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e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实践活动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
  
  语文教学应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和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并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爱护并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还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出错。对出现错误的学生积极启发引导,即给学生“自我否定”的机会,进而允许其阐述考虑成熟后的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当师生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时,不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这样实行民主教学才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笔者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教师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努力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做到教学生活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和主人。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学生由初一升入初二时,学校会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快慢班的划分,每个学生对此都有看法,可就此让学生去写、去说、去讲。
  (二)联系社会生活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大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宽广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如:让学生课外做社会调查、组织宣传等实践活动。
  (三)联系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教师可以抓住不同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设计一则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克服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忽视语言运用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研究性学习既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既可全班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既可针对一个大问题,也可针对问题的某一方面;既可由教师提出,也可让学生寻找。但需注意一点:把握好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
  如:在学习《宋定伯捉鬼》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大胆发表了对“宋定伯”、“鬼”这两个形象的不同理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学习《变色龙》、《卖炭翁》时,我引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探究表演得失的过程中,会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依据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而对角色作出不同的理解和处理。这样,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编写和表演过程中,需要新颖的构思、角色的配合和前期准备,这样又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再如:在学习了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以“我心目中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诗歌创作,将学生的诗歌作品汇编成册,装订成诗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向各报刊杂志投稿。这些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教学中,内容每天在更新,教学方法每天在改进,学生每天在进步,教师每天在发展。如果教师都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学就成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而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使师生在双边互动、互相促进的和谐气氛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新天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和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现代文化意识、丰富教学资源和构建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现代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设计和开展基于网络并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践中关注生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支持和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断寻求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和社会发展浪潮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实施新课标以来,因为《数学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7-9年级的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以“情境创设”这个词迅速被老师们熟悉,并且迅速取代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复习提问”这一环节,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新宠。它的地位仿佛就是一支大型交响乐的序曲,没有它就不能开始正式的演奏。一时间,关于它的话题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虽然面对左一轮、右一轮的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似曾相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担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以“四化”为原则,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内容  丰富、形式生动、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一、坚持生活化原则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既不能脱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也不能脱离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教
期刊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工作各个子系统诸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和谐校园,加强管理是关键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的系统,它具备稳定公平的校园秩序与校园文明
期刊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管理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例如:文学艺术工作要为丰富人的精神服务;体育工作要为增强人的体质服务;电视、广播要为满足人的信息交流服务;医务工作要为人的健康服务等。以上各种工作,只针对人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学生管理所考虑的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处处体会到全面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让全体中小学生管理者意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衡量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
期刊
语文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应以课内阅读为中心,授之以方法,然后向课外延伸,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读中提“质”    (一)注重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期刊
听力即听的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口语的领会能力;说,即口语表达。说是在听的基础上完成的,听是说的先导、准备,说是听的巩固、提高。所以中学口语课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以听带说,以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学习发音,听  说结合。从这种意义上讲,听说是不可分的。    一、听    听是理解和汲取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对听的训练应要求学生不仅能习惯于听正常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语速,而且能听懂各种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身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已不同于以往只重视课本上定性的实验问题,而是逐渐转变为“要会用学过的原理、方法,解决立意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因此,物理教师必须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笔者在此谈一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变实验为学生探究的“课题”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提供器材后,可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再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步骤,指
期刊
编者按: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为了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学,教师就要做到经常与学生沟通,去了解学生,走到学生心里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引导。师生的沟通已成为近几年教师谈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老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易杏芳: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而教学、教育活动也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要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  它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误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较高。物理实验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将一堂“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六个要素,其中之一为“善于设置、提出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开启学生的心智。如果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过多或过少或者质量不高甚至有错误,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白课堂提问的“要”与“不要”。    一、提问的“要”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