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伴随我国制造业与中国文明的发展,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历史发展情况可知,只有我们对从事的工作包含较高的热忱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就现代中职教育的目标来看,不单单是要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塑造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专业教育理论的引导下自觉更新自身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应自觉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科学规划,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匠精神 塑造 路经
【课题项目】本文系酒泉市2019年全市职业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72-02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工匠精神一直贯穿于历史的长河,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景点。如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西安大雁塔的坚不可摧等都最好地印证了我国的工匠精神。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变得严峻,我国也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效建设“一带一路”,而我国要想有效实施各种战略还要以质量过硬的产品为基础,因而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此才能让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職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素质的原因
1.学生原因
中职生普遍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且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较差,因此其“专、严、精”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仍然有待加强。
2.家庭原因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中职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职业素养缺失,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其缺乏工匠精神。
3.学校原因
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保证就业的基础上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它方面素养的要求。大部分职业学校仍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谈不上与工匠精神教育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职业素养产生轻视;同时,学校采取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使得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
4.社会原因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且自理能力较差,责任意识不强,这些因素都会对提高学生工匠精神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二、中职教育中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有效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当前还属于制造大国,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变为大国制造还要重点提高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品牌价值,重点培养各行各业的经营者以及现代工匠。在中职教育中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中职塑造教育的必要性,如此其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严以律己,打造一支具有特色的品牌。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学校要重点培养工匠式的人才,这也是迎合我国大国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是创新教育与科技的关键途径,这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人才建设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中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建设、服务以及生产等领域人才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综合实力也逐渐提高,凸显了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建设新型的国家,中职学校应主动肩负起相关的重任,结合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游刃有余,主动肩负起建设工匠大国的重任。
3.促进中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高度融合
当前中职教育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形式与专业学科的内容为主,这不仅有效保证了对中职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中职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前提,在渗透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下,教育者不但要有效弥补传统中职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不足的情况,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职业需要、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规划与设计,最终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4.是创建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工匠就是每天重复做一样的工作,专注于一件事,并没有创新。很显然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工匠的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其熟悉本专业才能获得更多创新的机会,这种创新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等。形成工匠精神的匠人在工作中可以自主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从而进行创新,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
三、中职教育在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中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文化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主动给学生营造富含人文气息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如精益求精的品质与乐于奉献的精神。从具体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制造型企业联手给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技能型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人才存在的差距,如此也能让学生自觉要求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开展演讲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精神底蕴与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2.转变教育思想主动融入工匠精神
新时期我国中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意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为基础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应用正确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态度,切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盲目地追求短、平、快,应以正确的精神与态度培养学生对自身岗位以及行业的热爱,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自身的工作价值,让其产生较高的工作动力与工作热情,发挥自身在岗位中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应主动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此形成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其在自身岗位上积极进取,发挥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我国职业教育逐步推进,社会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不断增加,但仍然缺乏具有专业技能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抱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让其朝着高级技工的方向逐渐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其渗透在每节课、每一教学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训”的教育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1)发挥德育课育人优势。日本匠人秋山利辉写的《匠人精神》这本书中,他被人们称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年仅27岁的秋山创立秋山木工社已经成为培养“一流匠人”的“黄埔军校”。他曾说过自己要培养的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是懂得为别人着想、有修为、修养高的人。若形成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因此,他规定每个学员在早晨必须大声朗读30条“匠人须知”,这实际上就是他在教人做人道理的体现。笔者高度认同他这一正确的育人方法,因此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育人优势,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2)教师在课堂上言传身教。通過“了不起的匠人”这个节目我们从中看到竹编师傅何礼严格对待自己的徒弟效果,这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严师。当前光怪陆离的社会中编制一只竹篮是多么不起眼的事情,谁又会想他们的难能可贵。相信很多人在观看这个节目时都会被何师傅的作品——“望月楼”深深震撼。在镜头下我们并没有看到何师傅对成功的渴求目光,他让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用心的编制,只有他对自己徒弟的谆谆教诲。也正是因为有了何师傅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让他的徒弟从他那里学到更多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习到他那种扎根于心的专注。中职教育中各个专业课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承担其学生心灵引领者的重任,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民间匠人的严苛教诲。
4.通过技能竞赛提升学生技能
从中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要想在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提高自身的技能,而职业技能竞赛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通过技能竞赛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品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量化考核标准,针对部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组织周期性的平行班之间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如此也能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竞赛素质,让学生能在一些国家级别的职业竞赛中脱颖而出,这对学生来说也能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处于企业比较核心的地位。以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为出发点,教育者应建立社团组织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习,以社团文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技能。同时,职业院校还要给学生配备专业的社团教师,通过举办专业沙龙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如此也能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学理念。
结束语
综上,中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加大对中职院校教育的投资力度。教师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应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如此也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当作教育的重点内容,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荣江.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17(23).
[2]秦凤.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同行, 2016(9).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 2014(10):91-93.
[4]李善挥,唐敏.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
[5]刘瑞.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18(8).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匠精神 塑造 路经
【课题项目】本文系酒泉市2019年全市职业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72-02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工匠精神一直贯穿于历史的长河,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景点。如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西安大雁塔的坚不可摧等都最好地印证了我国的工匠精神。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变得严峻,我国也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效建设“一带一路”,而我国要想有效实施各种战略还要以质量过硬的产品为基础,因而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此才能让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職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素质的原因
1.学生原因
中职生普遍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且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较差,因此其“专、严、精”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仍然有待加强。
2.家庭原因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中职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职业素养缺失,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其缺乏工匠精神。
3.学校原因
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保证就业的基础上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它方面素养的要求。大部分职业学校仍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谈不上与工匠精神教育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职业素养产生轻视;同时,学校采取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使得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
4.社会原因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且自理能力较差,责任意识不强,这些因素都会对提高学生工匠精神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二、中职教育中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有效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当前还属于制造大国,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变为大国制造还要重点提高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品牌价值,重点培养各行各业的经营者以及现代工匠。在中职教育中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中职塑造教育的必要性,如此其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严以律己,打造一支具有特色的品牌。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学校要重点培养工匠式的人才,这也是迎合我国大国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是创新教育与科技的关键途径,这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人才建设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中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建设、服务以及生产等领域人才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综合实力也逐渐提高,凸显了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建设新型的国家,中职学校应主动肩负起相关的重任,结合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游刃有余,主动肩负起建设工匠大国的重任。
3.促进中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高度融合
当前中职教育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形式与专业学科的内容为主,这不仅有效保证了对中职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中职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前提,在渗透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下,教育者不但要有效弥补传统中职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不足的情况,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职业需要、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规划与设计,最终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4.是创建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工匠就是每天重复做一样的工作,专注于一件事,并没有创新。很显然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工匠的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其熟悉本专业才能获得更多创新的机会,这种创新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等。形成工匠精神的匠人在工作中可以自主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从而进行创新,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
三、中职教育在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中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文化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主动给学生营造富含人文气息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如精益求精的品质与乐于奉献的精神。从具体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制造型企业联手给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技能型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人才存在的差距,如此也能让学生自觉要求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开展演讲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精神底蕴与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2.转变教育思想主动融入工匠精神
新时期我国中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意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为基础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应用正确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态度,切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盲目地追求短、平、快,应以正确的精神与态度培养学生对自身岗位以及行业的热爱,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自身的工作价值,让其产生较高的工作动力与工作热情,发挥自身在岗位中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应主动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此形成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其在自身岗位上积极进取,发挥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我国职业教育逐步推进,社会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不断增加,但仍然缺乏具有专业技能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抱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让其朝着高级技工的方向逐渐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其渗透在每节课、每一教学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训”的教育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1)发挥德育课育人优势。日本匠人秋山利辉写的《匠人精神》这本书中,他被人们称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年仅27岁的秋山创立秋山木工社已经成为培养“一流匠人”的“黄埔军校”。他曾说过自己要培养的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是懂得为别人着想、有修为、修养高的人。若形成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因此,他规定每个学员在早晨必须大声朗读30条“匠人须知”,这实际上就是他在教人做人道理的体现。笔者高度认同他这一正确的育人方法,因此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育人优势,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2)教师在课堂上言传身教。通過“了不起的匠人”这个节目我们从中看到竹编师傅何礼严格对待自己的徒弟效果,这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严师。当前光怪陆离的社会中编制一只竹篮是多么不起眼的事情,谁又会想他们的难能可贵。相信很多人在观看这个节目时都会被何师傅的作品——“望月楼”深深震撼。在镜头下我们并没有看到何师傅对成功的渴求目光,他让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用心的编制,只有他对自己徒弟的谆谆教诲。也正是因为有了何师傅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让他的徒弟从他那里学到更多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习到他那种扎根于心的专注。中职教育中各个专业课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承担其学生心灵引领者的重任,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民间匠人的严苛教诲。
4.通过技能竞赛提升学生技能
从中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要想在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提高自身的技能,而职业技能竞赛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通过技能竞赛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品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量化考核标准,针对部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组织周期性的平行班之间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如此也能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竞赛素质,让学生能在一些国家级别的职业竞赛中脱颖而出,这对学生来说也能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处于企业比较核心的地位。以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为出发点,教育者应建立社团组织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习,以社团文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技能。同时,职业院校还要给学生配备专业的社团教师,通过举办专业沙龙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如此也能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学理念。
结束语
综上,中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加大对中职院校教育的投资力度。教师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应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如此也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当作教育的重点内容,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荣江.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17(23).
[2]秦凤.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同行, 2016(9).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 2014(10):91-93.
[4]李善挥,唐敏.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
[5]刘瑞.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