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诗歌的芳草地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n395924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为此,统编初中《语文》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试图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的“活动·探究”为例,从单元特点、教学策略和评价建议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
  关键词 “活动·探究”;单元特点;教学策略;评价建议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的语文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为此,统编初中《语文》在八、九年级特别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相对于八年级的新闻、演講来说,诗歌“活动·探究”单元比较单纯,所以教学起来应该会更轻松、顺手一些。下面笔者从单元特点、教学策略和评价建议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本单元的整体教学。
  一、单元特点
  本单元具备本套教材“活动·探究”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其自身特征。
  1.单元学习采用任务驱动
  本套教材的每个“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其基本模式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在单元起始处设置“活动任务单”,对本单元的任务群和每个学习任务做简要说明;在每一学习任务的起始处,设有任务说明,对该任务包括的学习活动及其基本要求做具体解说,同时为学生完成活动提供指导与示例。此外,还设有技巧点拨、拓展延伸、补白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
  本单元也是这种安排。与诗歌教学相适应,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共设置了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自由朗诵诗歌,尝试创作诗歌。
  2.任务形成综合实践系统
  “活动·探究”单元设置的各项任务,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收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旨归,特别能凸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特征。
  就本单元而言,任务一“学习鉴赏诗歌”是阅读理解诗歌,感受诗歌魅力,这是基础任务,也是完成其他两项任务的基础;任务二“自由朗诵诗歌”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是对诗歌理解的外化行为;任务三“尝试创作小诗”,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三个活动融为一体,共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促使学生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诗歌之美和语文应用规律。
  3.学习全程强调学生自主
  总体而言,“活动·探究”单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不再直接掌控、主导单元学习的过程。就本单元来说,任务二和任务三一个是学生自由朗诵和组织比赛活动,一个是学生自己创作小诗,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充分,但在任务一的阅读环节,不少老师放手不够,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不足。
  众所周知,统编教材将单元课文的学习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在教材目录里用星号区分。可是,“活动·探究”的课文都没有加星号,难道全是教读吗?其实,我们如果留心,就会发现编者在八、九年级的教材目录最后一页底部有一行小注:“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原则上以学生自读为主。由此可见,“活动·探究”的所有语文实践活动,都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自然亦不例外。
  二、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既是“教”材,也是“学”材,这个特点在“活动·探究”单元的编写体例上体现最为充分,每个任务说明里都提供了具体的学习策略,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以,下面从整体而言谈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1.整体规划单元的学习进程
  前面说过,本单元的学习鉴赏、自由朗诵和尝试创作诗歌这三大任务是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因此,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包括单元任务的整体安排、各项任务的活动方式、学习时间的规划、任务之间如何衔接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规划要有弹性,既要为学生自己的计划提供指引和支撑,又要为其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要用教师的规划取代学生自己的计划。
  课时安排:自主学习、集中指导、汇报交流、评价展示等课堂教学,建议安排8-10课时,与一般的阅读单元总课时数大致相同。
  2.重视不同任务的个性特征
  (1)任务一:群诗阅读,探究共性,突出学生主体
  “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学习,应不同于一般阅读教学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文章教学方式,因为阅读不是单元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为后面的写作表达和实践活动作准备的。就本单元的而言,诗歌阅读教学须跳出单首诗歌阅读的局限,宜采用群诗阅读的方式,感受差异,探究共性,在比较、归纳中体会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独特魅力,为后面的朗诵和创作任务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五首诗精短且感情较为显豁,学生以前又有阅读现代诗歌的基础,再加上教材中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源,因此,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并无太大难度。教师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敢于让他们去尝试,而自己从旁指导或检测。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教学辅助资源,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背景材料,可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每一首诗,选择其中一首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可以在阅读到一定阶段后,让他们回答教材中提出的欣赏诗歌时应该解决的问题,或者写一小段欣赏文字等。
  (2)任务二:自由朗诵,自组比赛,强调自主合作
  诗歌学习,不能只是静态的“读”,一定要“征于色发于声”,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教材安排任务二,就是要让学生在自由朗诵中真切体会诗歌和谐的韵律、特有的节奏以及蕴含其中的炽热情感。朗诵比赛是本任务的亮点,教师要舍得给课时,让学生自由选择篇目,切磋朗诵技巧,合作开展比赛,具体活动方式一定要让由学生自己讨论、策划、组织,教师扮演好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即可。   (3)任务三:催动输出,促进建构,激发诗意表达
  任务三是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比较陌生,这个语言输出,有赖于前面“任务一”的“学习鉴赏”和“任务二”的“自由朗诵”活动充分,方能使学生体验深刻,逐步完成建构,催动其表达欲望,促使学生把自己对所学诗歌情感与内涵的体会、结构与形式的感知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最终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诗歌写作本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但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从来没有写过诗歌,所以教材在倡导自由创作的基础上,也提供了些备选题目。为了降低难度,“技巧点拨”部分还特别提示“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避免有些学生无从写起。
  为了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迅速进入诗歌创作实践,教师可以分三步指导学生的创作。
  ①续写。可选择类似于教材提供的《礼物》那样结构比较鲜明的诗作,以学生熟悉的语言运用“连贯”训练,让学生完成后面的两节诗歌。
  ②仿写。可模仿阅读文本里的诗歌形式,自选内容仿写。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种利用诗句转行形成的押韵,学生应该非常有兴趣仿作。
  ③创写。“少年情怀皆是诗”,刚跨进青春大门的学生,自身就是一首首诗。关键在情感激发,创作时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诗歌意象,以意向群构成表情达意的意境,当能顺畅地带领学生进入诗歌自由创作的芳草地,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所思所感。
  3.同步整合诗歌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本套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即是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本册的第一次名著阅读不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后面,而是放在本单元里,显然教材编者是提醒我们,在“活动·探究”诗歌单元,必须同步整合诗歌名著阅读的内容。例如,在文本学习《我爱这土地》时,就应当拓展到《艾青诗选》;在“自由朗诵”时,《泰戈尔诗选》完全应该进入备选篇目;在小诗创作时,化用《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名句,可以作为创作的一个小窍门介绍给学生。总之,教师要在本单元的每个学习任务中,有机地整合诗歌名著这一宝贵资源。
  三、评价建议
  “活动·探究”单元以学生按任务展开活动为主,其评价应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就本单元而言,要特别注意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
  1.采用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投入每个任务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读轻写,活动更少,何况是中考不大涉及的诗歌。因此,评价本单元的学习成效,务必采用综合评价,不妨对三个任务分别赋分,可以加大任务二“自由朗诵”的分值,就像各类招考都是面试分值比例高于笔试的一样。当然,赋分这种方式合不合适可以讨论,但宗旨在于教师自己要切实转变观念,要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来学习语文。
  2.重视过程评价,鼓励学生亲历学习全程
  本单元的诗歌阅读和写作,甚至朗诵比赛,固然都可以用分数来评价结果,但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贡献,也应该得到肯定评价,否则会影响活动的开展,所以必须重视过程评价。鉴于这些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建议采取小组捆绑评价方式,按照事先约定的评价方法,对小组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或打分,既承认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付出,又能引导其乐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3.引入多元评价,构建立体多维评价机制
  “活动·探究”单元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很多,单由教师一人评价显然不合适,必须引入多元评价,包括评价主体、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多元。“互联网 ”思维是促成多元评价的便捷手段,诗歌朗诵录制视频,诗歌创作上传网络,就可以接受本班同学和家长,其他老师和同学,甚至未曾谋面的任何读者的评判,留言或转发,吐槽或点赞,这不就是最真实的多元评价?再结合线下的表扬、颁奖,这样的评价将会激发學生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诗歌是文学桂冠上带露的花朵,是语言王国里璀璨的钻石。让我们通过“活动·探究”诗歌单元,带领学生徜徉在诗歌的芳草地,追求站在高处的灵魂。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沙市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在80年代初期,《哦,香雪》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当时为人们所推崇的是文革反思之类的重大题材。直至孙犁大加赞赏后,这篇小说才被人们发现、推崇,并一举获得1983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成为了铁凝的成名作。孙犁当时写到:“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文本解读,我们不妨抛开传统的小说解读方法,而是
诗歌由于语言凝炼、情感含蓄,不易理解。其实,诗歌理解的过程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融合”就是读者既有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意义的过程。①由于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之间往往存在差距,而直观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反映,其衍化出感性直观、理性直观和本质直观,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文艺作品的入口。为此,可用直观在读者和文本之间牵桥搭线,激活理解所需的四个因素:前见、语言、间距和解释
文史逸趣    一字碑 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有一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鹅”字碑;在福州鼓山上,也有一块由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题写的“寿”字碑。这两块碑虽然都只刻着一个字,但由于它们均出自名家大手笔,因此仍然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
自从上了初三,我的睡眠就糟糕透了,午睡几乎都没睡着,有时看着室友睡得香香的,自己都急得哭了起来。如果临近考试,晚上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曾尝试过很多办法,如听音乐、数数等等,但都无济于事。因为睡不好,我几乎每天都是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太累了。珍珍姐姐,我该怎么办呢?  梧州想睡的女孩  有实验表明,连续200小时不睡者,仍能保持身心功能正常。偶尔的睡不着觉就像偶尔不吃一餐饭
蛋白留痕    在鸡蛋壳上写字,字可以“跑”到蛋白里,蛋壳上却毫无痕迹。你说怪不怪?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自己做一做这个小试验。  准备材料:生鸡蛋一只 毛笔 醋酸一小瓶硫酸铜溶液 一玻璃杯  试验步骤:  1 洗去鸡蛋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2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升学了,新学校、新班级里有许多新同学,却没人和自己搭话,只好默默想念从前的老同学;好不容易凭自己的努力挤进了实验班,课余看着早已打成一片的同学们聊天玩耍,感觉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搬新家了,宽敞的房子、漂亮的小区、整洁的小路,可少了好朋友们熟悉的身影,心里寂寞极了;第一次自己坐火车,却不好意思与邻座的人谈话,唯有苦闷地听MP3……  以上情景你遇到过吗?交个新朋友真的那么难吗?  《读者文摘》上曾有
主持人:  百年奥运,一朝梦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我们杂志社奥运会之前举行的“学苑创造杯”奥运知识竞赛也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很多同学用文字表达了他们对奥运会的关注。为了感谢同学们对这次话动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精选一些同学的作品刊登出来,希望能以此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动。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北京也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举国上下都在期盼2008,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20
摘 要 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文体,要求论点准确明晰、论据典型丰富、论证严谨合理。在一般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来展开教学。本文以肖培东老师的《怀疑与学问》一课的教学为例,精准分析了肖老师议论文教学的特点:以“思”为核心,在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中层层剥茧,从而厘清文本思路,揭示文本内涵。   关键词 议论文教学;教学案例;教学思路;肖培东  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从文体特点而言,其论点
欧耶,终于放暑假了,哈哈哈,先好好睡上三天三夜,然后再恶狠狠地把所有的作业做完,剩下的时间可要好好地玩一玩了!可是,有什么好玩的呢?别急,跟上我们的小编们,保证你们可以玩个乐翻天呢。可是,先跟谁去玩?为这,小编们吵了起来。身为老驴的芹菜兴奋地说:“那当然得先放松放松心情罗,这可是我的强项,跟我游山玩水去!”夕草急了:“谁说放松心情就一定要去旅游,我的玩法又酷又省钱,你以为人人都可以外出旅游啊?”一
有个八岁的男孩实在是太胆小脆弱了,他的脸上总是显露出惊恐的表情。而且,他的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喊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更糟糕的是,如果他有一张好看的面孔,也许会好一点,但他却是龅牙。像这样的小孩子,一般都很自卑并敏感,回避许多社交活动,也不敢交朋友。  但这个小男孩不同,他强迫自己跟那些嘲笑他的人接触,强迫自己去参加打猎、骑马,或进行其他一些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吃苦耐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