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六种感觉”,即能让兴趣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教育“六种感觉”老师古今中外,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经常探讨的重要问题。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达尔文在自传中也曾回忆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爱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实物。”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一、引起需求感,让学生在需要中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来源于需要,这种需要则是人为了满足内部缺少某种东西的欲望和要求。老师要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使其有学习的需要。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首先,是理想法。学生一般都会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那么,老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不断地用理想来激发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榜样法。老师要经常树立两个榜样。一个是远处的榜样。经常在班级里讲述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等名人热爱学习的励志故事;另一个是近处的榜样,把班级里热爱学习的学生作为典型。第三,是环境法。老师要创造一个热爱学习的环境氛围。在热爱学习的氛围里,看到大家都在学习,有时候连最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也会安静地坐着看书。最后,是好奇法。知识本身就有无穷的吸引力,学生也有强烈地好奇心、探索欲。老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的吸引力,巧设悬念,因势利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获得轻松感,让学生在快乐中保持浓厚兴趣轻松、愉快的感觉是保持浓厚兴趣的基本情绪。如果学习不能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感觉,而是其相反的痛苦,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走不远。老师要让学生不断地保持浓厚兴趣就要让学生找到轻松的感觉。首先,是安排要合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速度、密度和难度,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备课教学,不随意加大教学份量、讲一些过深过难的知识。其次,难易要适度。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难有易,难易交替。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完某一重点、难点后,安排一些较浅显易懂的知识,让学生有“这个比较简单”之感,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第三,要讲求节奏,教学进度快慢结合,缓急有致。学习重点难点知识,老师要细讲慢讲,便于学生充分消化理解。最后,是教学方法灵活。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容易让学生形成学习疲劳。老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要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等,使学生对教学充满新鲜感。切忌一种教学方法、一个教学模式用到底,使学生的感觉变得迟钝麻木。三、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自信中坚持深厚兴趣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某一活动兴趣的原动力。保持兴趣必定要有成就感。而学生成就感的获得离不开老师的积极鼓励。首先,是在取得较大进步时及时鼓励。学生在取得好的成绩和较大进步时,心里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承认。这个时候,老师及时适当地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保持更大的兴趣,继续刻苦学习。其次,是在失败和失利时及时鼓励。当学生在某一次考试失误或失败时,会有受挫、无助之感,若不引导,可能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时,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看到自己长处,恢复信心,继续保持学习兴趣。第三,是积极找“亮点”鼓励。老师要积极寻找学生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进步中感受快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四、产生磨练感,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兴趣皮亚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这里,虽然说的是数学教育,但同样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语文。我们都知道“先苦后甜,甜更甜”的道理。学习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要让学生不断追寻兴趣,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是帮助学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让其充分认识到刻苦学习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次,是“衣带宽,人憔悴,却终不悔”。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拼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为着自己的理想,“衣宽人憔悴”都要坚持到底。最后是创造“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体验和享受历经磨练,获得“征服知识”的不同寻常的快乐。五、体验归属感,让学生在积极氛围中增强兴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在学习中也有归属的需要。如果学生所在的班级或小组,学习气氛浓厚又十分愉快,即使不爱学习的同学受到此种气氛的感染,也可能会转变学习态度,情绪高涨,乐此不疲地热爱学习。首先,是建立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爱好不同,组建语文的学习兴趣小组,如毛笔字兴趣小组、诗歌朗诵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等等。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是构建互助小组。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方式。让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稍差学生的“小老师”,帮助完成任务,并对难题进行讲解。这样,稍差学生的成绩不但有所提高,对成绩好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其次,是设立“重点难点”任务。让学生把自己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给大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难解的问题展示给其他同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锻炼机会,当一回小老师。六、激发荣誉感,让学生在激烈比争中强化兴趣众所周知,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因此,老师要想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就应当适当地组织学习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荣誉感,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经常组织小组之间的学习语文比赛。通过平时练习、周练、月考和期中(末)等考试情况,每天,每周,进行全班各小组总成绩评比,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为维护所在小组的语文成绩中强化学习兴趣。其次,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年级、学校或者全县甚至更高级别的语文比赛。通过比赛,不断地在培养集体荣誉感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6.
[2]王军红.浅谈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老师论坛,2002,(9):31-32.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6.
[2]王军红.浅谈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老师论坛,200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