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索和研究的焦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构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全体学员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员的生命光彩,成败得失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员的品德、知识、才能、创造力主要也在课堂里获得。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枢,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便是这个中枢的核心。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构建科学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员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也自然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可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表现如教员“满堂灌” ;教员和学员间的课堂互动缺乏;教员教什么,学员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学员记什么。有鉴于此,必须构建一种新型课堂,一种科学和谐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员个人表演舞台,而是师生间交往、互动舞台; 不是对学员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员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员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员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结合日常教学,我提出如下浅见: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内核。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情感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现代课堂教学功能的充分体现,关键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人(教员与学员)的观念的重新确立。
对学员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其实质应是学员青春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成长过程。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学员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满怀乐趣地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学习“生活”;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和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其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是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对教员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每一堂课的质量和水平,都会直接影响与体现着教员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都是教员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学校课堂教学对于教员,不只是完成军队交付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员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与人生完美的组成。教员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体现他自身生命价值的实践活动;教员由此所激发的自觉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的追求,使每一堂课都能使自己获得实现生命价值满足的愿望。每一位热爱学员、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员,都会同那些充满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年学员一起,共同把教学的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充分显现出它的主体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价值。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静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果最好。事实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最佳的学习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是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融洽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或许就是自然真实的课堂,是一种最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员的亲和力正是使学员愉快学习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作为一个新教员,我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为新教员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中国的古话说的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能良好的进行课堂氛围的设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一方面要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在多媒体的时代,多媒体是一个有效的营造课堂气氛的手段。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人和多媒体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均可利用多媒体中的信息交流心得和感受,自由地获取知识,解除疑惑。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要建立课堂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员应尊重学员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师道尊严”逐渐转变为学习中的共同合作的伙伴关系。长期以来,学校中的师道尊严,仍是有形无形地存在着,在学员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权威,学员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老师畏惧的感觉。而教员往往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学员,无形中给学员一种压抑感。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师生关系被广泛认同,但现实中大量表现出来的还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真正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员首先必须以爱为基础,爱是教育的前提。向学员抛洒爱心,是教员的重要职责。教员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帮助学员,是爱心的表现;教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情操、自身人格的力量,也是爱心的表现。教员平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深入到学员的生活中去,与学员进行心理的沟通,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朋友,缩短因教员的权威、地位而产生的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员在心理上的合作。课堂上教员以情引情,以教员的深情调动学员的真情,引发学员健康向上的情感;以情激情,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求真、求善、求美的感情。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课堂上才能自由交流、彼此尊重,才能使每一个学员轻轻松松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教员必须相信学员。相信每一个学员都有发展潜能,对每一个学员都充满信任与期望,让每一个学员都对自己充满信心。特别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员,更要给予信任与期望,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相信他们也能够成功。学员只有在教员的尊重与信任中,才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再次教员必须要加强对学员的要求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员行为规范,是学员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员的管理,应当将教员的要求转化为学员的自我要求,变“要你怎样”为“我要怎样”,使学员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走向成功。这种管理不是限制主体性活动,而是为学员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开辟宽松的活动空间,更好地保障学员主体性的发展。
三、实现课堂的和谐互动
课堂的和谐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交往。师生间平等交互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良好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员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一方面要以设计的探究化教学内容为引领。探究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层以问题情境为引领,以探究对象为依托,以探究技能为手段,按照逻辑规则在主导信息下探究发现知识结论;第二层即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进而深化理解、正确应用、探究规律及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堂来说,一般如果在前几分钟不能抓住学员的注意,在以后就很困难了,这个是教员在进行了课程内容讲授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这点往往也正是教员忽略的,往往教员建立了非常好的课程内容结构,在讲述内容时也很流畅连贯,但是就是不能让学员很好的接受,就在于不能引发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学员不能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员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教员所传授的内容是否科学,表述是否形象、生动,以及传播方式都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员认为教员所传授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交流。
另一方面要促进师生的互动和谐。首先教员要树立正确的学员观。充分尊重学员的人格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关注每个学员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要激活学员活力,充分运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教学情境。
其次要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变教员中心角色为引导型角色,体现为“引”和“导”。课堂上教员如果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惟恐学员听不懂、学不会,使学员失去了自我学习、自我消化的时间,必然障碍学员主体性的发展。教员变“主宰”为“循循善诱”,以导向性信息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员思维方向;在导学、导思、导探、导创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启导。
再次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要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要使他们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永恒的资源,就是学员自己。除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员外,学员从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学员都是一个知识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就是充满活力的可交互和共享的资源。长期以来,学员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员的知识、答案,近年来,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让学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满堂灌”的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学员的自主意识仍很淡,独立思考的能力弱,仍过分依赖于教员。要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员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了知识,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学员要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从已知到未知发展学习、探究能力,启发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构建和谐的课堂将是我们今后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要通过努力使我们课堂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课堂;一个全体参与的课堂;一个平等合作的课堂;一个自觉自主的课堂;一个系统优化的新型的现代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构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全体学员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员的生命光彩,成败得失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员的品德、知识、才能、创造力主要也在课堂里获得。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枢,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便是这个中枢的核心。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构建科学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员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也自然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可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表现如教员“满堂灌” ;教员和学员间的课堂互动缺乏;教员教什么,学员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学员记什么。有鉴于此,必须构建一种新型课堂,一种科学和谐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员个人表演舞台,而是师生间交往、互动舞台; 不是对学员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员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员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员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结合日常教学,我提出如下浅见: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内核。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情感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现代课堂教学功能的充分体现,关键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人(教员与学员)的观念的重新确立。
对学员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其实质应是学员青春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成长过程。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学员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满怀乐趣地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学习“生活”;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和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其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是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对教员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每一堂课的质量和水平,都会直接影响与体现着教员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都是教员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学校课堂教学对于教员,不只是完成军队交付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员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与人生完美的组成。教员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体现他自身生命价值的实践活动;教员由此所激发的自觉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的追求,使每一堂课都能使自己获得实现生命价值满足的愿望。每一位热爱学员、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员,都会同那些充满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年学员一起,共同把教学的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充分显现出它的主体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价值。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静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果最好。事实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最佳的学习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是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融洽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或许就是自然真实的课堂,是一种最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员的亲和力正是使学员愉快学习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作为一个新教员,我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为新教员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中国的古话说的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能良好的进行课堂氛围的设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一方面要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在多媒体的时代,多媒体是一个有效的营造课堂气氛的手段。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人和多媒体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均可利用多媒体中的信息交流心得和感受,自由地获取知识,解除疑惑。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要建立课堂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员应尊重学员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师道尊严”逐渐转变为学习中的共同合作的伙伴关系。长期以来,学校中的师道尊严,仍是有形无形地存在着,在学员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权威,学员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老师畏惧的感觉。而教员往往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学员,无形中给学员一种压抑感。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师生关系被广泛认同,但现实中大量表现出来的还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真正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员首先必须以爱为基础,爱是教育的前提。向学员抛洒爱心,是教员的重要职责。教员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帮助学员,是爱心的表现;教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情操、自身人格的力量,也是爱心的表现。教员平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深入到学员的生活中去,与学员进行心理的沟通,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朋友,缩短因教员的权威、地位而产生的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员在心理上的合作。课堂上教员以情引情,以教员的深情调动学员的真情,引发学员健康向上的情感;以情激情,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求真、求善、求美的感情。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课堂上才能自由交流、彼此尊重,才能使每一个学员轻轻松松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教员必须相信学员。相信每一个学员都有发展潜能,对每一个学员都充满信任与期望,让每一个学员都对自己充满信心。特别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员,更要给予信任与期望,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相信他们也能够成功。学员只有在教员的尊重与信任中,才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再次教员必须要加强对学员的要求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员行为规范,是学员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员的管理,应当将教员的要求转化为学员的自我要求,变“要你怎样”为“我要怎样”,使学员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走向成功。这种管理不是限制主体性活动,而是为学员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开辟宽松的活动空间,更好地保障学员主体性的发展。
三、实现课堂的和谐互动
课堂的和谐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交往。师生间平等交互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良好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员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一方面要以设计的探究化教学内容为引领。探究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层以问题情境为引领,以探究对象为依托,以探究技能为手段,按照逻辑规则在主导信息下探究发现知识结论;第二层即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进而深化理解、正确应用、探究规律及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堂来说,一般如果在前几分钟不能抓住学员的注意,在以后就很困难了,这个是教员在进行了课程内容讲授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这点往往也正是教员忽略的,往往教员建立了非常好的课程内容结构,在讲述内容时也很流畅连贯,但是就是不能让学员很好的接受,就在于不能引发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学员不能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员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教员所传授的内容是否科学,表述是否形象、生动,以及传播方式都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员认为教员所传授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交流。
另一方面要促进师生的互动和谐。首先教员要树立正确的学员观。充分尊重学员的人格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关注每个学员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要激活学员活力,充分运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教学情境。
其次要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变教员中心角色为引导型角色,体现为“引”和“导”。课堂上教员如果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惟恐学员听不懂、学不会,使学员失去了自我学习、自我消化的时间,必然障碍学员主体性的发展。教员变“主宰”为“循循善诱”,以导向性信息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员思维方向;在导学、导思、导探、导创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启导。
再次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要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要使他们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永恒的资源,就是学员自己。除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员外,学员从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学员都是一个知识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就是充满活力的可交互和共享的资源。长期以来,学员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员的知识、答案,近年来,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让学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满堂灌”的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学员的自主意识仍很淡,独立思考的能力弱,仍过分依赖于教员。要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员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了知识,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学员要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从已知到未知发展学习、探究能力,启发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构建和谐的课堂将是我们今后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要通过努力使我们课堂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课堂;一个全体参与的课堂;一个平等合作的课堂;一个自觉自主的课堂;一个系统优化的新型的现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