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程改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为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创造环境,多样教育;全面渗透,促进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这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1 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很少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时,他们易心情苦闷,情绪失衡,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 创造环境,多样教育。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止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如让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体验,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置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之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4 全面渗透,促进发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像小学语文课文《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等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的利用这些教材,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学习《蓝树叶》,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让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指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让学生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就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另外,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疏通心理:经常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消除一些学生虚荣、骄傲、狂妄等心理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这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1 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很少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时,他们易心情苦闷,情绪失衡,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 创造环境,多样教育。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止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如让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体验,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置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之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4 全面渗透,促进发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像小学语文课文《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等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的利用这些教材,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学习《蓝树叶》,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让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指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让学生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就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另外,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疏通心理:经常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消除一些学生虚荣、骄傲、狂妄等心理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