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从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语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的文字鉴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上升一个台阶。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端正的阅读态度、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得阅读能力发展受到局限。针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從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兴趣引导,让学生体会阅读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从静止的教材内容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互动中来,让阅读真正成为愉悦身心的行为。例如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导语,利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激发学生内心对黄山的向往;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在视觉体验中进入文本,并结合视频与文字参与到阅读互动中来。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主动接受阅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则是强化阅读内在动力,提高阅读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传授技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爱读”,还应该发展为“会读”,许多学生的阅读涉猎范围很广,但是由于找不到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十分有限,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针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有效率。常见的阅读方法有:背诵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要求安排学生背诵,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经典诗词、文章段落等进行背诵,以深化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略读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性,合理筛选阅读资料,扩大涉猎范围,并在表达中达到学以致用。精读法,即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等要做到精细阅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应成为研读的对象,在口、眼、心、手的协调配合下增加阅读深度;默读法,这是快速浏览的一种方法,在阅读中,学生不需要发出声音,也无须辨认阅读中字词,集中注意力获取文字信息,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的一种阅读法,在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完成知识获取,以锻炼其感官配合、快速思考的能力。
三、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需要良好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构建良好的氛围。图书馆是阅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到图书馆进行集中阅读,同时也应联系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图书馆中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进行自由阅读,阅读内容不局限于课内,还可以涉及报纸、杂志、经典名著等;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保持教师环境卫生,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够有效排除干扰,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在宁静的阅读氛围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拓宽视野,增加阅读积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阅读能力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做好阅读内容上的选择,例如教师应该在班级“图书角”提供优质图书,并定期更换;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寓言故事大全》,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寓言故事中学习道理;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孩子推荐名家名篇,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的白话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窗边的小豆豆》、《我飞了》等流行儿童文学等,让孩子在阅读中讨论;丰富阅读活动,组织美文诵读,小小故事会,手抄报评比、读书沙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阅读兴趣。
结束语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为学生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后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农家参谋,2018(01):141.
[2]赵玉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26(28):23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语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的文字鉴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上升一个台阶。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端正的阅读态度、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得阅读能力发展受到局限。针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從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兴趣引导,让学生体会阅读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从静止的教材内容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互动中来,让阅读真正成为愉悦身心的行为。例如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导语,利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激发学生内心对黄山的向往;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在视觉体验中进入文本,并结合视频与文字参与到阅读互动中来。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主动接受阅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则是强化阅读内在动力,提高阅读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传授技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爱读”,还应该发展为“会读”,许多学生的阅读涉猎范围很广,但是由于找不到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十分有限,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针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有效率。常见的阅读方法有:背诵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要求安排学生背诵,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经典诗词、文章段落等进行背诵,以深化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略读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性,合理筛选阅读资料,扩大涉猎范围,并在表达中达到学以致用。精读法,即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等要做到精细阅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应成为研读的对象,在口、眼、心、手的协调配合下增加阅读深度;默读法,这是快速浏览的一种方法,在阅读中,学生不需要发出声音,也无须辨认阅读中字词,集中注意力获取文字信息,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的一种阅读法,在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完成知识获取,以锻炼其感官配合、快速思考的能力。
三、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需要良好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构建良好的氛围。图书馆是阅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到图书馆进行集中阅读,同时也应联系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图书馆中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进行自由阅读,阅读内容不局限于课内,还可以涉及报纸、杂志、经典名著等;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保持教师环境卫生,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够有效排除干扰,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在宁静的阅读氛围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拓宽视野,增加阅读积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阅读能力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做好阅读内容上的选择,例如教师应该在班级“图书角”提供优质图书,并定期更换;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寓言故事大全》,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寓言故事中学习道理;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孩子推荐名家名篇,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的白话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窗边的小豆豆》、《我飞了》等流行儿童文学等,让孩子在阅读中讨论;丰富阅读活动,组织美文诵读,小小故事会,手抄报评比、读书沙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阅读兴趣。
结束语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为学生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后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农家参谋,2018(01):141.
[2]赵玉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26(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