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都认真把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信访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党把信访工作作为具体的群众工作来做。面对新形势新矛盾,信访工作更需要继续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推进信访工作更好地走向科学化轨道,让信访工作更能体现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 信访工作 群众工作 统揽
作者简介:徐明星,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建东,硕士,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135-02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具体的、细致的、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建国以来,我党十分重视通过信访工作来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作为反映民情民意的窗口,将信访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在信访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路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中央提出把信访工作放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全局中去把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逐步走出一条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信访工作体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把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将信访工作当成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工作,并逐渐健全和完善信访制度,更大程度的做好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使得信访工作更能为广大群众服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信访工作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带头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工作,发现群众中存在的各类意见和问题,并把来自群众各方面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加工制作和提炼深化,使之形成正确而系统的领导意见,从而采取满足群众要求的对策。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征集群众意见”的观点,影响至深,成为我党的经典。建国初,为了使得新政权能更好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同时也使得新政权能更好的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以及利益要求,党和国家逐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信访制度。1951年6月,政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原则、机构设置等作出了规定,从而被视为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从此信访工作作为反映我国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被逐渐发展起来。
(二)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的信访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群众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重视信访工作这一重要的群众工作。邓小平同志继承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仍然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继续坚持党的信访工作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2年2月,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和《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两个文件,明确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依法办信访”、“件件有着落、有结果”的原则,规定了县以上各级党政机关必须设置信访机构,使信访机构成为党政部门的一个常设性部门,这部准行政法规已经具备了信访条例的雏形,为后来所制定的信访条例提供了立法经验。
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办国办信访局《关于信访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报告上批示:“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使其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96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信访法规—国务院《信访条例》正式施行,使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新时期以来党的信访工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南。2003年9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2007年10月,中共七大召开,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强调“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机制,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信访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难题,要解决信访面临的问题,除了信访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外,更需要发挥我党群众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去年,在山东召开的“临沂会议”上要求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党中央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情况和信访工作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更是新时期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一个示范。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推进信访工作更好地走向科学化轨道。
(一)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增强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 上海市信访办主任张士明主任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渠道,要通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使信访工作摆脱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专家朱应平教授提出,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向前延伸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引导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立法和做出决定。朱教授强调,国家机关应当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吸引群众充分参与决策、立法和政策制定。“当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国家机关的活动时,不仅他们的意志和要求得到适当的表达和反映,而且亲自参与国家机关活动,更容易激发其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更容易沟通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基于个人投诉而引起的信访矛盾和纠纷,也更乐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朱教授认为,投诉类信访的减少和参政类信访的增多,意味着信访回归本位。
(二)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指导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实现形式,信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信访工作中大量的矛盾难以协调,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必须针对目前信访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信访工作的机制进行研究,健全完善新信访工作机制,这既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
比如要完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要健全沟通联系制度、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建议权等的执行力,甚至可以参照部分省市建立群众工作部的模式,把与群众相关的机构部门集中在一起,以提高协调指挥能力,也可以整合现有各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机构,加强独立调查,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
(三)改进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适应新时期社会矛盾化解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五号文、三个意见等信访工作纲领性文件对改进信访工作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五个转变”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信访工作中要依靠广大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办理信访件的程序中,信访工作人员对信访的群众应当始终充满热情,以情感人,对信访诉求决不能麻木不仁,对上访人员更不能高高在上。在信访工作中,如发现上访群众有不合法、不理性的诉求,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疏通情绪。近几年实行的听证、引入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矛盾的化解政策取得较好效果,既提高了公正性,又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要重视群众的力量,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落脚点,充分发动群众化解矛盾的力度,通过群众来教育和约束群众,共创和谐社会。
(四)加强网络在信访工作中的运用,构建“微博信访”平台
信访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开展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在2011年上海市信访工作会议上要求信访工作部门加大网上信访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网上信访快捷、便利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信访结构优化;并提出加大本市网上信访办理公开回复比例,有效提升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和工作效果,加强网上信访工作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网上信访最新型最便捷的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微博信访”。
作为传统的信访途径如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所达到的信访具有滞后性,问题的解决比较缓慢,且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比较单一甚至不能自由表达诉求,解决起来有时会遇到很大困难。而微博的便捷性、背对脸和原创性特性可以使得群众自由地通过匿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看法和反映一定的问题,并通过信息的不断聚合和裂变,形成舆论的洪流,更能反映群众的声音。正是微博的这种特性可以弥补传统信访的种种缺陷,使得微博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传播优势展露无遗,对传统信访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新的补充与发展。
总的来说,在党继续保持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将党的信访工作真正打造成为反映民情民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51年).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2]吴超.新中国六十年信访制度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9(11).
[4]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机制方法,切实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专题研讨会综述.上海信访.2010(12).
[5]李建东,徐明星.浅议微博在高校信访工作中的运用.探索与争鸣.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
关键词 信访工作 群众工作 统揽
作者简介:徐明星,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建东,硕士,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135-02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具体的、细致的、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建国以来,我党十分重视通过信访工作来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作为反映民情民意的窗口,将信访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在信访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路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中央提出把信访工作放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全局中去把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逐步走出一条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信访工作体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把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将信访工作当成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工作,并逐渐健全和完善信访制度,更大程度的做好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使得信访工作更能为广大群众服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信访工作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带头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工作,发现群众中存在的各类意见和问题,并把来自群众各方面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加工制作和提炼深化,使之形成正确而系统的领导意见,从而采取满足群众要求的对策。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征集群众意见”的观点,影响至深,成为我党的经典。建国初,为了使得新政权能更好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同时也使得新政权能更好的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以及利益要求,党和国家逐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信访制度。1951年6月,政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原则、机构设置等作出了规定,从而被视为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从此信访工作作为反映我国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被逐渐发展起来。
(二)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的信访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群众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重视信访工作这一重要的群众工作。邓小平同志继承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仍然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继续坚持党的信访工作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2年2月,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和《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两个文件,明确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依法办信访”、“件件有着落、有结果”的原则,规定了县以上各级党政机关必须设置信访机构,使信访机构成为党政部门的一个常设性部门,这部准行政法规已经具备了信访条例的雏形,为后来所制定的信访条例提供了立法经验。
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办国办信访局《关于信访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报告上批示:“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使其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96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信访法规—国务院《信访条例》正式施行,使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新时期以来党的信访工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南。2003年9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2007年10月,中共七大召开,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强调“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机制,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信访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难题,要解决信访面临的问题,除了信访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外,更需要发挥我党群众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去年,在山东召开的“临沂会议”上要求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党中央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情况和信访工作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更是新时期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一个示范。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推进信访工作更好地走向科学化轨道。
(一)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增强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 上海市信访办主任张士明主任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渠道,要通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使信访工作摆脱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专家朱应平教授提出,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向前延伸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引导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立法和做出决定。朱教授强调,国家机关应当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吸引群众充分参与决策、立法和政策制定。“当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国家机关的活动时,不仅他们的意志和要求得到适当的表达和反映,而且亲自参与国家机关活动,更容易激发其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更容易沟通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基于个人投诉而引起的信访矛盾和纠纷,也更乐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朱教授认为,投诉类信访的减少和参政类信访的增多,意味着信访回归本位。
(二)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指导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实现形式,信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信访工作中大量的矛盾难以协调,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必须针对目前信访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信访工作的机制进行研究,健全完善新信访工作机制,这既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
比如要完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要健全沟通联系制度、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建议权等的执行力,甚至可以参照部分省市建立群众工作部的模式,把与群众相关的机构部门集中在一起,以提高协调指挥能力,也可以整合现有各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机构,加强独立调查,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
(三)改进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适应新时期社会矛盾化解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五号文、三个意见等信访工作纲领性文件对改进信访工作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五个转变”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信访工作中要依靠广大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办理信访件的程序中,信访工作人员对信访的群众应当始终充满热情,以情感人,对信访诉求决不能麻木不仁,对上访人员更不能高高在上。在信访工作中,如发现上访群众有不合法、不理性的诉求,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疏通情绪。近几年实行的听证、引入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矛盾的化解政策取得较好效果,既提高了公正性,又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要重视群众的力量,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落脚点,充分发动群众化解矛盾的力度,通过群众来教育和约束群众,共创和谐社会。
(四)加强网络在信访工作中的运用,构建“微博信访”平台
信访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开展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在2011年上海市信访工作会议上要求信访工作部门加大网上信访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网上信访快捷、便利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信访结构优化;并提出加大本市网上信访办理公开回复比例,有效提升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和工作效果,加强网上信访工作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网上信访最新型最便捷的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微博信访”。
作为传统的信访途径如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所达到的信访具有滞后性,问题的解决比较缓慢,且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比较单一甚至不能自由表达诉求,解决起来有时会遇到很大困难。而微博的便捷性、背对脸和原创性特性可以使得群众自由地通过匿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看法和反映一定的问题,并通过信息的不断聚合和裂变,形成舆论的洪流,更能反映群众的声音。正是微博的这种特性可以弥补传统信访的种种缺陷,使得微博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传播优势展露无遗,对传统信访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新的补充与发展。
总的来说,在党继续保持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将党的信访工作真正打造成为反映民情民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51年).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2]吴超.新中国六十年信访制度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9(11).
[4]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机制方法,切实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专题研讨会综述.上海信访.2010(12).
[5]李建东,徐明星.浅议微博在高校信访工作中的运用.探索与争鸣.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