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的错误回答引发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断捕捉课堂上的生成,并以此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 生成 高效 学生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7
  近日,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教学 “认识公顷”一课,课堂中处理生成的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呈现其中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再现:
  出示题目:我们学校周围的几条道路所夹的地面是个近似的长方形,长686米,宽518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生:3.5公顷。
  师:你是怎样知道是3.5公顷的?
  生:把686米看成700米,把518米看成500米,700乘500等于350000平方米。
  师(在黑板上写下700×500):你能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生上台写下“=350000(平方米)”]
  师:把这个数读一读。
  生(仔细看看数字,顿悟):三十五万平方米。
  师:等于多少公顷?接着写。
  [生写下“=35(公顷)”]
  ……
  思考:
  1.如何面对课堂上的生成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生活经历、有自己想法及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的生命体,也正是因为有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课堂才是充满变化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那么课堂教学将很难保证是高效的。
  本节课中,教师面对学生“3.5公顷”这一错误答案,没有一丝慌乱,而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让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学生在板演过程中逐渐领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及时改正,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如果都能像这样经常在课堂上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应是水到渠成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够正确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生成,充分体现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机智。
  2.课堂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是课堂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这就使课堂充满挑战、充满质疑、充满生成。教师首先要有生成的意识,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并善于抓住和选择有效的生成资源。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流程进行调整。在学生说出“700乘500等于350000平方米”后,上课教师没有用一般教师常用的方法让这位学生再想一想结果是多少,也没有用反问的语气问其他学生“结果是350000吗”,而是让板演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因为教师已经从学生的答案中洞察到他的认知现状:列式没问题,计算也没问题,估计是数读错了。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答案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事实也如教师所料。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基于学生展开教学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是互动型的课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因此,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及时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课堂教学自然发展、动态生成,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果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课堂也必然是有效的、高效的。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这一内容,各地开展了相应的研讨活动,但是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以及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解。    1.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样性和相对性。    如一位教师教学列表格解决问题时,导人新课运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
[摘 要]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关键词]众数;对比;参数;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0-0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
[摘 要]从数学理解入手,提高概念的理解水平,应聚焦概念的本质,从外延向内涵推进,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由数学思想统领,从表面向深层发展,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过程。  [关键词]数学理解 概念 数学本质 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函数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28  “数学理解的核心是对基本概念及其所反映的
[摘 要]这里的咬文嚼字,既是一种关注细节的态度,又是一种去伪存真的思维方式。在实践和研究中,以咬文嚼字的态度与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让教师更明白地教,深入地领略数学教学之精妙,而且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咬文嚼字 关注细节 去伪存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21  咬文嚼字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和突破点,使教和学之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对减少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能性的大小 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符号的运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及回顾反思,使学生学会运用符号描述和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符号意识;解决问题;假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3-02  “解决问题的
[摘 要]有效的学习材料能驱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积极反思,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开发、利用学习材料时应挖掘材料内涵并生动地呈现材料,使数学课堂更具智慧和乐趣。  [关键词]学习材料;自主生长;比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11-02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彻底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则与算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通过分析学生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采用提高巩固和拓展延伸等措施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难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20-03  數学课程标准指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养成反思的习惯与态度,可以为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数学机智。现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谈一些培养反思能力的方法。  一、摸索“实用”的学习方法:尝试 反思  学习方法具有多样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断思索方法的优劣,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达到方法的高效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