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最重要的子系统,它必然与周围的子系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政府具有生态性这一属性。政府的开放性、发展性以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建设都要求目前的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生态政府。生态政府的建设涉及的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素。
关键词:政府生态性;生态政府;政府机构改革
没有一种生命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生命机体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跟社会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属性,我们称之为政府的生态性。
政府的生态性的研究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全球性的生存环境危机,生态政治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开始兴起。约翰•高斯将生态学的视角运用于对政治现象研究,而该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比较行政学和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里格斯,他把行政生态学定义为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1]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并认为,“只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亦即从非行政的因素去观察,才能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和行政。”[2]在中国,“把西方生态学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当属王沪宁、王邦佐等先生。”[3]这样,他们将生态学与政治学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借鉴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治体系的生态化运作。政府作为政治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与周围的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加以分析、研究,便是政府的生态性研究。
政府生态性的内涵与内容
“所谓的政府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论来研究政府体系与其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府体系内部诸次体系的关系以达至政府组织管理效率、效能等的良性互动!”[4]所以,政府的生态性是指政府与政治、社会、自然等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府系统内部诸体系的互动关系。至于政府生态性涉及的关系,里格斯着重强调影响一国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侧重中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政府的生态性。乔耀章老师在《政府理论》中详细加以区分为:政府与自然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际间政府的八大关系。这些关系相互不能替代,共同构成了政府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的生态安全链。我们重新加以分析、归纳为三大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可详分为:政府与自然社会、政府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其中后者包括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等。)
1、政府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是政府生态性研究中最基本、最基础的关系。自然环境决定、制约与影响着政府及其管理水平;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执行来影响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便是两者和谐的最佳结合点。
2、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在转型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大致可分为四种可能的状态:强政府弱公民社会、强政府强公民社会、弱政府强公民社会、弱政府弱公民社会。”[5]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两者的关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3、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政府与公民的相互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公民处于主体地位,在优化与构建政府与公民良性运作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觉和公民自觉。
二、政府与政治的关系(政府与国家关系、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与政府间的关系,还有政府与宪法的关系、政府与军队的关系、政府与政治社团的关系。)
政府与政治的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与政治主体的关系。这些政治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党、政府、宪法、军队、政治社团等等。“政治是决定政策的过程,行政是执行政策的过程。……但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功能依存关系”。……在现代社会,行政服从于政治,行政官僚的权力是有限的,受“非官僚权力”制约,因此可以保证较高的行政效率。”[6]
1、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可以相互混用,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划等号的。
2、政府与政党的关系:即党政关系,它是指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可细分为: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政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党作为现代政府产生的标志之一,在其运作过程中与政府的关系,由各国的政党制度、政治体制来决定,并受各国的风俗习惯的制约。
3、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指国际间政府间的关系,全球化的要求决定了各国政府间的竞争、合作与冲突的关系。
4、政府与宪法的关系: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活动原则。对宪法关于政府体制相关规定的认识,是了解政府的一个基本途径。
5、政府与军队的关系:政府对军队有支配和决定的作用,军队对政府具有反作用。军队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府包括公意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6、政府与政治社团的关系:政治社团通过利益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政治社团以管理。
三、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里格斯认为,社会经济机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行政的最主要的生态因素,一国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又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和塑造的。经济要素是影响一国公共行政的第一要素。经济对政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容忽视的。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轮子”,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要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即政企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政府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生态性的必然性
一、政府的开放性决定了政府的生态性。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行为系统,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政府系统是包括在政治系统之内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它本身具有开发性、实用性的特点。它不是封闭的,否则便无法输入信息和输出政策。这种开放性特点使得政府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同周围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的自系统发生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决定了政府生态性存在的必然性。
二、政府的发展决定了政府的生态性。政府系统的变迁便是政府的发展。政府系统要存在就必须要发展,否则便会被淘汰。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发展使政府发展具有了现实性、动态性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到政府内部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且会牵动政治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政府的生态性建设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生态政府,才能使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并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四、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民主权利意识的日益提高,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尤其需要有政府生态性的视角,进行制度、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
依据政府生态性,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改革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7]260在这次改革浪潮与进程中,政府作为改革的最大的推动力量,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民主政、共产党主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7]263用生态学视角来看,便是建设生态政府。
1、生态政府要求是法治政府
国务院通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的七大目标,并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在建设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对于政府机关人员和公务员来水,要首先深入学习宪法,广泛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保证宪法有效实施。同时,也要遵循其他法规、规章和条例,做到依法办事、公共执法、奉公守法。
2、 生态政府要求是责任政府
政府所承担的责任是多种而不是一种,如政府在管理活动中要承担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学术界多数参照“张成福教授在《责任政府论》一文中对政府责任的分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的诉讼责任;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8]俞可平则认为“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其主动责任和被动责任两个方面。”[9]在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政府的生态责任表现在对自然、市场和公众的责任上。我们认为这是狭义的政府生态责任的概念。它还要负对军队、宪法、国家、政治团体以及企业等各个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生态责任。因此,广义的政府生态责任涉及到政府对于与政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系统与部门的责任。所以上述提到的政府的责任都应囊括在政府的生态责任之中。
3、 生态政府要求是民主政府
“一切以公民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是建设民主政府的基本出发点。在我国,就是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主体或机构,要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意志,实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进行政府的制度建设就要一切以公众的需要视为轴心,确立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4、生态政府要求是服务政府
在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我国政府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总体来说,公共服务主要是指营造社会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提供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多种需要的公共物品、对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制定保障社会安全和有序运转的各项规则等。
5、 生态政府要求是“企业家政府或市场政府”[7]278
这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借鉴西方“企业家政府”的作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市场政府”。这就要求在政府改革中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引进市场机制、成本效益机制和投入产出机制等等。从而实现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政府为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目标。这样的一个政府应是一个高效益的政府,它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格格不入。这样的一个生态政府不仅是一个精简、高效、廉洁的政府,而且也是一个民主、文明、创新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彭文贤.行政生态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8,19.
[2]里格斯.公共行政比较研究的趋势[J],载《国际行政科学评论》,1962(2).
[3]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
[4] 马振清,高岩.学习型政府组织—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厘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5]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320.
[6]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9.
[7]张尚仁,杨翟.政府改革论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263.
[8]刘园园.责任政府:概念综述与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
[9]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
关键词:政府生态性;生态政府;政府机构改革
没有一种生命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生命机体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跟社会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属性,我们称之为政府的生态性。
政府的生态性的研究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全球性的生存环境危机,生态政治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开始兴起。约翰•高斯将生态学的视角运用于对政治现象研究,而该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比较行政学和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里格斯,他把行政生态学定义为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1]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并认为,“只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亦即从非行政的因素去观察,才能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和行政。”[2]在中国,“把西方生态学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当属王沪宁、王邦佐等先生。”[3]这样,他们将生态学与政治学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借鉴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治体系的生态化运作。政府作为政治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与周围的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加以分析、研究,便是政府的生态性研究。
政府生态性的内涵与内容
“所谓的政府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论来研究政府体系与其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府体系内部诸次体系的关系以达至政府组织管理效率、效能等的良性互动!”[4]所以,政府的生态性是指政府与政治、社会、自然等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府系统内部诸体系的互动关系。至于政府生态性涉及的关系,里格斯着重强调影响一国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侧重中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政府的生态性。乔耀章老师在《政府理论》中详细加以区分为:政府与自然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际间政府的八大关系。这些关系相互不能替代,共同构成了政府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的生态安全链。我们重新加以分析、归纳为三大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可详分为:政府与自然社会、政府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其中后者包括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等。)
1、政府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是政府生态性研究中最基本、最基础的关系。自然环境决定、制约与影响着政府及其管理水平;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执行来影响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便是两者和谐的最佳结合点。
2、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在转型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大致可分为四种可能的状态:强政府弱公民社会、强政府强公民社会、弱政府强公民社会、弱政府弱公民社会。”[5]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两者的关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3、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政府与公民的相互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公民处于主体地位,在优化与构建政府与公民良性运作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觉和公民自觉。
二、政府与政治的关系(政府与国家关系、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与政府间的关系,还有政府与宪法的关系、政府与军队的关系、政府与政治社团的关系。)
政府与政治的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与政治主体的关系。这些政治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党、政府、宪法、军队、政治社团等等。“政治是决定政策的过程,行政是执行政策的过程。……但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功能依存关系”。……在现代社会,行政服从于政治,行政官僚的权力是有限的,受“非官僚权力”制约,因此可以保证较高的行政效率。”[6]
1、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可以相互混用,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划等号的。
2、政府与政党的关系:即党政关系,它是指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可细分为: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政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党作为现代政府产生的标志之一,在其运作过程中与政府的关系,由各国的政党制度、政治体制来决定,并受各国的风俗习惯的制约。
3、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指国际间政府间的关系,全球化的要求决定了各国政府间的竞争、合作与冲突的关系。
4、政府与宪法的关系: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活动原则。对宪法关于政府体制相关规定的认识,是了解政府的一个基本途径。
5、政府与军队的关系:政府对军队有支配和决定的作用,军队对政府具有反作用。军队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府包括公意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6、政府与政治社团的关系:政治社团通过利益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政治社团以管理。
三、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里格斯认为,社会经济机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行政的最主要的生态因素,一国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又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和塑造的。经济要素是影响一国公共行政的第一要素。经济对政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容忽视的。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轮子”,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要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即政企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政府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生态性的必然性
一、政府的开放性决定了政府的生态性。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行为系统,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政府系统是包括在政治系统之内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它本身具有开发性、实用性的特点。它不是封闭的,否则便无法输入信息和输出政策。这种开放性特点使得政府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同周围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的自系统发生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决定了政府生态性存在的必然性。
二、政府的发展决定了政府的生态性。政府系统的变迁便是政府的发展。政府系统要存在就必须要发展,否则便会被淘汰。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发展使政府发展具有了现实性、动态性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到政府内部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且会牵动政治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政府的生态性建设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生态政府,才能使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并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四、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民主权利意识的日益提高,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尤其需要有政府生态性的视角,进行制度、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
依据政府生态性,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改革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7]260在这次改革浪潮与进程中,政府作为改革的最大的推动力量,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民主政、共产党主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7]263用生态学视角来看,便是建设生态政府。
1、生态政府要求是法治政府
国务院通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的七大目标,并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在建设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对于政府机关人员和公务员来水,要首先深入学习宪法,广泛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保证宪法有效实施。同时,也要遵循其他法规、规章和条例,做到依法办事、公共执法、奉公守法。
2、 生态政府要求是责任政府
政府所承担的责任是多种而不是一种,如政府在管理活动中要承担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学术界多数参照“张成福教授在《责任政府论》一文中对政府责任的分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的诉讼责任;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8]俞可平则认为“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其主动责任和被动责任两个方面。”[9]在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政府的生态责任表现在对自然、市场和公众的责任上。我们认为这是狭义的政府生态责任的概念。它还要负对军队、宪法、国家、政治团体以及企业等各个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生态责任。因此,广义的政府生态责任涉及到政府对于与政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系统与部门的责任。所以上述提到的政府的责任都应囊括在政府的生态责任之中。
3、 生态政府要求是民主政府
“一切以公民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是建设民主政府的基本出发点。在我国,就是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主体或机构,要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意志,实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进行政府的制度建设就要一切以公众的需要视为轴心,确立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4、生态政府要求是服务政府
在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我国政府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总体来说,公共服务主要是指营造社会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提供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多种需要的公共物品、对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制定保障社会安全和有序运转的各项规则等。
5、 生态政府要求是“企业家政府或市场政府”[7]278
这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借鉴西方“企业家政府”的作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市场政府”。这就要求在政府改革中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引进市场机制、成本效益机制和投入产出机制等等。从而实现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政府为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目标。这样的一个政府应是一个高效益的政府,它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格格不入。这样的一个生态政府不仅是一个精简、高效、廉洁的政府,而且也是一个民主、文明、创新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彭文贤.行政生态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8,19.
[2]里格斯.公共行政比较研究的趋势[J],载《国际行政科学评论》,1962(2).
[3]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
[4] 马振清,高岩.学习型政府组织—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厘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5]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320.
[6]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9.
[7]张尚仁,杨翟.政府改革论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263.
[8]刘园园.责任政府:概念综述与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
[9]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