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不但是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从这一点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还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则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十分有害。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性格初步养成,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老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的各种情绪波动,从而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
  幼儿阶段(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下面我就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具体做法。
  一、教师的爱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充分得到成人正确爱的孩子总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反之,那些缺少爱的孩子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老师要教书育人,更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充分的满足。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变化的主体。如果需要得到了满足,人就会产生高兴、满意等肯定性的积极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愤怒、不满等否定性的消极情绪。幼儿情绪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肤浅性等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比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对新环境都有恐惧感,从而会哭闹不止,并有连带作用,一个哭,个个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们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温暖、关爱的良好环境,使幼儿的身心需要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
  二、适宜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推力。
  1.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身边的事情培养孩子的情感。如在“三八”节到来时,我们开展了“我的好妈妈”主题活动,并请妈妈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节日,让妈妈谈谈自己平时在家、在工作岗位上所做的事情,使孩子们知道妈妈既要照顾家庭,又要辛苦地工作,让幼儿直接体会要更爱妈妈。还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故事既生动又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育人道理,老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向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源泉。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时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情,创编幼儿能理解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等,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教育幼儿。孩子们已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故事、儿歌更能让他们了解是非善恶,也可开展“我帮弟弟妹妹做一件事”的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和中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如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情感活动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开展,如:谈话、游戏、参观等。
  2.游戏活动
  游戏是贯穿整个幼儿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所有的教育都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能满足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如:游戏《我做小主人》,孩子通过接待客人的过程,学会了“请进,请坐,请喝水”等文明用语,学会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游戏《公共汽车》,孩子们通过各种过程,如:主动投币,看到老人让座,前门上、后门下,等等,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锻炼了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满足了他们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
  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则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收拾玩具的劳动)、“我帮椅子洗洗脸”(擦椅子的劳动)、“我给手绢洗个澡”(洗手绢的劳动)、“我给鞋子扎蝴蝶结”(学习系鞋带的劳动)及“小椅子真听话”(饭后摆椅子的劳动)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不良习惯改掉了……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既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又提高了做事的坚持性。
  三、家园联手,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土壤。
  家园共同培育,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也是主要的教育途径。因为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所以,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他们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教育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创造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减轻幼儿心理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应成为良好的育儿环境,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家长应注意几点:(1)对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但是一定要理性,特别是祖孙三代的家庭,要避免“隔代惯”的现象,保持教育的一贯性。(2)不要走入教育的误区,不要勉强孩子去做一些不符合年龄特点的事情,合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3)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书籍、歌曲、影片、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游戏等,会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心理健康成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活。幼儿园要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摆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还要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不断端正教育孩子的态度,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谁拥有健全的幼儿,谁便拥有未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不完美的童心,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品质、人际互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策划,以使幼儿从小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获得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背景和素质条件。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沿用到现在,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为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最致命的一点是学生普遍产生“厌作”、“怕作”心理。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的源头出现了问题,即没有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有效阅读 科学收集 观察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增强文学作品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学生
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到家,他很不开心,很委屈地告诉我:“本来语文考试可以得100分的,可是有一道题,明明是对的,老师却判为错的,被扣了3分。老师还说我只知道想着‘吃’和‘玩’!”经细问,我弄清了事情原委。语文试卷上有一道看图写话题,画面是“太阳从东边升起、小朋友背着书包、小鸟在树枝上叫”。儿子写的话是:“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朋友背着一书包好吃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去春游。
一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到了中学学习十分困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实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
摘 要: 科学史本身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现行生物教材中有关科学史的内容,大多以实验介绍的形式呈现,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设计成探究性的课题,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光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类探索和创造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21世纪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英语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他们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呢?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者发现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能轻易地做到这一点。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意识 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
摘 要: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内涵。文学作品中通过句式结构的错落组合及声音修辞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来的音乐特性,是文学作品艺术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的深入分析,分析了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巧妙借鉴语音修辞、对偶句式、叠音字等策略,将原文通过句式结构变化和叠字营造的音乐美传达给译文读者。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音乐美 《浮生六记
摘 要: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关键词: 散文教学 审美素质 《托起草原》    《托起草原》(作者潘月,初中九年级上册,鄂教版)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