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理念上,无疑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旧观念,学习并运用新课标提倡的新理念,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实效。下面,我结合《小鱼的梦》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紧扣教材,拓展资源。
  讲课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小鱼的梦》一课的生字。谁知我刚出示写满生字的小黑板,一个声音便从下面传来:“这些字我都认识。”接着便听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玩’字我认识;‘把’字我认识……”看着学生那兴奋的神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契机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拓宽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呢?于是,我改变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说道:“黑板上一定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字宝宝吧,誰愿意说说你在哪见过它,怎么认识它的?”有的说:“‘篮’字我认识,在观看北京会奥运会篮球比赛时看到的。”有的说:“‘曲’字我认识,音乐书的目录上有这个字。”还有的说:“在数星星时我学到了‘星’字。”至于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还有的说是自己看拼音认识的,等等。当时的气氛真的是很热烈,虽然打破了预设的课堂走向,却成为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同种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变得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学校,在商场,在街上……都能主动地去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学生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不断增加识字量。
  2.利用教材,想象创新。
  《小鱼的梦》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课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好材料。我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说:“小鱼在这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里睡觉,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们猜猜,它会梦见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眼睛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小鱼梦见风儿给它唱歌。”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唱歌,海藻在跳舞,小虾在欣赏。”还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过生日,小虾和乌龟等许多好朋友都来祝贺,他们在一起吃蛋糕,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从他们的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了儿童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可以说这是小鱼那甜甜的梦,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3.挖掘教材,发散探究。
  发散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能深入理解研究教材,适当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必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小鱼的梦》中的最后一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极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在功能,蕴含着极大的探究空间。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还可以说谁做了个甜甜的梦,怎么样咂咂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活跃起来,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小鸟做了个甜甜的梦,拍拍翅膀咂咂嘴。”有的说:“小狗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有的说:“小猪做了个甜甜的梦,伸伸懒腰咂咂嘴。”还有的说:“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小手咂咂嘴。”此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都已化成了纯真的话语。我想:这纯真的话语不正再现了孩子们那勇于创新的心灵吗?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当学生已经深入理解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鱼儿爱大海,鱼儿有一个蓝色的梦。你还能说出谁爱什么,他有一个怎样的梦吗?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更是精彩纷呈,显示出了学生各不相同的创造天赋,如:我们爱祖国,我们有一个成为祖国栋梁的梦;小朋友们爱花儿,他们有一个多彩的梦;花朵爱阳光,花朵有一个金色的梦;蚯蚓爱泥土,蚯蚓有一个黄色的梦;我们爱老师,我们有一个温馨的梦;我们爱校园,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梦;我们爱家园,我们有一个绿色的梦,等等。诗一般的语言充溢着整个教室,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4.品读美文,训练语感。
  《小鱼的梦》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优美亲切,特别适合指导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设置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妈妈怀里的温馨舒适,感受满天的繁星映衬水中的波光粼粼,感受浪的小心,风的温柔。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我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这一处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为此,我设计了“小鱼会梦见什呢?”这一环节,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了小鱼的美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涵盖面广、灵活性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利用、拓展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也将浓厚,良好的学习习惯随之形成,从而开发继续学习的潜能。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类探索和创造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21世纪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英语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他们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呢?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者发现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能轻易地做到这一点。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意识 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
摘 要: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内涵。文学作品中通过句式结构的错落组合及声音修辞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来的音乐特性,是文学作品艺术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的深入分析,分析了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巧妙借鉴语音修辞、对偶句式、叠音字等策略,将原文通过句式结构变化和叠字营造的音乐美传达给译文读者。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音乐美 《浮生六记
摘 要: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关键词: 散文教学 审美素质 《托起草原》    《托起草原》(作者潘月,初中九年级上册,鄂教版)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我们可以
“健康,不但是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从这一点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还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则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十分有害。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性格初步养成,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老
摘 要: 张先的词音律委婉,结构缜密,格调高雅,以情动人,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张先部分诗词的解读,探究婉约风格的清新、圆润、阴柔之美。  关键词: 张先词 词句分析 婉约风格  张先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偶尔也作慢词。因写过“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名句,被人称为张三中。又因常常列举自己平生得意之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武侠剧是人们接触最早的电视剧类型,港版《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些人心中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但武侠剧这种脱离现实,仅供娱乐的电视剧类型因无力承担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长期忽视。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港台武侠小说及港台影视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武侠作品几乎成了中国符号的象征。在这种情境下,第五代导演们纷纷拍出了自己心目中富含文化表征的武侠大片,从而也带动了电视剧的“宏大”武侠时代。 
摘要: 高考复习备考课中注重科学训练是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必要途径,在高考复习中要重视回归课本,以双基为主,注重科学化的训练,狠抓主干知识,关注教材中素材的合理应用,提高高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分析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自主命卷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的命制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题中明显凸显了教材中素材的
2012年高考落下帷幕的时候,江苏历史高考第22题无疑给一线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该题秉承了江苏高考演变的趋势:“稳中求新”。其“稳”是良好地继承了去年江苏高考第22题小论文的题型;而重要的是在于其“新”,新在史学理论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了论述式的考查。该题围绕的主题是萧公权对康有为思想认识的变化和修正。它不在于考查学生掌握了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而在于考察萧公权对康有为思想认识为何变化,为
一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学观、教材观。新课程教材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大教师也有了强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课堂上,老师们往往抛开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的内容,自己再重新进行设计。但是部分老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改组时,盲目地更换教材内容或活动设计,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