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往往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教育,从而有悖于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初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这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是人文教育学科教,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几乎等于空白。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治教育呢?
一、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治教育
学生是爱好阅读的,每个人都看过一些书,我们刚好就可以利用好这个途径强调法治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名著是要求学生必读的,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人们熟知的经典又是学生非常乐意拜读的。
以《三国演义》为例,书中的刘、关、张三兄弟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张飞怒鞭督邮”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通过对这些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千里相投是爱国精神,共战吕布是坚决与侵略者、恶势力斗争,怒鞭督邮是要清正廉明,反对行贿受贿。我们就可以渗透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我国宪法规定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以渗入《刑法》行贿受贿相关法律。
要知道,即使是文学作品那丝丝缕缕的影响力,都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文典。试想一下:如果让学生都认同晁天王、赤发鬼等人的激情犯罪,那么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学生定将效仿一二,如此一来,对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又有何用。所以特定历史条件下时势造英雄,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别人的生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法治教育的核心。
二、在语文活动中进行法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失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法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到这些课堂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之后,我们可以在班里班里举办一次“模拟审判”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自己侦破一些“班级案件”进行诉讼、开庭、审判和辩护。也可以就原文,进行适当删改、编写,再模拟法庭表演。当然,我们要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治意识自然也就大大地增强了。
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送羚羊木雕之对与错,家庭教育该何从”,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又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为哪般”的课堂讨论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法》等,既直观又有趣,学生乐于接受。
又如学习《喂——出来》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生活中因为环境污染导致人类受到惩罚的图片或影片,再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人为的环境污染的情况。针对这些案例,假如你是环保部门的决策者,你会怎么做?从而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既形象又直观且能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别让时间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此外,如《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现在,他又触犯了什么法律?将受到怎样的制裁?”;再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可以这样来提问:“母亲被五叔造谣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此事如果在当下,五叔该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法治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关键是让孩子们增强法治意识,而不是让学生去单调地听枯燥的法律文典。
语文是人文教育学科教,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几乎等于空白。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治教育呢?
一、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治教育
学生是爱好阅读的,每个人都看过一些书,我们刚好就可以利用好这个途径强调法治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名著是要求学生必读的,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人们熟知的经典又是学生非常乐意拜读的。
以《三国演义》为例,书中的刘、关、张三兄弟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张飞怒鞭督邮”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通过对这些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千里相投是爱国精神,共战吕布是坚决与侵略者、恶势力斗争,怒鞭督邮是要清正廉明,反对行贿受贿。我们就可以渗透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我国宪法规定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以渗入《刑法》行贿受贿相关法律。
要知道,即使是文学作品那丝丝缕缕的影响力,都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文典。试想一下:如果让学生都认同晁天王、赤发鬼等人的激情犯罪,那么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学生定将效仿一二,如此一来,对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又有何用。所以特定历史条件下时势造英雄,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别人的生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法治教育的核心。
二、在语文活动中进行法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失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法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到这些课堂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之后,我们可以在班里班里举办一次“模拟审判”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自己侦破一些“班级案件”进行诉讼、开庭、审判和辩护。也可以就原文,进行适当删改、编写,再模拟法庭表演。当然,我们要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治意识自然也就大大地增强了。
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送羚羊木雕之对与错,家庭教育该何从”,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又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为哪般”的课堂讨论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法》等,既直观又有趣,学生乐于接受。
又如学习《喂——出来》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生活中因为环境污染导致人类受到惩罚的图片或影片,再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人为的环境污染的情况。针对这些案例,假如你是环保部门的决策者,你会怎么做?从而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既形象又直观且能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别让时间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此外,如《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现在,他又触犯了什么法律?将受到怎样的制裁?”;再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可以这样来提问:“母亲被五叔造谣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此事如果在当下,五叔该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法治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关键是让孩子们增强法治意识,而不是让学生去单调地听枯燥的法律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