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最初只关心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逐步发展成综合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奋斗。其中,数学能力则是指学生快速获取数学材料并能从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当学生具有数学能力之后,便意味着学生能够真正会学数学,而且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成长,符合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将客观分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渗透素养本位思想积累成功的教学探索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在“唯知识论”思想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为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而奋斗。而单一的知识讲解活动虽然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是却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即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却依然无法学会学数学,归根究底是因为惰性思维模式作祟。而且,在这一教学状态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也不甚理想,很难长期坚持学数学、用数学,不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据此为核心素养教学提供广阔的教学平台,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目标,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数学。
一、关联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能力的一个基本表现便是学生可以自主摄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能随之思考、探究,寻找数学问题的答案。然而,一直以来,数学学科都以抽象度高、逻辑性强著称,许多学生都因此却步,无法自主搜集数学材料。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可尝试以现实生活来导入数学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顺利发现数学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一方面则是为了丰富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数学信息,使其自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利用数学语言去解释现实生活。
就如在“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本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三种线的异同点,我就尝试利用生活资源导入了本课知识,旨在引导学生整合生活资源,使其顺利生成数学概念。首先,我拿出了一根红线,用两只手拿着红线的两端,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特点,还允许学生在纸上画出红线。据此,我就解释了线段的特点,即有两个端点,且线段是直的。接着,我就拿出了手电筒,朝着窗外照射,让学生观察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有怎样的特征。经过思考,学生指出,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只有一个明确的端点,因为虽然手电筒的光线有固定距离,但是却无法确定具体的终点,也可以看成是没有终点的、朝着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线段”。根据学生的表述,我就顺利解释了“射线”的概念,而学生也能结合生活观察准确理解射线的特征。接下来,我就顺利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那么这种线段叫什么?”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其自主阅读数学教材,分析关于“直线”的概念。接着,本班学生则可顺利回答问题,还可使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直线的特征,有利于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而且,依托于生活观察的数学活动,也可直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其准确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能够让学生自主甄别“线”的特征。
二、组织数学探究,实现逻辑推导
逻辑推导是数学能力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数学知识都需要以事实为基础,通过丰富且开放的逻辑推导活动得出数学结论,使其顺利积累成功的数学探究经验。而且,也只有经过丰富的逻辑推导活动,初中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灵敏、独创、开放的思维状态去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主动解放师生关系、改变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数学探究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题,真正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如此,也必然可以让学生形成学科关键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就如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教学中,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了黑板的两组对边,并且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具有同样位置关系的直线,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经过前期学习,本班学生普遍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直线存在两种位置关系,即相交、平行,而这就可帮助学生围绕“直线平行”的概念去判断生活中存在平行关系的直线,同时也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则可顺利找到教室内的平行线,如教材的两组对边、墙壁的两组对边、黑板擦的两组对边等。接着,我就顺势提问:“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觉分析直线平行的条件。然后,我就监督本班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结合前期的观察经验与数学推测分析直线平行的条件,并据此展开逻辑推导,证明直线平行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这样一来,就可直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自主证明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完善数学实践,丰富数学建模
说到数学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即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活动,反映着初中生本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本身便是数学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必要活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积极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整合数学概念、应用数学知识,使其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构建数学模型,围绕实践需求检验、完善数学模型,以便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教学中,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优化学生的统计意识,我就结合现实问题设计了一轮数学实践活动:利用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制作统计图,并且通过数据搜集与图表观察活动判断中位数、众数,据此分析班级的平均成绩水平,说一说判断依据。本轮数学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自觉整合统计知识,使其主动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问题。本身,本班学生就渴望证明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所以这一实践活动切实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统计模型,使其积极利用中位数、众数概念去推测班级数学考试平均水平。为了优化实践应用效果,虽然学生需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但是我也及时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共享实践应用结论,针对不同观点展开集体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内化中位数、众数概念,以便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应用。当各小组形成统一结论之后,我便讓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观察各小组的建模效果,及时辅导学生。后来,当学生们看到他们利用中位数、众数概念所推测的平均数与真实的数据相符时,便产生了强烈的效能感,无形中激励了学生。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据此落实数学学科素养教学任务是十分可行的,能够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真正学会学数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数学能力的概念、组成部分,据此调控数学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使其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力萍.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2]王惠.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检视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8(16):42-44.
[3]朱晓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在“唯知识论”思想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为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而奋斗。而单一的知识讲解活动虽然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是却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即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却依然无法学会学数学,归根究底是因为惰性思维模式作祟。而且,在这一教学状态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也不甚理想,很难长期坚持学数学、用数学,不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据此为核心素养教学提供广阔的教学平台,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目标,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数学。
一、关联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能力的一个基本表现便是学生可以自主摄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能随之思考、探究,寻找数学问题的答案。然而,一直以来,数学学科都以抽象度高、逻辑性强著称,许多学生都因此却步,无法自主搜集数学材料。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可尝试以现实生活来导入数学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顺利发现数学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一方面则是为了丰富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数学信息,使其自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利用数学语言去解释现实生活。
就如在“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本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三种线的异同点,我就尝试利用生活资源导入了本课知识,旨在引导学生整合生活资源,使其顺利生成数学概念。首先,我拿出了一根红线,用两只手拿着红线的两端,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特点,还允许学生在纸上画出红线。据此,我就解释了线段的特点,即有两个端点,且线段是直的。接着,我就拿出了手电筒,朝着窗外照射,让学生观察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有怎样的特征。经过思考,学生指出,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只有一个明确的端点,因为虽然手电筒的光线有固定距离,但是却无法确定具体的终点,也可以看成是没有终点的、朝着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线段”。根据学生的表述,我就顺利解释了“射线”的概念,而学生也能结合生活观察准确理解射线的特征。接下来,我就顺利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那么这种线段叫什么?”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其自主阅读数学教材,分析关于“直线”的概念。接着,本班学生则可顺利回答问题,还可使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直线的特征,有利于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而且,依托于生活观察的数学活动,也可直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其准确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能够让学生自主甄别“线”的特征。
二、组织数学探究,实现逻辑推导
逻辑推导是数学能力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数学知识都需要以事实为基础,通过丰富且开放的逻辑推导活动得出数学结论,使其顺利积累成功的数学探究经验。而且,也只有经过丰富的逻辑推导活动,初中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灵敏、独创、开放的思维状态去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主动解放师生关系、改变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数学探究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题,真正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如此,也必然可以让学生形成学科关键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就如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教学中,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了黑板的两组对边,并且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具有同样位置关系的直线,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经过前期学习,本班学生普遍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直线存在两种位置关系,即相交、平行,而这就可帮助学生围绕“直线平行”的概念去判断生活中存在平行关系的直线,同时也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则可顺利找到教室内的平行线,如教材的两组对边、墙壁的两组对边、黑板擦的两组对边等。接着,我就顺势提问:“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觉分析直线平行的条件。然后,我就监督本班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结合前期的观察经验与数学推测分析直线平行的条件,并据此展开逻辑推导,证明直线平行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这样一来,就可直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自主证明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完善数学实践,丰富数学建模
说到数学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即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活动,反映着初中生本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本身便是数学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必要活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积极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整合数学概念、应用数学知识,使其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构建数学模型,围绕实践需求检验、完善数学模型,以便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教学中,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优化学生的统计意识,我就结合现实问题设计了一轮数学实践活动:利用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制作统计图,并且通过数据搜集与图表观察活动判断中位数、众数,据此分析班级的平均成绩水平,说一说判断依据。本轮数学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自觉整合统计知识,使其主动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问题。本身,本班学生就渴望证明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所以这一实践活动切实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统计模型,使其积极利用中位数、众数概念去推测班级数学考试平均水平。为了优化实践应用效果,虽然学生需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但是我也及时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共享实践应用结论,针对不同观点展开集体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内化中位数、众数概念,以便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应用。当各小组形成统一结论之后,我便讓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观察各小组的建模效果,及时辅导学生。后来,当学生们看到他们利用中位数、众数概念所推测的平均数与真实的数据相符时,便产生了强烈的效能感,无形中激励了学生。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据此落实数学学科素养教学任务是十分可行的,能够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真正学会学数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数学能力的概念、组成部分,据此调控数学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使其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力萍.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2]王惠.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检视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8(16):42-44.
[3]朱晓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