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兼具逻辑、推理与抽象等特点,同时又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需要小学生积极利用自己的感性认识来展开理性推理,在数学建模与假说验证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这就导致一些心智发育水平不高、理性思维能力水平低下的小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阻碍,逐渐成了数学学困生。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人们看重的是公平教育与小学生的异步成长,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学困生实现学习进步。本文将从灵活调整数学任务的难度水平、积极完善辅差指导、融入因材施教转化原则三个角度来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目前,我国教育部积极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资源共享等多个教育政策,希望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与普及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其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等理念是新课改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所提出的教学建议,所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其中,学困生是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学习素质普遍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而中年级的小学生基本都已适应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积累了初步的数学学习经验,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积极确定差异性的转化策略。
一、灵活调整数学任务的难度水平
数学学习任务是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与目标,反映着小学生的进步空间与学习潜能。其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出于教学进度、应试目的等多方考虑,所设计的课程任务更加符合中等生与优等生的认知需求,超出了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承受范围,使得数学学困生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积累了挫败的学习感受。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调整数学任务的难度水平,适当降低对数学学困生的进步要求,客观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使其可以及时取得任务突破,由此优化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感受,促使数学学困生重新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端正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就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与笔算技巧,积极利用本课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为了保护本班学困生的学习自信,笔者认真分析了学困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学困生在乘法知识的学习表现可以确定,本班学困生的数感不足,计算能力较差,而且难以在应用题中准确建立乘法数量关系。面对这一学情,笔者就决定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困生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学习任务只需学困生调用自己的乘法认知经验即可完成,所以大多数学困生都可有效突破学习任务,使其积累积极的学习经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本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表现超出了预期设想,不少学生都能快速内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于是,笔者就尝试设计几道应用题,要求学困生根据题意与乘法算理自主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再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得出答案。虽然学生在列算式的时候速度较慢,但是笔者一直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相信自己,同时再一次强调了乘法算理,帮助学困生准确找到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面对学困生的突出表现,笔者难掩激动之情,也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积极完善辅差指导
常规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过于看重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会无意识地偏爱数学优等生,也会重点辅导他们,帮助数学优等生查漏补缺。但是,客观来讲,数学优等生具备优良的学习素质,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资源去完善个人认知,而且也有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但是,数学学困生却并不具备这些学习品质,即便认真听讲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所以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多方指导。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辅差指导活动,客观面对数学学困生的认知不足,用耐心、爱心与恒心来帮助数学学困生突破数学学习难题。
就如在“倍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倍”的概念,利用“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倍”来描述数量关系,由此把握倍的本质意义。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本班数学学困生的神情十分迷茫、慌乱,这就表示他们难以理解“倍”的概念与表达方式。对此,笔者认真聆听了学困生的想法,发现导致他们产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了解乘法、除法与倍的关系,难以通过除法与乘法来建立“倍”的模型。于是,筆者就专门在课后组织了一次辅差活动,重新引导本班数学学困生学习了除法、乘法的互逆关系,使其重新探究了乘法与除法的算理。待确定学生巩固了旧知之后,笔者便及时导入了“倍”的概念,使其积极联系了新知与旧知,探究了“倍”的本质与直观模型,以除法算式引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表达方法,由此帮助本班学困生突破了理解障碍,切实掌握了“倍”的概念与直观模型知识。然后,笔者便设计了几道需要学生积极利用倍的模型与表达方法来解题的练习题,检测了辅差活动的成效。待学困生完成作业练习之后,笔者立即进行了作业订正,引导学困生学习了各个习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了辅差活动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因材施教转化原则
虽然农村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学困生有着类似的数学学习表现,以“失败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是,从根本上讲,导致农村中年级小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却十分复杂,比如有的小学生是因为个人认知能力不足而落后于其它同学;有的小学生则是因为不用功、不认真而产生了诸多学习问题;还有一部分小学生是因为在他人的恶意评价下失去了学习自信而自暴自弃扥等。那么,要想真正转化农村小学中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转化原则,客观分析每个学困生的成因,由此确定转化策略,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质量。
就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经常“吊车尾”,很难及格,而且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十分恐慌、紧张、沉默。在辅导中,笔者也发现这个学生很难按照课堂所学去思考问题,反而会胡言乱语,不懂审题、解题,就像是从未上过数学课一样。为了了解这个小学生养成惰性、错误思维习惯的成因,笔者及时与学生父母沟通,发现学生母亲所采用的辅导方法是致使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家长总是会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盯着学生,挨个给学生讲题目、讲解题步骤,导致学生不用动脑筋便可得到答案。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得这个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因此,笔者便明确指出了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希望家长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不要一直盯着学生,以免学生紧张、焦躁。同时,笔者还认真制定了辅差计划,帮助这个学困生重新学习了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好了学习基础。虽然这个过程历时较长,也十分繁重,但是笔者却一直没有放弃,也切实转化了学生。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可以进一步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小学数学课程面向所有的小学生,使其在转化工作中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学困生转化工作,让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感受。
参考文献:
[1] 闫雪梅.略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46-47.
[2] 周丹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91-92.
[3] 袁正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30.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目前,我国教育部积极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资源共享等多个教育政策,希望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与普及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其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等理念是新课改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所提出的教学建议,所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其中,学困生是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学习素质普遍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而中年级的小学生基本都已适应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积累了初步的数学学习经验,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积极确定差异性的转化策略。
一、灵活调整数学任务的难度水平
数学学习任务是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与目标,反映着小学生的进步空间与学习潜能。其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出于教学进度、应试目的等多方考虑,所设计的课程任务更加符合中等生与优等生的认知需求,超出了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承受范围,使得数学学困生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积累了挫败的学习感受。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调整数学任务的难度水平,适当降低对数学学困生的进步要求,客观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使其可以及时取得任务突破,由此优化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感受,促使数学学困生重新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端正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就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与笔算技巧,积极利用本课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为了保护本班学困生的学习自信,笔者认真分析了学困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学困生在乘法知识的学习表现可以确定,本班学困生的数感不足,计算能力较差,而且难以在应用题中准确建立乘法数量关系。面对这一学情,笔者就决定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困生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学习任务只需学困生调用自己的乘法认知经验即可完成,所以大多数学困生都可有效突破学习任务,使其积累积极的学习经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本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表现超出了预期设想,不少学生都能快速内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于是,笔者就尝试设计几道应用题,要求学困生根据题意与乘法算理自主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再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得出答案。虽然学生在列算式的时候速度较慢,但是笔者一直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相信自己,同时再一次强调了乘法算理,帮助学困生准确找到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面对学困生的突出表现,笔者难掩激动之情,也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积极完善辅差指导
常规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过于看重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会无意识地偏爱数学优等生,也会重点辅导他们,帮助数学优等生查漏补缺。但是,客观来讲,数学优等生具备优良的学习素质,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资源去完善个人认知,而且也有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但是,数学学困生却并不具备这些学习品质,即便认真听讲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所以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多方指导。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辅差指导活动,客观面对数学学困生的认知不足,用耐心、爱心与恒心来帮助数学学困生突破数学学习难题。
就如在“倍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倍”的概念,利用“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倍”来描述数量关系,由此把握倍的本质意义。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本班数学学困生的神情十分迷茫、慌乱,这就表示他们难以理解“倍”的概念与表达方式。对此,笔者认真聆听了学困生的想法,发现导致他们产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了解乘法、除法与倍的关系,难以通过除法与乘法来建立“倍”的模型。于是,筆者就专门在课后组织了一次辅差活动,重新引导本班数学学困生学习了除法、乘法的互逆关系,使其重新探究了乘法与除法的算理。待确定学生巩固了旧知之后,笔者便及时导入了“倍”的概念,使其积极联系了新知与旧知,探究了“倍”的本质与直观模型,以除法算式引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表达方法,由此帮助本班学困生突破了理解障碍,切实掌握了“倍”的概念与直观模型知识。然后,笔者便设计了几道需要学生积极利用倍的模型与表达方法来解题的练习题,检测了辅差活动的成效。待学困生完成作业练习之后,笔者立即进行了作业订正,引导学困生学习了各个习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了辅差活动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因材施教转化原则
虽然农村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学困生有着类似的数学学习表现,以“失败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是,从根本上讲,导致农村中年级小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却十分复杂,比如有的小学生是因为个人认知能力不足而落后于其它同学;有的小学生则是因为不用功、不认真而产生了诸多学习问题;还有一部分小学生是因为在他人的恶意评价下失去了学习自信而自暴自弃扥等。那么,要想真正转化农村小学中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转化原则,客观分析每个学困生的成因,由此确定转化策略,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质量。
就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经常“吊车尾”,很难及格,而且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十分恐慌、紧张、沉默。在辅导中,笔者也发现这个学生很难按照课堂所学去思考问题,反而会胡言乱语,不懂审题、解题,就像是从未上过数学课一样。为了了解这个小学生养成惰性、错误思维习惯的成因,笔者及时与学生父母沟通,发现学生母亲所采用的辅导方法是致使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家长总是会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盯着学生,挨个给学生讲题目、讲解题步骤,导致学生不用动脑筋便可得到答案。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得这个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因此,笔者便明确指出了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希望家长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不要一直盯着学生,以免学生紧张、焦躁。同时,笔者还认真制定了辅差计划,帮助这个学困生重新学习了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好了学习基础。虽然这个过程历时较长,也十分繁重,但是笔者却一直没有放弃,也切实转化了学生。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可以进一步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小学数学课程面向所有的小学生,使其在转化工作中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学困生转化工作,让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感受。
参考文献:
[1] 闫雪梅.略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46-47.
[2] 周丹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91-92.
[3] 袁正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30.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