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德育和体育叠加,已经成为了教师的主要工作。本文从体育游戏、体育训练、团队协作以及细节管理这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在农村小学体育课中实现德育和体育叠加的方法,以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C912.82,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90-01
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到“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小学体育的任务不仅仅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对此,研究如何在农村小学体育课中实现德育和体育的叠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小学体育教材中强调,学生应当在游戏的同时进行学习,在游戏中获得锻炼与成长。并且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都十分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叠加。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体育游戏及比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绕物接力这一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偶尔会由于某一个学生的失误而造成整个队伍的失败,这样一来其他同学就会埋怨这位出错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胜负,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当队伍失败的时候,成员之间不可以相互指责,应当要彼此理解和包容,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和不足之处,完善团队协作。如此学生才能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于此,学生也能认识到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当其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要伸出援手,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二、在体育训练中实现德育的叠加
体育课是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基本上一听到上体育课就非常兴奋。然而在有些体育课程中,学生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比如体操课,女生会感到害羞,并且力量也相较男生更弱,会出现不敢做动作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状况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做到有针对性地教育。先给学生做好示范,并强化安全方面的防护。若是学生实在难以完成一些动作,教师也要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让其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慢慢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不断的练习当中,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树立起来,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三、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德育效果
德育在体育课中的融入离不开对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开拓学生的胸襟,让他们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并在更宽广的集体舞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授有关战术配合的协作方法,但只靠理论讲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小学生对于战术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并且学生在参与实际对抗赛时,会出于本能而回到较为封闭的状态。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战术配合方法以外,还可设计出定位式的足球练习法,把学生在足球场上的位置都规定出来,一步一步地让其感受到配合的意义与力量。比如实施一对三的抢球与控球练习,让三名学生站在呈三角状排列的三个圆圈当中,对足球进行控制,不能够走出圈外,由另一位学生进行抢球。等把球抢到手以后,就和圈内的学生交换位置。在此过程中,三位学生的活动空间都受到了限制,于是其只能采用相互配合的办法来控制足球。教师还可对该方法进行拓展,采用三对二或者五对三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便能真实体会到团队配合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养成主动和队友合作的意识。
四、重视细节方面的管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若能做好体育课细节方面的管理工作,也能够有效地实现体育和德育教育的叠加。比如在开学后的前几周,低年级的一些农村小学生刚下体育课就会赶紧跑回去穿衣服,把自己的东西拿上,去玩耍或是回到教室,却不会把体育课使用过的器材主动收拾到器材室中。对此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并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后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自觉地收拾好体育器材之后,再去拿自己的东西。在搬运器材时不能够将其放在地上拖行,也不能坐在器材上,如果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学生,教师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教导,让其改正错误。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维护校内体育器材,避免其丢失或受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与热爱劳动的积极意识。
五、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叠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耐心,慢慢培养学生。教师应当通过体育游戏、体育练习、团队训练、细节管理等方式,把德育教育逐步融入到體育课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万鹏.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7.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C912.82,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90-01
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到“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小学体育的任务不仅仅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对此,研究如何在农村小学体育课中实现德育和体育的叠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小学体育教材中强调,学生应当在游戏的同时进行学习,在游戏中获得锻炼与成长。并且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都十分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叠加。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体育游戏及比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绕物接力这一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偶尔会由于某一个学生的失误而造成整个队伍的失败,这样一来其他同学就会埋怨这位出错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胜负,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当队伍失败的时候,成员之间不可以相互指责,应当要彼此理解和包容,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和不足之处,完善团队协作。如此学生才能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于此,学生也能认识到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当其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要伸出援手,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二、在体育训练中实现德育的叠加
体育课是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基本上一听到上体育课就非常兴奋。然而在有些体育课程中,学生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比如体操课,女生会感到害羞,并且力量也相较男生更弱,会出现不敢做动作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状况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做到有针对性地教育。先给学生做好示范,并强化安全方面的防护。若是学生实在难以完成一些动作,教师也要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让其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慢慢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不断的练习当中,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树立起来,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三、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德育效果
德育在体育课中的融入离不开对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开拓学生的胸襟,让他们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并在更宽广的集体舞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授有关战术配合的协作方法,但只靠理论讲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小学生对于战术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并且学生在参与实际对抗赛时,会出于本能而回到较为封闭的状态。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战术配合方法以外,还可设计出定位式的足球练习法,把学生在足球场上的位置都规定出来,一步一步地让其感受到配合的意义与力量。比如实施一对三的抢球与控球练习,让三名学生站在呈三角状排列的三个圆圈当中,对足球进行控制,不能够走出圈外,由另一位学生进行抢球。等把球抢到手以后,就和圈内的学生交换位置。在此过程中,三位学生的活动空间都受到了限制,于是其只能采用相互配合的办法来控制足球。教师还可对该方法进行拓展,采用三对二或者五对三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便能真实体会到团队配合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养成主动和队友合作的意识。
四、重视细节方面的管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若能做好体育课细节方面的管理工作,也能够有效地实现体育和德育教育的叠加。比如在开学后的前几周,低年级的一些农村小学生刚下体育课就会赶紧跑回去穿衣服,把自己的东西拿上,去玩耍或是回到教室,却不会把体育课使用过的器材主动收拾到器材室中。对此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并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后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自觉地收拾好体育器材之后,再去拿自己的东西。在搬运器材时不能够将其放在地上拖行,也不能坐在器材上,如果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学生,教师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教导,让其改正错误。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维护校内体育器材,避免其丢失或受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与热爱劳动的积极意识。
五、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叠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耐心,慢慢培养学生。教师应当通过体育游戏、体育练习、团队训练、细节管理等方式,把德育教育逐步融入到體育课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万鹏.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