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场对话,是在探讨社会文明与企业进步的走向。
张树新,中国互联网的拓荒者;杨鹏,研究企业家文化的哲人。一个站在科技的经线,一个立足社会的纬度,目光交织出思想的网络,话题牵动着宏观、微观。
企业家要建设企业文化,如果仅立足于自己的领域,十分狭窄;如果关注企业的整个生态文化和历史趋势,企业的生命力可能会更强。
企业家走不出社会
杨鹏:从我的接触看,企业家们对“利润”的机会很敏感,务实不务虚,不喜欢讨论抽象问题。许多企业家事业很成功,他们可以自我宽慰:咱们的事业又不是说出来的!可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不注重话语权等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舞台和力量。今天我们能不能不务实只务虚,就谈谈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
张树新:术业有专攻。衡量企业家的标准,就是利润。会计报表,这个沉默的报表,用数据说话,是对企业家最好的衡量。你不能要求每个企业家都是演说家,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家群体如果没有舆论的影响力,这是一个缺陷。话语和舆论现在也已经是生意的一部分,随时可以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
杨鹏:生活中与个人赚钱关系不大的事可不少。此一时,彼一时,中国企业现在已经成长到必须关注和改进社会环境的时候了,这已经是生意不得不考虑的一部分。如果企业家不关注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就不属于企业家。希望你从互联网世界来看看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
网络催生“协同文明”
张树新:投入这个行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技术对管理结构、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我觉得,信息技术本身会对传统习惯产生破坏。金字塔式的传统统治是建立在信息控制和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形成纵向控制的空间。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的WEB结构,十几亿人谁都可以各自在这个WEB结构无限网点的某个点上,任何一个信息接受点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源。它没有中心,也就没有所谓中心调控。这种无中心网状结构,现在没有任何技术可以进行全面控制。
杨鹏:过去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可以让被管理者被动地接受指令。现在信息获取能力趋同,你就得承认别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世界就从纵向的中心控制结构向横向互动结构转变。公司如此,社会也如此。
张树新:不错。互联网如同一个蜘蛛网,由无数点连接而成,假如其中一个点动起来,整个网就会随之而动,甚至整个网状结构完全变形。每个点既可能是受制者,也可能统治别人,这时候这个点的能量就变成了核心。每个点的力量都有限,那么这个点的能量怎么来呢?就来自于一个非常协同作用的系统。每个点的相对影响力不断发生变化、变动,现代技术就这样催生了更完全的平等、民主和个体的主体性。
杨鹏:很有意思。你从网状技术延伸到社会结构中的平等原则,我看这可以对应一个哲学环节,就是佛教所强调的“众生平等”。佛教中有“缘起论”,“缘”指的是因果关系,世界是一个由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状的因果关系组成的,每个点既可能是因又可能是果,每个点都依赖于其它点的互动而存在,“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无限互动、纵横交错的因果网。佛教的另一个观点:“万化皆空”。有其它点,才有你,没有其它点,就没有你。你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把握不了整个网的变化,甚至把握不了你自己。同时,你也可能很了不起,因为当你一有动作,整个因果网就会发生无穷尽的连锁变化,尽管这个变化你根本不可预测。你既是一个国王,又是一个奴隶。正因为这样的宇宙观,所以佛教强调“众生平等”。
潜“秩序”在向传统挑战
张树新:不错!抽取互联网的哲学,可能就很接近你所说的佛教“缘起论”。比如:你为什么上网会一瞬间把全世界的信息都拿到?因为这些网站全是基于TCP/IP协议。TCP/IP协议就是一个网状结构的通讯协议。TCP/IP协议最初也不是一个商业协议,只是一些大学之间、国防机构之间为了通信方便而发生的“智慧路由”。就是某个点不通了,允许自动绕,大家发明了很多智能软件来支持这种协议。这种协议没有任何人推广,只是大家都觉得方便,就不断地联啊联,就拼起来了。这是一个自然互动形成的秩序,没有中央政府,没有主要领导,但很有秩序,是效率极高的秩序。
杨鹏:看来,道家讲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确实存在,而且效率极高。没有中心调控,并不意味着没有秩序,个体自发的努力,个体间的互动,会形成最好的秩序。
张树新:互联网确实证明了这个潜在秩序的存在,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秩序中,没有上层下层之分,完全是平等的。而当你做了一个点,你就会拥有每个点上的信息,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由一个小念头膨胀起了世界网络,这30年就是这样一个历史。
但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组织行为学、传统的管理架构没有变化。比如说一家公司,可能一个员工知道的信息不比你老板少,他与你相差的只是资源的控制。但到今天为止还很少有人进行社会组织思考,我们只是把网络商业化了。技术革命已经发生,这些都使我们传统的信息控制和组织管理模式遭受到极大压力。组织变化的方向,是给每个人的自发创意提供空间,加以保护,这是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网络是一个到今天为止还不知道可能还会带来什么的东西。在互联网里,没有上帝。
杨鹏:不同的技术系统会带来不同的社会管理系统。技术是本,组织是末。组织只能顺应技术变革的内在原则。
企业的“虚拟世界”是文化
张树新: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虚拟世界,是从“ROSE的故事”开始的。1996年,在我们瀛海威网站上可能就是某个人编了一个故事,说:我叫ROSE,很年轻很可爱。大家都在网上聊天嘛,大概十多天里,这个ROSE每天都来讲一讲自己怎么着了,后来她说自己得血癌了,死了,就从网上论坛消失了。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人,然而“ROSE”的死引得我们很悲痛,大家要献花,甚至有人找到我们服务商,很热闹。我很少写东西,当时我就写了一篇《关于生命》放到网上,这是我在网上仅仅写过的两篇文章之一。文章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生命?假如生命不仅是物质的,那么这个十几天的鲜活生命,大家似乎亲眼所见然后凋谢的这支玫瑰,她是不是真实地存在过呢?生命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当时想了很多问题,究竟是一个行尸走肉,从出生到80岁死去的人是生命,还是一个只有十几天完整、精彩的网上生命称得上生命?总之,实际生命也好,虚拟生命也好,它们都对人产生过影响,可谁更真实呢?
杨鹏:“ROSE”并不完全虚拟,她是从一个人的手指下出现的,传达的是那个人的情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电子符号能将人的情感传播出来,影响他人。一旦影响了他人,就是真实的存在了。这说明,我们可以编出“真实的世界”,编出影响人生活的虚拟世界。假作真时真亦假。谁会编故事,谁就是“真实世界”的创造者。
张树新:是啊。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为自我实现打开了另一个空间。人是有多重人格的,但在现实中一直没有表达的地方。网上可以表达,而且有回应。灵魂中许多层面的东西可以在此交流,没有恐惧,没有现实世界中这么多的麻烦。能给人带来成功和尊严的东西,就是有生命力的东西。现在,网上有许多虚拟货币,某些网络社区上,现实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兑换已经变成了很大的生意。像虚拟战争游戏,是设计出一些最精彩的战场,你要想进入,就得有相应的虚拟武器装备,要想得到这些虚拟武器和装备,交钱,打进电子账户。钱一到账,你就可以下载这些虚拟武器装备。网上虚拟物品的交易已经变成大市场了。虚拟世界变成了现实世界,虚拟的力量变成了物质力量。再想邪一点:中国人死后,要烧冥币。为什么人们一直相信死者那边还需要钱?现代技术并没有消除人们的这些想法,网上也开通了冥币市场。其实死者那个世界,与今天的虚拟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了。现实既然可以被虚拟的东西影响,那么现实是什么?说到这儿,我感到每个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这个企业的虚拟世界,一个无形的精神上互动的世界。大概这就是我们说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真实的力量来自“虚拟世界”
杨鹏:你已经高度哲学了,与“谁是庄子,谁是蝴蝶”差不多了。道家老子总讲“虚和实”、“无和有”的转换,虚拟世界充分表现了无与有、虚与实的转换关系。我注意到,最近张端敏谈海尔二十年的体会,开篇就讲“为无为则无不为”的道理,谈无中生有的道理。其实,一个企业是受“无”的世界控制的,头脑中想出一个灵感,这个灵感转化为战略计划,资源随战略计划而动,这就是无中生有。谁也说不清灵感的真正来源,这是不可计划不可控制的。科学和技术,是一种灵感,而这种灵感在改变世界。控制人类历史的力量,本质上是人类不可计划、不可控制的。不可见的“无”的世界,控制着我们可见的“有”的现实世界,就难怪会有宗教了。
张树新:所有宗教的解释都在“无”的世界中,信仰者在“无”的世界中找到了依托,解决了他的尊严、安宁,消除了他的恐惧、痛苦。它有现实的作用,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虚拟世界,与网上的虚拟空间一样。宗教席卷世界的财富总量十分可怕。
杨鹏:照这么说,宗教是在做灵魂的生意?
张树新:宗教不可讨论。我对宗教还没有定见。虚拟世界一旦产生现实作用,它就不是虚拟的东西了,而是现实的力量。就像我尊重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一样,我也尊重宗教。虚拟世界设计得太厉害,可以让人为之生为之死。人们之所以愿意为宗教贡献,它肯定能交换出什么东西,只是这种交换我们不理解罢了。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肉体不重要,精神或者说灵魂更重要。精神也好,灵魂也好,是一个“虚”的东西。
杨鹏:中国人有真身和肉体的说法。孙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变的是肉身,真身不变。白骨精前两次被打倒,倒的是假身,真身走了。这就是说,我们要更认真地对待“虚无世界”中的东西,无论是宗教虚拟世界,还是网络虚拟空间。能活动于虚拟世界者,可能是很有力量的人。科学家和宗教家,其实他们找的,是支配现象世界背后的规则和力量。
张树新:一位企业家说:企业家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应当讨论市场趋势和科技趋势。刚才我们的讨论,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趋向,就是人的精神或灵魂,愈来愈从肉体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中脱离出来,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巨大市场。难就难在从这些大趋向中找到可把握的商机。
张树新,中国互联网的拓荒者;杨鹏,研究企业家文化的哲人。一个站在科技的经线,一个立足社会的纬度,目光交织出思想的网络,话题牵动着宏观、微观。
企业家要建设企业文化,如果仅立足于自己的领域,十分狭窄;如果关注企业的整个生态文化和历史趋势,企业的生命力可能会更强。
企业家走不出社会
杨鹏:从我的接触看,企业家们对“利润”的机会很敏感,务实不务虚,不喜欢讨论抽象问题。许多企业家事业很成功,他们可以自我宽慰:咱们的事业又不是说出来的!可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不注重话语权等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舞台和力量。今天我们能不能不务实只务虚,就谈谈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
张树新:术业有专攻。衡量企业家的标准,就是利润。会计报表,这个沉默的报表,用数据说话,是对企业家最好的衡量。你不能要求每个企业家都是演说家,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家群体如果没有舆论的影响力,这是一个缺陷。话语和舆论现在也已经是生意的一部分,随时可以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
杨鹏:生活中与个人赚钱关系不大的事可不少。此一时,彼一时,中国企业现在已经成长到必须关注和改进社会环境的时候了,这已经是生意不得不考虑的一部分。如果企业家不关注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就不属于企业家。希望你从互联网世界来看看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
网络催生“协同文明”
张树新:投入这个行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技术对管理结构、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我觉得,信息技术本身会对传统习惯产生破坏。金字塔式的传统统治是建立在信息控制和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形成纵向控制的空间。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的WEB结构,十几亿人谁都可以各自在这个WEB结构无限网点的某个点上,任何一个信息接受点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源。它没有中心,也就没有所谓中心调控。这种无中心网状结构,现在没有任何技术可以进行全面控制。
杨鹏:过去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可以让被管理者被动地接受指令。现在信息获取能力趋同,你就得承认别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世界就从纵向的中心控制结构向横向互动结构转变。公司如此,社会也如此。
张树新:不错。互联网如同一个蜘蛛网,由无数点连接而成,假如其中一个点动起来,整个网就会随之而动,甚至整个网状结构完全变形。每个点既可能是受制者,也可能统治别人,这时候这个点的能量就变成了核心。每个点的力量都有限,那么这个点的能量怎么来呢?就来自于一个非常协同作用的系统。每个点的相对影响力不断发生变化、变动,现代技术就这样催生了更完全的平等、民主和个体的主体性。
杨鹏:很有意思。你从网状技术延伸到社会结构中的平等原则,我看这可以对应一个哲学环节,就是佛教所强调的“众生平等”。佛教中有“缘起论”,“缘”指的是因果关系,世界是一个由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状的因果关系组成的,每个点既可能是因又可能是果,每个点都依赖于其它点的互动而存在,“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无限互动、纵横交错的因果网。佛教的另一个观点:“万化皆空”。有其它点,才有你,没有其它点,就没有你。你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把握不了整个网的变化,甚至把握不了你自己。同时,你也可能很了不起,因为当你一有动作,整个因果网就会发生无穷尽的连锁变化,尽管这个变化你根本不可预测。你既是一个国王,又是一个奴隶。正因为这样的宇宙观,所以佛教强调“众生平等”。
潜“秩序”在向传统挑战
张树新:不错!抽取互联网的哲学,可能就很接近你所说的佛教“缘起论”。比如:你为什么上网会一瞬间把全世界的信息都拿到?因为这些网站全是基于TCP/IP协议。TCP/IP协议就是一个网状结构的通讯协议。TCP/IP协议最初也不是一个商业协议,只是一些大学之间、国防机构之间为了通信方便而发生的“智慧路由”。就是某个点不通了,允许自动绕,大家发明了很多智能软件来支持这种协议。这种协议没有任何人推广,只是大家都觉得方便,就不断地联啊联,就拼起来了。这是一个自然互动形成的秩序,没有中央政府,没有主要领导,但很有秩序,是效率极高的秩序。
杨鹏:看来,道家讲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确实存在,而且效率极高。没有中心调控,并不意味着没有秩序,个体自发的努力,个体间的互动,会形成最好的秩序。
张树新:互联网确实证明了这个潜在秩序的存在,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秩序中,没有上层下层之分,完全是平等的。而当你做了一个点,你就会拥有每个点上的信息,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由一个小念头膨胀起了世界网络,这30年就是这样一个历史。
但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组织行为学、传统的管理架构没有变化。比如说一家公司,可能一个员工知道的信息不比你老板少,他与你相差的只是资源的控制。但到今天为止还很少有人进行社会组织思考,我们只是把网络商业化了。技术革命已经发生,这些都使我们传统的信息控制和组织管理模式遭受到极大压力。组织变化的方向,是给每个人的自发创意提供空间,加以保护,这是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网络是一个到今天为止还不知道可能还会带来什么的东西。在互联网里,没有上帝。
杨鹏:不同的技术系统会带来不同的社会管理系统。技术是本,组织是末。组织只能顺应技术变革的内在原则。
企业的“虚拟世界”是文化
张树新: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虚拟世界,是从“ROSE的故事”开始的。1996年,在我们瀛海威网站上可能就是某个人编了一个故事,说:我叫ROSE,很年轻很可爱。大家都在网上聊天嘛,大概十多天里,这个ROSE每天都来讲一讲自己怎么着了,后来她说自己得血癌了,死了,就从网上论坛消失了。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人,然而“ROSE”的死引得我们很悲痛,大家要献花,甚至有人找到我们服务商,很热闹。我很少写东西,当时我就写了一篇《关于生命》放到网上,这是我在网上仅仅写过的两篇文章之一。文章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生命?假如生命不仅是物质的,那么这个十几天的鲜活生命,大家似乎亲眼所见然后凋谢的这支玫瑰,她是不是真实地存在过呢?生命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当时想了很多问题,究竟是一个行尸走肉,从出生到80岁死去的人是生命,还是一个只有十几天完整、精彩的网上生命称得上生命?总之,实际生命也好,虚拟生命也好,它们都对人产生过影响,可谁更真实呢?
杨鹏:“ROSE”并不完全虚拟,她是从一个人的手指下出现的,传达的是那个人的情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电子符号能将人的情感传播出来,影响他人。一旦影响了他人,就是真实的存在了。这说明,我们可以编出“真实的世界”,编出影响人生活的虚拟世界。假作真时真亦假。谁会编故事,谁就是“真实世界”的创造者。
张树新:是啊。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为自我实现打开了另一个空间。人是有多重人格的,但在现实中一直没有表达的地方。网上可以表达,而且有回应。灵魂中许多层面的东西可以在此交流,没有恐惧,没有现实世界中这么多的麻烦。能给人带来成功和尊严的东西,就是有生命力的东西。现在,网上有许多虚拟货币,某些网络社区上,现实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兑换已经变成了很大的生意。像虚拟战争游戏,是设计出一些最精彩的战场,你要想进入,就得有相应的虚拟武器装备,要想得到这些虚拟武器和装备,交钱,打进电子账户。钱一到账,你就可以下载这些虚拟武器装备。网上虚拟物品的交易已经变成大市场了。虚拟世界变成了现实世界,虚拟的力量变成了物质力量。再想邪一点:中国人死后,要烧冥币。为什么人们一直相信死者那边还需要钱?现代技术并没有消除人们的这些想法,网上也开通了冥币市场。其实死者那个世界,与今天的虚拟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了。现实既然可以被虚拟的东西影响,那么现实是什么?说到这儿,我感到每个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这个企业的虚拟世界,一个无形的精神上互动的世界。大概这就是我们说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真实的力量来自“虚拟世界”
杨鹏:你已经高度哲学了,与“谁是庄子,谁是蝴蝶”差不多了。道家老子总讲“虚和实”、“无和有”的转换,虚拟世界充分表现了无与有、虚与实的转换关系。我注意到,最近张端敏谈海尔二十年的体会,开篇就讲“为无为则无不为”的道理,谈无中生有的道理。其实,一个企业是受“无”的世界控制的,头脑中想出一个灵感,这个灵感转化为战略计划,资源随战略计划而动,这就是无中生有。谁也说不清灵感的真正来源,这是不可计划不可控制的。科学和技术,是一种灵感,而这种灵感在改变世界。控制人类历史的力量,本质上是人类不可计划、不可控制的。不可见的“无”的世界,控制着我们可见的“有”的现实世界,就难怪会有宗教了。
张树新:所有宗教的解释都在“无”的世界中,信仰者在“无”的世界中找到了依托,解决了他的尊严、安宁,消除了他的恐惧、痛苦。它有现实的作用,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虚拟世界,与网上的虚拟空间一样。宗教席卷世界的财富总量十分可怕。
杨鹏:照这么说,宗教是在做灵魂的生意?
张树新:宗教不可讨论。我对宗教还没有定见。虚拟世界一旦产生现实作用,它就不是虚拟的东西了,而是现实的力量。就像我尊重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一样,我也尊重宗教。虚拟世界设计得太厉害,可以让人为之生为之死。人们之所以愿意为宗教贡献,它肯定能交换出什么东西,只是这种交换我们不理解罢了。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肉体不重要,精神或者说灵魂更重要。精神也好,灵魂也好,是一个“虚”的东西。
杨鹏:中国人有真身和肉体的说法。孙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变的是肉身,真身不变。白骨精前两次被打倒,倒的是假身,真身走了。这就是说,我们要更认真地对待“虚无世界”中的东西,无论是宗教虚拟世界,还是网络虚拟空间。能活动于虚拟世界者,可能是很有力量的人。科学家和宗教家,其实他们找的,是支配现象世界背后的规则和力量。
张树新:一位企业家说:企业家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应当讨论市场趋势和科技趋势。刚才我们的讨论,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趋向,就是人的精神或灵魂,愈来愈从肉体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中脱离出来,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巨大市场。难就难在从这些大趋向中找到可把握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