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变得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迫切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摄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各种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教师都应该鼓励。当然,在阅读时,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
   三、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教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性的阅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也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每篇300—400字。
   4.组织交流与互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教师,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有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亮点,探求新教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师:孔子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而《论语》是研究孔子最重要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首先,我们一起回顾有关孔子的文学常识。(幻灯片展示)   《论语》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 篇,  为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把 、 、 、 编在一起,称为“ ”。  
期刊
学生学好语文,是家长、教师的愿望,也是学生的责任。由于语文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学生往往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和耐心。要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魅力无穷,生机勃勃,学生很喜欢上这样的课。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
期刊
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学生对作文,则厌倦而恐惧,写出的文章往往行文僵化,情感虚假。作文其实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作家蒋丽萍说过:“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应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这就是说,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在生活中细心地体验感受。由此,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一点新鲜感。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语文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祖国文化。    在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注重写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第一步:激情导趣,让孩子“爱”写字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极差,要让生性好动的他们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我们所学的课本上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慨……作品中那些“意义和情味”同作者的旨趣相同的
期刊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往往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教育,从而有悖于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初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这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
期刊
踏着清脆的铃声,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明天我们要去上海科技馆春游啦!”话音刚落,教室里“耶耶耶”的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四十五个孩子的小脸笑成了一朵朵花。   待教室里安静了一些,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利用早自修时间分好活动小组。今年春游我们实行自由组合,每组成员最多不超过8人,最少不低于4人,组长由你们自己定。”很快,一些要好的孩子便如愿以偿地走在了一块,几个胆小、内向的孩子经过主动加盟,
期刊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