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理念上,无疑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旧观念,学习并运用新课标提倡的新理念,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实效。下面,我结合《小鱼的梦》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紧扣教材,拓展资源。
讲课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小鱼的梦》一课的生字。谁知我刚出示写满生字的小黑板,一个声音便从下面传来:“这些字我都认识。”接着便听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玩’字我认识;‘把’字我认识……”看着学生那兴奋的神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契机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拓宽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呢?于是,我改变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说道:“黑板上一定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字宝宝吧,誰愿意说说你在哪见过它,怎么认识它的?”有的说:“‘篮’字我认识,在观看北京会奥运会篮球比赛时看到的。”有的说:“‘曲’字我认识,音乐书的目录上有这个字。”还有的说:“在数星星时我学到了‘星’字。”至于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还有的说是自己看拼音认识的,等等。当时的气氛真的是很热烈,虽然打破了预设的课堂走向,却成为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同种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变得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学校,在商场,在街上……都能主动地去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学生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不断增加识字量。
2.利用教材,想象创新。
《小鱼的梦》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课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好材料。我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说:“小鱼在这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里睡觉,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们猜猜,它会梦见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眼睛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小鱼梦见风儿给它唱歌。”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唱歌,海藻在跳舞,小虾在欣赏。”还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过生日,小虾和乌龟等许多好朋友都来祝贺,他们在一起吃蛋糕,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从他们的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了儿童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可以说这是小鱼那甜甜的梦,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3.挖掘教材,发散探究。
发散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能深入理解研究教材,适当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必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小鱼的梦》中的最后一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极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在功能,蕴含着极大的探究空间。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还可以说谁做了个甜甜的梦,怎么样咂咂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活跃起来,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小鸟做了个甜甜的梦,拍拍翅膀咂咂嘴。”有的说:“小狗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有的说:“小猪做了个甜甜的梦,伸伸懒腰咂咂嘴。”还有的说:“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小手咂咂嘴。”此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都已化成了纯真的话语。我想:这纯真的话语不正再现了孩子们那勇于创新的心灵吗?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当学生已经深入理解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鱼儿爱大海,鱼儿有一个蓝色的梦。你还能说出谁爱什么,他有一个怎样的梦吗?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更是精彩纷呈,显示出了学生各不相同的创造天赋,如:我们爱祖国,我们有一个成为祖国栋梁的梦;小朋友们爱花儿,他们有一个多彩的梦;花朵爱阳光,花朵有一个金色的梦;蚯蚓爱泥土,蚯蚓有一个黄色的梦;我们爱老师,我们有一个温馨的梦;我们爱校园,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梦;我们爱家园,我们有一个绿色的梦,等等。诗一般的语言充溢着整个教室,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4.品读美文,训练语感。
《小鱼的梦》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优美亲切,特别适合指导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设置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妈妈怀里的温馨舒适,感受满天的繁星映衬水中的波光粼粼,感受浪的小心,风的温柔。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我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这一处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为此,我设计了“小鱼会梦见什呢?”这一环节,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了小鱼的美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涵盖面广、灵活性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利用、拓展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也将浓厚,良好的学习习惯随之形成,从而开发继续学习的潜能。
1.紧扣教材,拓展资源。
讲课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小鱼的梦》一课的生字。谁知我刚出示写满生字的小黑板,一个声音便从下面传来:“这些字我都认识。”接着便听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玩’字我认识;‘把’字我认识……”看着学生那兴奋的神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契机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拓宽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呢?于是,我改变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说道:“黑板上一定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字宝宝吧,誰愿意说说你在哪见过它,怎么认识它的?”有的说:“‘篮’字我认识,在观看北京会奥运会篮球比赛时看到的。”有的说:“‘曲’字我认识,音乐书的目录上有这个字。”还有的说:“在数星星时我学到了‘星’字。”至于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还有的说是自己看拼音认识的,等等。当时的气氛真的是很热烈,虽然打破了预设的课堂走向,却成为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同种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变得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学校,在商场,在街上……都能主动地去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学生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不断增加识字量。
2.利用教材,想象创新。
《小鱼的梦》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课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好材料。我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说:“小鱼在这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里睡觉,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们猜猜,它会梦见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眼睛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小鱼梦见风儿给它唱歌。”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唱歌,海藻在跳舞,小虾在欣赏。”还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过生日,小虾和乌龟等许多好朋友都来祝贺,他们在一起吃蛋糕,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从他们的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了儿童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可以说这是小鱼那甜甜的梦,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3.挖掘教材,发散探究。
发散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能深入理解研究教材,适当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必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小鱼的梦》中的最后一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极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在功能,蕴含着极大的探究空间。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还可以说谁做了个甜甜的梦,怎么样咂咂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活跃起来,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小鸟做了个甜甜的梦,拍拍翅膀咂咂嘴。”有的说:“小狗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有的说:“小猪做了个甜甜的梦,伸伸懒腰咂咂嘴。”还有的说:“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小手咂咂嘴。”此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都已化成了纯真的话语。我想:这纯真的话语不正再现了孩子们那勇于创新的心灵吗?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当学生已经深入理解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鱼儿爱大海,鱼儿有一个蓝色的梦。你还能说出谁爱什么,他有一个怎样的梦吗?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更是精彩纷呈,显示出了学生各不相同的创造天赋,如:我们爱祖国,我们有一个成为祖国栋梁的梦;小朋友们爱花儿,他们有一个多彩的梦;花朵爱阳光,花朵有一个金色的梦;蚯蚓爱泥土,蚯蚓有一个黄色的梦;我们爱老师,我们有一个温馨的梦;我们爱校园,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梦;我们爱家园,我们有一个绿色的梦,等等。诗一般的语言充溢着整个教室,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4.品读美文,训练语感。
《小鱼的梦》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优美亲切,特别适合指导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设置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妈妈怀里的温馨舒适,感受满天的繁星映衬水中的波光粼粼,感受浪的小心,风的温柔。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我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这一处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为此,我设计了“小鱼会梦见什呢?”这一环节,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了小鱼的美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涵盖面广、灵活性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利用、拓展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也将浓厚,良好的学习习惯随之形成,从而开发继续学习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