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一个正常人必须具备的,是在前人的思维模式上进一步发明创造,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的。这一发明创造的构思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在这种创新思维的作用下,不断通过实践取得成功。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呢?
   一、要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与以前不同,与他人的不同。这一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甩掉那些陈旧的、模式的、公式化的思维。凡事不要一味地循规蹈矩,不要依葫芦画瓢——照样去做。尽量把那些呆板的、固定的思路一概甩掉,去寻求“异”的途径。在“异”中才有发明,在“异”中才有创造,才有新的思维,才有新的东西产生。
   比如,在一次智力课上,老师问:“一块正方形的木板据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同学们回答各异。有的答“三个”,有的答“五个”,有的答“六个”,有的答“十个”。这四个答案中老师不能评定哪一个错,因为学生都能说出其中的道理。答“三个”的表面上看是固定思维,四减一等于三,其实在与学生的辩论中,他们的回答是:“非要按减法算,那只能按对角线锯,这样一个平面的木板就会变少一个角,所以答案是‘三’” 。答“五个”的学生是把木板看成平面而用反向思维来思考的:“只要不在对角线上,无论如何锯,都要增加,不得减少,故答案是‘五’”。答“六个”和“十个”的,是把方正木板看成是立体来分析的:“对角线锯的长方体木板,原是八角,现在一锯就变成了‘六角’”;“不从对角线锯,原是八角,现在一锯就变成‘十角’。” 这一提问,不正是教师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吗?
   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就是不要沿着一条思路下去,而要多渠道、多途径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假如一道几何题,从已知条件可能运用几个定理和几种方法,然而这些定理和方法中,只有两个定理和一种方法能证明此题,而你只抓住一条思路和一种方法不放,这一途径恰恰是迷惑人的,你就是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证明出此题的结果。这时,如果你脑子灵活一点,运用发散思维,多渠道寻求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很快就会迎刃而解。培养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
   三、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联想,是让人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再次创新自己的思维,或是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通过构思,设想中介物质,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这一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游行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联想给该文写一个结尾,这正是联想思维在写作上的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写出的结尾,就是创新思维中联想的具体表现。联想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留心中发现问题,从发现的问题中去联想,从联想中去创新思维,从而发现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物品。
   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联想是想象的前提,是想象的基础和依据,而想象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飞跃。
   想是人类奋斗的第一起点,不想就没有目标,没目标就失去动力。人们常说“这事你想都不敢不想”,恰恰这句话激起了很多人心里不服,偏要为之奋斗,从而使很多人获得成功,这可见想的作用。在教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去想,鼓励他们大胆、离奇、古怪地去想象,哪怕是异想天开,也是好事,只要学生能谈出自己的道理,有独到的分析思维能力,就应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
   今天的建设者处处充满创新,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创新,这明天创新的人的创新情趣、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应在我们今天教育教学中培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从“形”到“意”离我们有多远? 谨以《紫藤萝瀑布》教学片段设计说之,以观其效。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吸收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理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
期刊
教学流程:为了让初一的学生真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课前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   在课前有预习的前提下,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一遍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学生继续朗读,不过这次是在四人小组内分段各读,连读带听,充分体会品味,自由
期刊
在上阅读教学课时,教师的“把握”是一个关键。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的空间,体验的过程。课堂中,就存在多重对话关系,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式,如: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期刊
一、 明确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   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传统的教学(授受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方式不一样的模式,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比如在讲到课文的时候,老师可让学生分成几组,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每组组长及成员自己根据所表演的角色而迁移角色内涵,还可加入某些学生的一些特长(演讲能力、表演能力)
期刊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面对“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教学现实,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把握课堂环节来提高课堂效率的。   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激情趣   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学生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都要积极的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
期刊
宋词,气象万千、词派颇多,最引入注目的还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苏东坡、辛弃疾、岳飞为首的“豪放”派两大旗帜。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等。   在苏东坡豪放词诞生前,宋词的咏叹天地相对狭窄、风格单一,几乎是柔婉词作的一统江山;词人们津津乐地道咏唱着男女柔情,整个词坛一片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的作用,举足轻重   1、“读”出语感。   众所周知,李阳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令不少“哑巴英语”从此脱离苦海,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同样需要“疯狂汉语”。令笔者颇感悲哀的是,眼下不少所谓的尖子生,他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有以下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教学环境及主要内容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基础环节,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程度,而只有有效的教学才有意义。教学的有效性除与师生个体的智力水平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涉”的范围、程度、方式等。而只有师生在“交涉”中
期刊
如何将语文课的人文性、实践性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中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新一轮语文课改的重中之重。    一. 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对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的多元反应及独特体验,要对他们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指导的态度,去激励他们有创意地去感受、体悟、理解语言作品,体味人生,抒发对社会、生活、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