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体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体验;努力引导和探究,加深学习体验;及时反馈,巩固学习体验;关爱学生,鼓励成功体验。
  【关键词】化学教学;体验式学习;巩固学习体验;鼓励体验
  
  Chemistry teaching-learning experience
  Hu Yan
  【Abstract】The study i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get to learn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and experience is the ability to train.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to create a positive situation issues,to stimulate learning experience; to guide efforts to explore an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feedback in a timely manner,to consolidate learning experience; care for students,to encourage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Key words】Chemistry teaching;Experiential learning;To consolidate learning experience;Encouraging experience
  
  《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而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方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笔者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体验
  
  激发学习体验,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地体验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设置趣味实验。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由于“好奇”,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要获得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化学课的一开始,为了介绍化学这门新学科,笔者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往酚酞写过字的宣纸上喷石灰水,结果白纸上显示红色字迹。同学们非常好奇,在一片惊讶声中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化学?”“它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从此,大家对化学课留下很深的印象,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起来。同时,改进一些教科书中安排的实验,使之更有趣味性,如用“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讲授燃烧的条件;用“铁树开花”的实验讲授氨分子运动;用“美丽的喷泉”的实验讲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等。从而,保持了学生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
  1.2 引用新闻事实。新闻事实能展示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和理解。如介绍温室效应时,课前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和网络等途径收集温室效应的资料,课中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引用了一则消息“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图瓦卢举国迁往新西兰”,这则消息的真实性使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的重大影响。紧接着又把问题引到我国的上海,“上海是一座临海城市,地势也比较低,以后会不会发生与图瓦卢同样的遭遇?”围绕温室效应,课堂上展开激烈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又如在讲授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时引用了《赣南日报》的一则消息,“赣州市河东镇一农家三口死于自家的蕃薯地窖中”。围绕着“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人们如何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菜窖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课堂上开展激烈讨论。通过引用新闻事实,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反响,学生逐渐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大意义,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对他们进行了一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1.3 亲身感受。学生的亲身感受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促使学生下意识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归纳和总结。由于分子很小,学生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笔者在教室里喷了些香水,当学生都闻到了香水的气味时,告诉他们这是香精分子运动的结果,接着让同学思考“什么是分子?分子有什么特点?”虽然分子非常抽象,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就比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对于化学实验,也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室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和掌握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等。既体验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实验技能。
  1.4 旧知识导出新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巧用旧知识,展现新知识,让学生用已知的钥匙去打开未知的知识大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新问题的迫切心理,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意境。如在沪教版新教科书中的“你已知道什么”栏目,就设置了许多通过旧知识或学生生活经验,展现新知识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在轻松中获得了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超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地、科学地运用好新教科书里的这个栏目,使学生体验到新知识的获得并不难。又如,为了讲清楚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笔者先让学生计算20℃时20g食盐放50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时,食盐的溶质解度是36g)。有些同学按照旧思路,直接把20g作为溶质质量来算,结果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于是笔者让同学们思考答案为什么错了。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终于认识到原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跟溶解度有关,对新知识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5 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录像和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观一些工厂,了解化学工艺,将一些化学知识和内容设计成故事情节和多媒体动画,能更生动、形象地展现问题情境,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和探究,加深学习体验
  
  经常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1 经常进行“假设——验证”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结论的探索和发现,增加了他们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加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如请学生思考“打开汽水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又如提出问题:“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来。在实验中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不仅主动参与了教学,还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调查研究也是探究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这样的重大的环境问题,课前一周,先布置学生通过图书、报纸或网络,去查找温室效应、水污染的有关资料,并写成调查报告,然后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水污染、温室效应成因、影响和防治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及时反馈,巩固学生体验
  
  课堂教学中,反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从学生那寻求反馈,来诊断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端正自己学习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设疑问、组织交流与讨论等方法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纠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错误,尽量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师需要动一番脑筋,想一些办法,搞一些调研才能知道其错误所在。如学生在初学某些概念时,常常会死记概念而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当需要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问题时,困难重重或错误迭出。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教师最好是出一些诊断题,修正学生的认识。
  
  4.关爱学生,鼓励成功体验
  
  由于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上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积极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消除自卑心理,获得成功感受。当个别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都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和讲解,多给予学生鼓励、希望的言语和情感,既让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又让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
  
  5.体验式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5.1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讲课要讲究艺术,语言优美,声情并茂,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5.2 体验式学习需要宽松民主的氛围。不能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点拨下通过比较,探讨得出合理的结论。
  5.3 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太简单不行,太难也不行,让学生经过思考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4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实用性。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生硬地引入一个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帮助,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08-1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关键词】二次函数;高中数学;运用    Quadratic function of mathematics in high school,learni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要求的。参与教学,其出发点就是让每个有着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参与者都平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作用;学习氛围;参与条件Shallow talk the corpus func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
期刊
【摘要】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更爱上体育课。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也
期刊
【摘要】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原因;具体表现;突破方法  Mathematics of student of high
期刊
【摘要】本文从“观点”、“选材”、“途径”三方面阐述高中新课程教学融入数学探究的价值与策略。  【关键词】探究活动;交流合作;个性特征;思维空间;创新精神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探究课题的目标是: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学会分享与尊重、合作与交流,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提高发现、提出、解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各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成为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这种教育对青少年起到了陶冶性情振奋精神,启迪智慧开通思维的作用。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教材潜在的美育因素,就一定会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Take Chinese teaching as many angles of carrier carrying out beautiful edu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欲望;探究能力  With the chemistry, the experiment is that the carrier   fosters a student to p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期刊
【摘要】环境问题在当今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大家一致在呼吁的一个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尤其是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环境对幼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  Shallow talk environment to influence kid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 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本人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创设良好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