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
例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通过制作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效果完成羚羊飞跃山谷所形成的接力之桥。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羚羊怎样为后面的羚羊形成支点,体会老羚羊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课堂活跃,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
二、推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并且要激在关键之处,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无数事实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为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桃花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回答下列问题:A、用一个成语概括桃花源人的生活图景。B、你认为是你描述的语言好,还是作者的语言好?为什么?
(2)你愿不愿意在桃花源居住,为什么?
(3)此人一一为居言所闻,皆叹惋。渔人给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叹惋什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4)此中人語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人为何要说这句话?(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5)想象训练:假如太守找到桃花源。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待启发,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多思多想,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以进一步打开思路。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花火尽量激发出来。同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语文的各种知识,然后适时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在这里互相交流、学习。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王伟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王伟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王伟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创新点,启发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
例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通过制作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效果完成羚羊飞跃山谷所形成的接力之桥。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羚羊怎样为后面的羚羊形成支点,体会老羚羊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课堂活跃,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
二、推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并且要激在关键之处,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无数事实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为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桃花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回答下列问题:A、用一个成语概括桃花源人的生活图景。B、你认为是你描述的语言好,还是作者的语言好?为什么?
(2)你愿不愿意在桃花源居住,为什么?
(3)此人一一为居言所闻,皆叹惋。渔人给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叹惋什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4)此中人語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人为何要说这句话?(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5)想象训练:假如太守找到桃花源。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待启发,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多思多想,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以进一步打开思路。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花火尽量激发出来。同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语文的各种知识,然后适时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在这里互相交流、学习。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王伟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王伟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王伟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创新点,启发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