,构建来源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为了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中高职院校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进,即根据中高院校现有师资队伍和专业设置的实际出发,优先引进普通高等学校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二是优聘,即从优聘请现在企业、行业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建立相应的技术职务和教师职务的“两”聘机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整体推进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湖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
②数据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③数据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伟茂,邹海明,朱月华.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湖委[2011]3号)[Z].2011-04.
[3]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Z].2012-08.
[3]张君地,陈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12年度研究课题《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研究》(2012Ycxh0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