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独立英语语法课一直被认为是众多课程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纵然语法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其一贯以来的“无趣”、“无用”、“难教难学”印象令众多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本文倡导并实践了“教学回归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从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索。多年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颇有成效,“回归生活”不仅可“优化”对语法和语言的“认知”,更可更有效地运用语言“提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回归生活;语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独立英语语法课一直被认为是众多课程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纵然语法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其一贯以来的“无趣”、“无用”“难教难学”印象令众多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语法教学困境函待解决。在多年语法教学探索改革中,笔者摸索出一套“教学回归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模式,从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回归生活”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HusserI)。他认为欧洲正遭遇“科学危机”,根源在于人们过分推崇客观的事实,而忽略了科学对人的生活、生命的关照。更为糟糕的是,科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寻,沦为纯粹的理性主义工具。基于此,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并发出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的呼唤。这一主张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教育领域人们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间”的理念,简言之,回归生活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挣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摆脱多年来所深陷的工具价值的地位,确立能够重视人的价值和经验的“主体教育观”。反对那种忽视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的“知识旁观者”理论,承认和强调学生的组织、建构和创造能力,突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自由、平等、民主。总之,是立足于生活现实基础上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生活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少人认为,生活性只是针对基础教育对象才有用,而在专业性教育中意义不大。正因为如此,大学教材一般注重介绍原理,而很少将趣味性的生活性的内容载入教材之中。大学教学也变成了规则理论讲解课,显得冷漠和刻板。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就语法而言,不少数的语法课堂成为生产规则教条的工厂,语法如一个绰约风姿、充满活力的少女突然被抽去了血肉,只留下一具狰狞的骷髅,活力、生命力荡然无存。因而语法课成为大学填鸭式“满堂灌”课堂的最典型代表,成为最不受师生欢迎的课。如此语法教学已偏离语法教学的初衷,背离了语法教学对加强语言、服务交际、促进知识、技能和素养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彻底改革。笔者在充分领悟“教学回归生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在语法教学中贯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想。此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必须做到:确立以学生语言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构建蕴含感悟知识价值、人生价值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的发展的目标;精选贴近生活世界、联系生活世界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式的师生关系;坚持形成性教学评价。笔者下面以一个语法单元的教学为例解析“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课堂教学实践。
二、“回归生活”在语法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笔者选取课本第25章“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阐述如何在“导入—呈现—操练—提升—评价”一系列实际教学步骤中灵活应用这一理念。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比较等级的划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极的形式,几组常用比较结构的辨析和运用。
1 导入
课堂教学始于导入,好的导入能立刻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唤起其求知欲。而积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实际进行创意导入则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讲授这一章时,笔者就以一首年轻人求爱的诗歌“To Mr./Miss.X”(致X小姐/先生)作导入,立刻抓住了全班的眼球:I run the quickest /I work the hardest./I dive the deepest./Itravel the farthest./I never dread to be the shortest./I amnot afraid to be the poorest.I might not be the wisest,(/ButI am the closest to your heart,/So Mr./Miss X,would youplease take me as your dearest?
这首诗歌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更是即将学习内容的语境体现。文中的划线部分都是英语比较极和最高极的具体运用实例,稍做点拨后,教师再顺势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这样的导入给了学生这样的信息,语法不仅仅是规则,语法是语言运用实际,是生活体现。导入应求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充分利用贴近生活又包含目标语法知识点的一切有用资源。
2 呈现
这是语法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呈现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因此格外讲究。回归生活的理念要求语法点的呈现立足于语言运用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弱化语法规则给人造成的条条框框束缚感。凸显合理利用规则对有效交际的促进作用。
在25章的呈现环节里。笔者在备课阶段概括总结课本要点以后,对其中最重要的“as…as”和“more…than”的两个比较结构的具体使用做了深入查询和研究,修正了课本中的一些偏失,重新确定了知识次重点。然后在整合各类语料、资料的基础上,以几幅贴近生活的画来协助呈现。以"more…than"为例,其有两种形式“A ismore X than B”(两个对象在同一层面的比较,如He istaller than she./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和“Ais mole X than Y”(同一对象在不同层面的比较,如He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aggressive)。在讲第一种形式时,笔者引入了自己儿子游泳的照片和美国游泳名将“菲鱼”的照片,指出儿子的梦想是游得比“菲鱼”还快,学生马上应和到“He hopes to swim faster than Phelps".笔者顺势指出这一例子体现的“A is more x than B,,的基 本式。学生早已学过此语法点,因此笔者很快转到第二种形式的呈现,向学生展示了儿子的生活照,并提问学生“Is he tall?",“Is he thin?'’在学生的回答声后指出“He is more thin than tall./He is less tall than thin."(与其说他高,不如说他瘦”),以此导出第二种形式的结构和意义。如此呈现把学生置身于语言使用实际,在语境化、交际化情形中认识和领悟语法知识点,不但通俗易懂、印象深刻,且能培养学生规则联系语言使用,理论运用于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图象,还利用文字、音响、视频等各种生活中普遍出现的工具和情形来辅助呈现、解释语法知识,体现语法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3 操练
操练是巩固所呈现的语法点的重要环节,一般分为限制性操练和语境化操练。前者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基本上脱离语境,附在书本章节末。而后一种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情景化操练,立足于交际,基本由教师自行设计。“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教学并不排斥第一种操练,第一种操练对相关语法点结构的熟练掌握意义重大,但更注重第二种操练的有效设计和执行,倡导创设生活化情景,鼓励学生恰当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在25章的操练环节里,笔者先采用书本上的习题和少许补充习题完成了限制性句型操练,然后进行语境化操练。笔者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两张风景画,比较相似,但细节都略有差异,要求学生指出其中异同,用上刚学过的"as…as"和“more…than",并采用比赛形式,把全班分为两组,看最后哪组再也举不出例子来。同学们兴趣颇高,一下子指出了多个异同点,如“Picture 1 is asbeautiful as Picture 2”,“Picture 1 more like a photo than apicture",“Picture 2 contains more animals and fewervisitors thanPicture 1”等等,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巩固了相关语法点,又创造性地把规则应运于交际,实现了语法服务于交际,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 提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区别于中学语法教学,大学阶段的语法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输理先前所学的较为凌乱的语法知识,澄清错误认识,扭转认识偏差,更要在系统科学地整理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素养,从检验、完善理论的角度的入手,以理论服务于社会生活实际为目标来考察评价语法现象。“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教学要求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入手,以具体语言现象来检验语法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作出必要的修缮和补充,己达到完善理论并更好地运用理论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这一环节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环节,也是大多传统语法课堂不具备的环节。实现这一环节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性学习,教师布置研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分组开展具体考察和研究。
在25章的提升阶段,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并师生共同构建了磁悬浮列车的小广告,用上了比较级和最高级:"Choose Maglev Train,Choose the Best!It is the ideal mode of transport between big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a vehicle that will befaster,quieter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existing systems"。然后指出比较在广告中有大量体现,为了说服消费者,经销商在广告中会很有技巧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优于其他同类产品/服务。到底怎样进行比较呢,需要同学自己做调查。因此本章的任务(“project-work")就是调查广告中的比较是怎样运用的,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并自己构建一则广告带到课堂上来演示。同学们的反响是热烈的。各小组不但总结了广告中比较的五大用法,还准备了精彩的广告,充分展示了个人才华和集体智慧。当笔者告诉他们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话题的最全面的研究结果,可载入课本丰富深化其内容时,同学们不禁欢呼起来。如此生活化的提升任务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丰富了理论本身,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法能指导生活,提升生活。
5 评价
实施“教学回归生活”不仅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必须相应地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语法评价内容以客观题为主,通过选择、填空、句子改写、改错及限制性翻译来考察评价学生;且方式单一,以笔头测试尤其是期末考试为主。笔者采用一种新的配套评价方式——形成性语言行为表现评估。设计合理的任务,通过说、读、写、等多元化形式来评价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程度和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评价结合每一章节/主题的提升任务展开,学生完成任务后需进行书面总结,并上交批改定级,只限于口头演示的也打分定级,与期末笔试按一定比例折合后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在25章里,笔者给学生的比较广告口头演示和比较在广告中的应用的书面总结就分别打分,折合到最终成绩里。如此评价方式,体现了公平性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评价上落实了语法是生活的语法的理念。
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颇有效,“回归生活”不仅可“优化”对语法和语言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可更有效地运用语言“提升生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三、处理好两组关系
1 灵活性和系统性
“回归生活”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自行选取相关语法知识点进行实践,从这点上来说,教师的自由度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语法点都需要教师如此“费时费力”地处理?语法知识点的浩瀚无穷,而语法课时的有限性,学生对相当一部分语法知识已相当熟悉等现实情况可让我们明确地回答不。那又该如何选取呢?如何在灵活性基础上兼顾系统性呢?笔者的建议是在充分尊重语法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全面梳理学生中学阶段已学过的语法知识点,重点选取学生易混淆、易犯错的的知识点,结合各个章节庄题重、难点,重新确定课堂讲解的各主题和语法要点,通过这一套模式的教学来系统化、深化和拓展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先前所学知识,更是加深了认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时间与效率 语法课堂时间有限,一般为每周2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到最高效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时间有限,一方面教学回归生活又比较费时,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呢?笔者的建议是充分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预测学生困难较大的知识点结合章节重点在课堂上着重处理。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认真完成相应提升任务,教师只在课堂上重点检查和点评,最后针对课后众多的限制性练习习题,教师可只代表性择取部分在课堂上操练,大部分交给学生课外完成,让其自行校对答案,提出疑问,并在课堂上集中分类解决。
参考文献:
[1] [德]E.胡塞尔.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61.
[2] 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关键词:教学回归生活;语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独立英语语法课一直被认为是众多课程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纵然语法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其一贯以来的“无趣”、“无用”“难教难学”印象令众多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语法教学困境函待解决。在多年语法教学探索改革中,笔者摸索出一套“教学回归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模式,从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回归生活”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HusserI)。他认为欧洲正遭遇“科学危机”,根源在于人们过分推崇客观的事实,而忽略了科学对人的生活、生命的关照。更为糟糕的是,科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寻,沦为纯粹的理性主义工具。基于此,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并发出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的呼唤。这一主张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教育领域人们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间”的理念,简言之,回归生活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挣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摆脱多年来所深陷的工具价值的地位,确立能够重视人的价值和经验的“主体教育观”。反对那种忽视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的“知识旁观者”理论,承认和强调学生的组织、建构和创造能力,突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自由、平等、民主。总之,是立足于生活现实基础上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生活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少人认为,生活性只是针对基础教育对象才有用,而在专业性教育中意义不大。正因为如此,大学教材一般注重介绍原理,而很少将趣味性的生活性的内容载入教材之中。大学教学也变成了规则理论讲解课,显得冷漠和刻板。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就语法而言,不少数的语法课堂成为生产规则教条的工厂,语法如一个绰约风姿、充满活力的少女突然被抽去了血肉,只留下一具狰狞的骷髅,活力、生命力荡然无存。因而语法课成为大学填鸭式“满堂灌”课堂的最典型代表,成为最不受师生欢迎的课。如此语法教学已偏离语法教学的初衷,背离了语法教学对加强语言、服务交际、促进知识、技能和素养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彻底改革。笔者在充分领悟“教学回归生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在语法教学中贯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想。此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必须做到:确立以学生语言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构建蕴含感悟知识价值、人生价值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的发展的目标;精选贴近生活世界、联系生活世界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式的师生关系;坚持形成性教学评价。笔者下面以一个语法单元的教学为例解析“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课堂教学实践。
二、“回归生活”在语法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笔者选取课本第25章“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阐述如何在“导入—呈现—操练—提升—评价”一系列实际教学步骤中灵活应用这一理念。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比较等级的划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极的形式,几组常用比较结构的辨析和运用。
1 导入
课堂教学始于导入,好的导入能立刻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唤起其求知欲。而积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实际进行创意导入则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讲授这一章时,笔者就以一首年轻人求爱的诗歌“To Mr./Miss.X”(致X小姐/先生)作导入,立刻抓住了全班的眼球:I run the quickest /I work the hardest./I dive the deepest./Itravel the farthest./I never dread to be the shortest./I amnot afraid to be the poorest.I might not be the wisest,(/ButI am the closest to your heart,/So Mr./Miss X,would youplease take me as your dearest?
这首诗歌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更是即将学习内容的语境体现。文中的划线部分都是英语比较极和最高极的具体运用实例,稍做点拨后,教师再顺势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这样的导入给了学生这样的信息,语法不仅仅是规则,语法是语言运用实际,是生活体现。导入应求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充分利用贴近生活又包含目标语法知识点的一切有用资源。
2 呈现
这是语法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呈现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因此格外讲究。回归生活的理念要求语法点的呈现立足于语言运用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弱化语法规则给人造成的条条框框束缚感。凸显合理利用规则对有效交际的促进作用。
在25章的呈现环节里。笔者在备课阶段概括总结课本要点以后,对其中最重要的“as…as”和“more…than”的两个比较结构的具体使用做了深入查询和研究,修正了课本中的一些偏失,重新确定了知识次重点。然后在整合各类语料、资料的基础上,以几幅贴近生活的画来协助呈现。以"more…than"为例,其有两种形式“A ismore X than B”(两个对象在同一层面的比较,如He istaller than she./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和“Ais mole X than Y”(同一对象在不同层面的比较,如He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aggressive)。在讲第一种形式时,笔者引入了自己儿子游泳的照片和美国游泳名将“菲鱼”的照片,指出儿子的梦想是游得比“菲鱼”还快,学生马上应和到“He hopes to swim faster than Phelps".笔者顺势指出这一例子体现的“A is more x than B,,的基 本式。学生早已学过此语法点,因此笔者很快转到第二种形式的呈现,向学生展示了儿子的生活照,并提问学生“Is he tall?",“Is he thin?'’在学生的回答声后指出“He is more thin than tall./He is less tall than thin."(与其说他高,不如说他瘦”),以此导出第二种形式的结构和意义。如此呈现把学生置身于语言使用实际,在语境化、交际化情形中认识和领悟语法知识点,不但通俗易懂、印象深刻,且能培养学生规则联系语言使用,理论运用于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图象,还利用文字、音响、视频等各种生活中普遍出现的工具和情形来辅助呈现、解释语法知识,体现语法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3 操练
操练是巩固所呈现的语法点的重要环节,一般分为限制性操练和语境化操练。前者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基本上脱离语境,附在书本章节末。而后一种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情景化操练,立足于交际,基本由教师自行设计。“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教学并不排斥第一种操练,第一种操练对相关语法点结构的熟练掌握意义重大,但更注重第二种操练的有效设计和执行,倡导创设生活化情景,鼓励学生恰当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在25章的操练环节里,笔者先采用书本上的习题和少许补充习题完成了限制性句型操练,然后进行语境化操练。笔者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两张风景画,比较相似,但细节都略有差异,要求学生指出其中异同,用上刚学过的"as…as"和“more…than",并采用比赛形式,把全班分为两组,看最后哪组再也举不出例子来。同学们兴趣颇高,一下子指出了多个异同点,如“Picture 1 is asbeautiful as Picture 2”,“Picture 1 more like a photo than apicture",“Picture 2 contains more animals and fewervisitors thanPicture 1”等等,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巩固了相关语法点,又创造性地把规则应运于交际,实现了语法服务于交际,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 提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区别于中学语法教学,大学阶段的语法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输理先前所学的较为凌乱的语法知识,澄清错误认识,扭转认识偏差,更要在系统科学地整理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素养,从检验、完善理论的角度的入手,以理论服务于社会生活实际为目标来考察评价语法现象。“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下的语法教学要求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入手,以具体语言现象来检验语法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作出必要的修缮和补充,己达到完善理论并更好地运用理论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这一环节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环节,也是大多传统语法课堂不具备的环节。实现这一环节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性学习,教师布置研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分组开展具体考察和研究。
在25章的提升阶段,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并师生共同构建了磁悬浮列车的小广告,用上了比较级和最高级:"Choose Maglev Train,Choose the Best!It is the ideal mode of transport between big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a vehicle that will befaster,quieter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existing systems"。然后指出比较在广告中有大量体现,为了说服消费者,经销商在广告中会很有技巧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优于其他同类产品/服务。到底怎样进行比较呢,需要同学自己做调查。因此本章的任务(“project-work")就是调查广告中的比较是怎样运用的,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并自己构建一则广告带到课堂上来演示。同学们的反响是热烈的。各小组不但总结了广告中比较的五大用法,还准备了精彩的广告,充分展示了个人才华和集体智慧。当笔者告诉他们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话题的最全面的研究结果,可载入课本丰富深化其内容时,同学们不禁欢呼起来。如此生活化的提升任务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丰富了理论本身,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法能指导生活,提升生活。
5 评价
实施“教学回归生活”不仅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必须相应地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语法评价内容以客观题为主,通过选择、填空、句子改写、改错及限制性翻译来考察评价学生;且方式单一,以笔头测试尤其是期末考试为主。笔者采用一种新的配套评价方式——形成性语言行为表现评估。设计合理的任务,通过说、读、写、等多元化形式来评价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程度和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评价结合每一章节/主题的提升任务展开,学生完成任务后需进行书面总结,并上交批改定级,只限于口头演示的也打分定级,与期末笔试按一定比例折合后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在25章里,笔者给学生的比较广告口头演示和比较在广告中的应用的书面总结就分别打分,折合到最终成绩里。如此评价方式,体现了公平性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评价上落实了语法是生活的语法的理念。
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颇有效,“回归生活”不仅可“优化”对语法和语言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可更有效地运用语言“提升生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三、处理好两组关系
1 灵活性和系统性
“回归生活”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自行选取相关语法知识点进行实践,从这点上来说,教师的自由度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语法点都需要教师如此“费时费力”地处理?语法知识点的浩瀚无穷,而语法课时的有限性,学生对相当一部分语法知识已相当熟悉等现实情况可让我们明确地回答不。那又该如何选取呢?如何在灵活性基础上兼顾系统性呢?笔者的建议是在充分尊重语法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全面梳理学生中学阶段已学过的语法知识点,重点选取学生易混淆、易犯错的的知识点,结合各个章节庄题重、难点,重新确定课堂讲解的各主题和语法要点,通过这一套模式的教学来系统化、深化和拓展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先前所学知识,更是加深了认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时间与效率 语法课堂时间有限,一般为每周2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到最高效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时间有限,一方面教学回归生活又比较费时,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呢?笔者的建议是充分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预测学生困难较大的知识点结合章节重点在课堂上着重处理。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认真完成相应提升任务,教师只在课堂上重点检查和点评,最后针对课后众多的限制性练习习题,教师可只代表性择取部分在课堂上操练,大部分交给学生课外完成,让其自行校对答案,提出疑问,并在课堂上集中分类解决。
参考文献:
[1] [德]E.胡塞尔.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61.
[2] 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