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法治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往往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教育,从而有悖于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初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这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是人文教育学科教,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几乎等于空白。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治教育呢?
   一、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治教育
   学生是爱好阅读的,每个人都看过一些书,我们刚好就可以利用好这个途径强调法治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名著是要求学生必读的,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人们熟知的经典又是学生非常乐意拜读的。
   以《三国演义》为例,书中的刘、关、张三兄弟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张飞怒鞭督邮”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通过对这些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千里相投是爱国精神,共战吕布是坚决与侵略者、恶势力斗争,怒鞭督邮是要清正廉明,反对行贿受贿。我们就可以渗透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我国宪法规定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以渗入《刑法》行贿受贿相关法律。
   要知道,即使是文学作品那丝丝缕缕的影响力,都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文典。试想一下:如果让学生都认同晁天王、赤发鬼等人的激情犯罪,那么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学生定将效仿一二,如此一来,对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又有何用。所以特定历史条件下时势造英雄,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别人的生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法治教育的核心。
   二、在语文活动中进行法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失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法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到这些课堂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之后,我们可以在班里班里举办一次“模拟审判”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自己侦破一些“班级案件”进行诉讼、开庭、审判和辩护。也可以就原文,进行适当删改、编写,再模拟法庭表演。当然,我们要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治意识自然也就大大地增强了。
   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送羚羊木雕之对与错,家庭教育该何从”,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又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为哪般”的课堂讨论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法》等,既直观又有趣,学生乐于接受。
   又如学习《喂——出来》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生活中因为环境污染导致人类受到惩罚的图片或影片,再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人为的环境污染的情况。针对这些案例,假如你是环保部门的决策者,你会怎么做?从而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既形象又直观且能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别让时间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此外,如《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现在,他又触犯了什么法律?将受到怎样的制裁?”;再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可以这样来提问:“母亲被五叔造谣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此事如果在当下,五叔该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法治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关键是让孩子们增强法治意识,而不是让学生去单调地听枯燥的法律文典。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做人、会作文的综合素质,理应成为如今作文教学的一个方向。围绕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必将成为作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期刊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不断地给学生补充“营养”,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学校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际,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
期刊
一、巧设比喻增活力   比喻是一种基于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也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当代文学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简直就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因此,在作文中用上恰当的比喻,既会给文章添注活力,也能刺激评卷老师的眼球,提升作文的印象分值。   二、善用排偶添和谐   排偶即排比和对偶,这两种
期刊
师:孔子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而《论语》是研究孔子最重要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首先,我们一起回顾有关孔子的文学常识。(幻灯片展示)   《论语》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 篇,  为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把 、 、 、 编在一起,称为“ ”。  
期刊
学生学好语文,是家长、教师的愿望,也是学生的责任。由于语文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学生往往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和耐心。要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魅力无穷,生机勃勃,学生很喜欢上这样的课。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
期刊
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学生对作文,则厌倦而恐惧,写出的文章往往行文僵化,情感虚假。作文其实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作家蒋丽萍说过:“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应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这就是说,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在生活中细心地体验感受。由此,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一点新鲜感。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语文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祖国文化。    在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注重写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第一步:激情导趣,让孩子“爱”写字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极差,要让生性好动的他们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我们所学的课本上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慨……作品中那些“意义和情味”同作者的旨趣相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