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瑶族支系众多,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占比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中云南的瑶族分有四个支系,有门瑶支系、布咋支系、勉瑶支系以及景东瑶支系等。族人大多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村落中,得天独厚的的地理条件,山水适宜,气候温和,造就了“沙瑶”服饰的发展形成。当地环山而居,致使瑶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至今交通亦不方便,但这也是金平县红头瑶服饰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沙瑶服饰也随之变化传承。
关键词:沙瑶;传统服饰;红河地区;文化特征
金平县红河地区的瑶族主要以门瑶支系为主要支系,处于红河地区金平县的沙瑶传统服饰,从形态以及区域上分析其属于瑶族门瑶支系分支,其中沙瑶亦属于门瑶支系中一重要分支民族,其“沙瑶”名称由来因与壮族的沙人风俗来往,故而得名,沙瑶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以及生活习俗都与蓝靛瑶一样,蓝靛瑶为门瑶沙瑶支系的他称。随着当地各支系的文化习俗演变与审美感官的差异化,在服饰上沙瑶支系又展现其独特的特点。沙瑶支系的传统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从服饰文化中便可看出,沙瑶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及其文化审美的沉淀。
一、沙瑶服饰文化概述
沙瑶族人久居海拔千米的边境村落中,因地理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服饰穿搭上受河口、版纳地区的蓝靛瑶的影响,却也不部分保留其民族主要特色,形成自己特殊的审美风格。长时间的民族交融与互通性,亦逐渐形成沙瑶民族服饰独特的美,例如其沙瑶妇女头饰虽与蓝靛瑶头饰相似,却也自成一派。金平县红河地区的沙瑶族,因其特殊的民族交融性,以及所处的地理因素,在服装的款式结构特征、图案纹样、面料与色彩构成以及其工艺特征等方面都呈现其特殊的地域特征,成为其民族文化传输媒介,在服饰上彰显其时代变化历程。
二、沙瑶服饰的款式结构特征
沙瑶女子服饰款式主要由长袍、裤子以及头帕组成,另装饰有围裙、披风、斜挎包以及银饰。沙瑶女子主要穿着右襟黑色长袍,其衣长大约盖住膝盖,两侧分叉从腰部开始,以方便劳作腿部活动,在劳作时可将前后侧的下摆向上翻折系于腰间固定。以缩短下摆容量方便劳作,在重要场合中再放下下摆。其长袍领部装饰有银扣,在银扣下方垂着有如瀑布般的粉色流苏,其流苏垂顺至腰间,流苏特征是沙瑶服饰上的亮点所在,也是其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另在服装的门襟、下摆以及袖口处都装饰有沙瑶纹样的彩色刺绣花边,与其色彩相互呼应。
裤子的面料与长袍一样,采用土布制作,裤型采用八分的直筒裤,在裤腿的边缘处装饰镶嵌彩色花边。沙瑶妇女的头帕主要由方形的蓝靛布组成,将其固定于头部,在前额处两边面料再向中对折,形成约三角状的帽檐造型,在头帕后部自然垂到颈部,再用彩色刺绣条将其从头顶开始系于头后固定,头帕的整体造型十分和谐且精致,通过平面矩形,通过交叠缠绕方式,形成一个规整统一的帽子。中老年妇女主要以黑色头帕为主,装饰绣花边,年轻女子在头帕的尾处或者两侧装饰流苏,并贴有贴花刺绣纹样,使其灵动活泼。沙瑶服饰不分年龄层次,基本造型大致相同,尺寸按个人尺寸量体制作。沙瑶服饰在腰间系有纯白色的围裙,背部披有天蓝色的披风,其白色围腰主要起到防护与耐脏的作用,在围腰的腰部装饰有牡丹花以及八角花纹样的图案,使得围腰与服装整体化。背部披风的构成模式与围腰大致相同,由一片式与系带构成,穿戴时将天蓝色披风披挂于背后,再将两侧的系带从腋下前侧穿过,系于后背部,披风下固定。其斜跨包与服饰也是一体的,纯手工制作,主要采用红色面料,再装饰有流苏以及花卉纹样,斜跨于腰间,添加服饰的层次感。其沙瑶服饰造型结构大致相同,儿童的长袍不用对折系于腰间,沙瑶服饰通过装饰改变其个人特色,展现其民族服饰之美。
三、沙瑶服饰的图案纹样
瑶族的装饰是十分繁琐的,但沙瑶却并没有过度繁复的装饰,沙瑶的图案纹样相对于其他民族服饰显得简洁统一,服饰上没有繁琐过度的图案纹样,其个别图案主要给服饰起到一定的点缀效果,使沙瑶服饰整体和谐统一。在服饰上主要的图案纹样有八角纹、桃花纹、水波纹以及牡丹纹等,通过点缀的方式出现在服装上,主要运用在门襟、袖口、长袍下摆边缘、裤脚边等部位,低调且精致的出现,使得服装恰到好处。沙瑶服饰功能相对实用性较高,装饰亦是朴实无华,用色大方得体,具有特殊的实用美、朴实美以及自然之美。
四、沙瑶服饰的面料与色彩构成
沙瑶族人的面料与其它瑶族支系大致相同,采用自织的土布,再通过蓝靛侵染后最终呈现黑色与蓝靛色,成为沙瑶服饰的主色调,其土布面料主要起到保护、耐脏、透气等作用,是沙瑶族人代代相传的织物手法。蓝靛色是沙瑶服饰中的主色调之一,红色、白色、橙色、蓝色等颜色是其副色调。沙瑶服饰色彩用色大胆,跳跃性极大,其色彩的整体搭配从红色领口,到胸前粉色大片流苏,以及白色的围裙直至后背的天蓝色的披风,从色块上的大面积对比,色调上冷暖交错使用,都是现代时装设计中避之不及的着色方法,但在沙瑶服饰中,将其色彩大面积强对比的使用,服饰视觉感官并不突兀,反而自然和谐,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沙瑶服饰的代表性特色。
五、沙瑶服饰的变化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沙瑶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边境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使得沙瑶族服饰发展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原始种植技术渐渐减少,使得织布技术与蓝靛种植技术受到影响,先年轻人大多并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从而使得服饰材料的原生性流失,市场化的加强,使得纱线与色彩等用料方面化学成分过多,原先的天然色料被化学着色所取代,色彩的明度大大提高,影响服饰用色时的美感。因市场化的普及,市场上大量的贴花以及刺绣工艺品都由机器制作而成,年轻妇女的手工工艺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服装的刺绣纹样以不完全是通过纯手工刺绣上去了,通过市场上购买半成品加工制作,其带来简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沙瑶服饰的工艺。可以看出,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商品的流通性以及市场成品的机械化,虽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便捷,但随着年轻人逐渐走出大山,民族服饰已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我们应引起重视,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服饰。在我们关注的同时,反思自己,希望能够将社会的便捷运用到服饰的传承中,不要让时代的便捷性抹杀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佳.金平红头瑶服饰.云南民族.2011
[2]吴自云.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5
[3]奉恒高.瑤族通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9。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沙瑶;传统服饰;红河地区;文化特征
金平县红河地区的瑶族主要以门瑶支系为主要支系,处于红河地区金平县的沙瑶传统服饰,从形态以及区域上分析其属于瑶族门瑶支系分支,其中沙瑶亦属于门瑶支系中一重要分支民族,其“沙瑶”名称由来因与壮族的沙人风俗来往,故而得名,沙瑶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以及生活习俗都与蓝靛瑶一样,蓝靛瑶为门瑶沙瑶支系的他称。随着当地各支系的文化习俗演变与审美感官的差异化,在服饰上沙瑶支系又展现其独特的特点。沙瑶支系的传统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从服饰文化中便可看出,沙瑶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及其文化审美的沉淀。
一、沙瑶服饰文化概述
沙瑶族人久居海拔千米的边境村落中,因地理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服饰穿搭上受河口、版纳地区的蓝靛瑶的影响,却也不部分保留其民族主要特色,形成自己特殊的审美风格。长时间的民族交融与互通性,亦逐渐形成沙瑶民族服饰独特的美,例如其沙瑶妇女头饰虽与蓝靛瑶头饰相似,却也自成一派。金平县红河地区的沙瑶族,因其特殊的民族交融性,以及所处的地理因素,在服装的款式结构特征、图案纹样、面料与色彩构成以及其工艺特征等方面都呈现其特殊的地域特征,成为其民族文化传输媒介,在服饰上彰显其时代变化历程。
二、沙瑶服饰的款式结构特征
沙瑶女子服饰款式主要由长袍、裤子以及头帕组成,另装饰有围裙、披风、斜挎包以及银饰。沙瑶女子主要穿着右襟黑色长袍,其衣长大约盖住膝盖,两侧分叉从腰部开始,以方便劳作腿部活动,在劳作时可将前后侧的下摆向上翻折系于腰间固定。以缩短下摆容量方便劳作,在重要场合中再放下下摆。其长袍领部装饰有银扣,在银扣下方垂着有如瀑布般的粉色流苏,其流苏垂顺至腰间,流苏特征是沙瑶服饰上的亮点所在,也是其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另在服装的门襟、下摆以及袖口处都装饰有沙瑶纹样的彩色刺绣花边,与其色彩相互呼应。
裤子的面料与长袍一样,采用土布制作,裤型采用八分的直筒裤,在裤腿的边缘处装饰镶嵌彩色花边。沙瑶妇女的头帕主要由方形的蓝靛布组成,将其固定于头部,在前额处两边面料再向中对折,形成约三角状的帽檐造型,在头帕后部自然垂到颈部,再用彩色刺绣条将其从头顶开始系于头后固定,头帕的整体造型十分和谐且精致,通过平面矩形,通过交叠缠绕方式,形成一个规整统一的帽子。中老年妇女主要以黑色头帕为主,装饰绣花边,年轻女子在头帕的尾处或者两侧装饰流苏,并贴有贴花刺绣纹样,使其灵动活泼。沙瑶服饰不分年龄层次,基本造型大致相同,尺寸按个人尺寸量体制作。沙瑶服饰在腰间系有纯白色的围裙,背部披有天蓝色的披风,其白色围腰主要起到防护与耐脏的作用,在围腰的腰部装饰有牡丹花以及八角花纹样的图案,使得围腰与服装整体化。背部披风的构成模式与围腰大致相同,由一片式与系带构成,穿戴时将天蓝色披风披挂于背后,再将两侧的系带从腋下前侧穿过,系于后背部,披风下固定。其斜跨包与服饰也是一体的,纯手工制作,主要采用红色面料,再装饰有流苏以及花卉纹样,斜跨于腰间,添加服饰的层次感。其沙瑶服饰造型结构大致相同,儿童的长袍不用对折系于腰间,沙瑶服饰通过装饰改变其个人特色,展现其民族服饰之美。
三、沙瑶服饰的图案纹样
瑶族的装饰是十分繁琐的,但沙瑶却并没有过度繁复的装饰,沙瑶的图案纹样相对于其他民族服饰显得简洁统一,服饰上没有繁琐过度的图案纹样,其个别图案主要给服饰起到一定的点缀效果,使沙瑶服饰整体和谐统一。在服饰上主要的图案纹样有八角纹、桃花纹、水波纹以及牡丹纹等,通过点缀的方式出现在服装上,主要运用在门襟、袖口、长袍下摆边缘、裤脚边等部位,低调且精致的出现,使得服装恰到好处。沙瑶服饰功能相对实用性较高,装饰亦是朴实无华,用色大方得体,具有特殊的实用美、朴实美以及自然之美。
四、沙瑶服饰的面料与色彩构成
沙瑶族人的面料与其它瑶族支系大致相同,采用自织的土布,再通过蓝靛侵染后最终呈现黑色与蓝靛色,成为沙瑶服饰的主色调,其土布面料主要起到保护、耐脏、透气等作用,是沙瑶族人代代相传的织物手法。蓝靛色是沙瑶服饰中的主色调之一,红色、白色、橙色、蓝色等颜色是其副色调。沙瑶服饰色彩用色大胆,跳跃性极大,其色彩的整体搭配从红色领口,到胸前粉色大片流苏,以及白色的围裙直至后背的天蓝色的披风,从色块上的大面积对比,色调上冷暖交错使用,都是现代时装设计中避之不及的着色方法,但在沙瑶服饰中,将其色彩大面积强对比的使用,服饰视觉感官并不突兀,反而自然和谐,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沙瑶服饰的代表性特色。
五、沙瑶服饰的变化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沙瑶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边境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使得沙瑶族服饰发展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原始种植技术渐渐减少,使得织布技术与蓝靛种植技术受到影响,先年轻人大多并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从而使得服饰材料的原生性流失,市场化的加强,使得纱线与色彩等用料方面化学成分过多,原先的天然色料被化学着色所取代,色彩的明度大大提高,影响服饰用色时的美感。因市场化的普及,市场上大量的贴花以及刺绣工艺品都由机器制作而成,年轻妇女的手工工艺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服装的刺绣纹样以不完全是通过纯手工刺绣上去了,通过市场上购买半成品加工制作,其带来简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沙瑶服饰的工艺。可以看出,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商品的流通性以及市场成品的机械化,虽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便捷,但随着年轻人逐渐走出大山,民族服饰已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我们应引起重视,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服饰。在我们关注的同时,反思自己,希望能够将社会的便捷运用到服饰的传承中,不要让时代的便捷性抹杀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佳.金平红头瑶服饰.云南民族.2011
[2]吴自云.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5
[3]奉恒高.瑤族通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9。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