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感觉统合训练 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觉统合训练是基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科学性特点演化而来的一种教学机制,在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觉统合训练允许学生依靠各种感官搜集信息并参与活动,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开放性。实践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块对感觉统合训练理念加以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身体素质
  感觉统合指的是一个大脑和机体互相协调的过程。在特定的环境下,感觉统合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搜集信息的同时对相关事件做出回应,以此来展现身体机能的适应性特点。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质训练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形势需要。笔者围绕感觉统合训练,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一、合理选择训练对象,调动运动欲望
  小学生具有极为充沛的活力与高昂的活动兴趣,在日常活动环节,小学生时时刻刻处于运动状态,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运动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活动素质,只需在教学活动中稍加引导即可,由此降低了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但这种自以为是的教学理念并没有为教师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后续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运动项目与小学生的活动内容差别较大,二者虽然都可以被划分到“体育运动”板块当中,但相较于学生的自由活动,体育运动工作表现出了更强的约束性特点。
  教师可尝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重新规划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先感知体育运动的乐趣,再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促使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第一元素。例如在低年级小学体育游戏“丢手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体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游戏当中,鼓励学生结合游戏开展体能练习。学生围坐一圈,一名学生负责将手帕丢在某个学生的身后,如果被丢手帕的学生无法及时发现,或没有及时抓住丢手帕的学生,就需要扮演“丢手帕”的角色,重新转移游戏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觉、视觉等相互配合做出判断,根据他人的表情、身后的声音确定“手帕是否落在了自己的身后”,并随时做好“起身追凶”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不断提升。
  二、提出趣味训练方法,强化运动技能
  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低估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意识,认为小学生的身体与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不具备主动学习体育技能的良好素质,故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对趣味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而是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制订教学计划。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体育训练与后续的教学要求脱轨,学生根本不具备完成体育任务的必要素质,无法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乐趣。
  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应尝试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趣味化的教学方案,通过互动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感觉统合训练将学生的感知放在课堂的主导位置,强调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教师也可围绕学生的感知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活动兴趣。
  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掷准”技能的练习为例,教师可对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发起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围绕学生的感官能力落实感觉统合训练工作。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不同的投掷材料,如小石子、网球和玻璃球等,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距离进行投掷,准备易拉罐、废纸盒等材料,向学生布置不同的投掷任务:或利用投掷材料击倒易拉罐,或将材料投掷到纸箱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在不同的距离利用不同的材料开展投掷训练,并对自身的臂力与投掷能力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依靠听觉整理训练要求,并逐步记录训练信息,利用视觉对自身的能力、投掷技术及结果进行判断,依靠看、听、做三个环节的互相配合,了解当前的体育学习任务,进而积极锻炼自身的相关技能。
  三、明确掌握训练要求,培养运动思维
  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明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为行动基准。感觉统合训练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教师应尝试结合教学活动的有关要求重新确定教学方案,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的感官发起针对性的训练,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体育应用能力,使其形成主动运动、科学运动的意识。
  发起体育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形成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教师应从体育技能与思想素质两大角度入手,重新规划体育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训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训练内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
  在感觉统合训练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对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发起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教师改变体育活动的训练方案,要求学生以两人为小组,共同开展50米快速跑训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在开展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视觉搜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并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这一问题做出预测。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各个感官相互配合,又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活动机会。为训练学生的听觉、触觉感知能力,教师可对50米快速跑的训练内容进行调整,在场地内每隔10米增加一个气球,要求学生在触摸对应距离的气球之后才能继续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个关节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能够在独立板块的体育运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训练机会。
  四、确定科学测评策略,提升运动素质
  感觉统合训练将学生的感官表达能力带入到课堂当中,由此,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被改变,学生开始依靠个人的智慧与运动能力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教学工作中干预当前的教学计划。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强调感官表达能力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要应用其发起教学工作,也应注重学生的感官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达,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教学环节,教师可针对教学工作开展测评活动,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技能表现水平等重要素质发起针对性的训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小学体育基础技能“跨越式跳高”的相关教学为例,在感觉统合训练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尝试保留教学活动开放性、科学性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感官主动对他人、对自身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依靠多元化的评价管理制度解决评价问题。在其他学生开展跨越式跳高练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未进行练习的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他人的技能进行评价,结合跨越动作、落地动作等内容重新规划评价体系,保障评价活动的科学性,依靠视觉搜集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技能上的短板问题。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做好技能的练习工作之外,还应结合其他同学的评价对自己的跨越式跳高技巧进行修正,思考跳高技巧是否规范、跨越动作是否标准。在跨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助跑、跨越等多个动作,其肢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依靠触觉上的回应帮助学生发现跨越式跳高动作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五、及时反思教学误差,优化运动模式
  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的观感投入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观感服务,而且应结合学生的感知经验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所给出的有关回应及时处理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在作出反馈的同时提升体育教学的综合质量,依靠学生的主动回应,推动有关教学工作向着更加科学、更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方向发展。
  在小学体育“迎面接力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率先发起迎面接力跑的练习,在练习之后结合活动经验对相关教学工作作出反馈,以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依靠学生的运动经验解决教学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迎面接力跑是传统的折返跑的变化,只是在其中加入了接力内容,故此对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重视。但在接力跑的过程中,接力棒的交换、运动方向的变换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主动去解决。故此,学生会依靠视觉、听觉、触觉的配合给出不同的建议。部分学生认为,在交接接力棒的过程中出现接力棒脱落、打手等问题,接力棒的传递效率过低,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部分学生指出,接力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语言干扰,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发挥。针对学生基于视觉、触觉所给出的回应,教师必须针对学生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负面问题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对接力棒的交接、接力赛的规则进行讲解,结合学生所给出的反馈确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案,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将全新的训练方法带入了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其从基础技能、运动技巧等角度管理学生,强调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在教学活动中的表达。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尽量表现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利用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结合学生的意见重新规划教学工作,通过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鄭阿敏.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上),2018(08):137.
  王阳.感觉统合训练之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7(11):31.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可以说对学生未来的道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數学作为高考中难度最大、分数占比较多的学科,是每名学生必须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应用题占据着数学考卷的“半壁江山”,是数学课程规划中的难点,教师要结合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出题方式和解题逻辑,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思维,提高解决应用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应用题  高中数学的应用题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应用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应该加强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研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题策略  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现代化,小学教育事业也应该随着时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高中数学知识多而抽象,学生只有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本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体验式教学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理解所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既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能在加深学生数学印象的同时,很好地提升其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步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逻辑推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直觉洞察却是实现数学创新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文章认为培养数学直觉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关注数形结合,感悟直觉思维;利用大胆猜想,发现直觉思维;深化解题过程,形成直觉思维;强化辩证思考,升华直觉思维.
【摘要】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我国节日文化,不仅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品德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德育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实施幼儿德育教育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日文化;幼儿;德育教育  我国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每个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精神与内涵,包括感恩精神、爱国精神、合作
随着专家学者对数学实验的研究,“数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入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视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认同数学实验的价值,实际上就是对传统通过公理及演绎的方式建立数学知识的思路进行的一个拓展.数学实验的实践模式可以描述为:明确学习目的,酝酿数学实验,完成数学实验,反思体验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是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开展数学实验的实践研究,应当成为每个初中数学教师的当然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更加受到重视。背景上看到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 年 7 月,我校《旅游从业人员国学文化素养薄弱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获准立项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朱玉静、颜丽,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积累并取得了丰富成果。本文以职业院校语文引入吟诵教学为例,就如何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国学文化素养薄弱问题的对策研究过程展开讨论,以期为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途径提供借鉴。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其难度明显增加,并且不同的学生对高中化学由于学习基础的不同等原因,对于高中化学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分层教学的应用是有必要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探讨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重视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