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根据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结合数学课程内容等,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学习数学、合作学习数学知识、共同探究数学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已经历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探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提供预习学案和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探究问题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予以落实,提供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的代数与几何知识,启发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很少,因此无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注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供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教学、课后的复习三个阶段,只有将这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探析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引入丰富的文本、图片等资源,将它们统一整理与制作成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辅助学生课前预习[1]。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以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思考与分析,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掌握小数点对其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预习。在预习学案上,我通常运用图文信息融入以下内容:一是融入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目标,比如阅读课本例题,理解例题的列式计算方法,并试着完成“做一做”部分的练习题;二是根据课本内容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比如:小王买了一本5.58元的童话书和一本6.72元的历史书,小李买了一本8.93元的科普书,请问小王总花费比小李多多少元?三是加入一些指导性的点拨内容,比如: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根据整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先从小数位开始,对其小数点,最后计算结果不要忘了加小数点,计算后注意验算。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主要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课件与微视频,运用它们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主要包括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两小节内容,主要内容有平均数的定义与求解方法、运用平均数比较两组不同数据、横向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与解析等。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能够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认识到本课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统计图分析与简答常见问题等。根据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熟悉平均数及其求解方法,理解移多补少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会创设多个生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我一般会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文信息:小王、小李、小刘、小张、小亮有一些书,分别有9本、7本、14本、12本、8本,请问他们平均有几本书?6月某天,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的气温分别是23℃、32℃、25℃、35℃、25℃,请问这几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问题情境进行思考,解答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继续讲解下面的知识。
3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深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继续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深入合作探究,更好地解答问题。之后,各个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可以小组代表的展示情况予以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合作探究。
例如,对于“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我通常会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城乡人口统计表、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等内容,并展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等,从而有效创设生动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何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个?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哪年最多?哪年最少?哪一年城乡人口的相差数量最大和最小?这几个年份的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比如何?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代表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后面的“做一做”与练习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主要理念,结合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探析其中的相关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素材制作教学所用的课件,先提供给学生学案辅助他们课前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落实以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素英. 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议[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 000(005):50-50.
[2]尤莉莉. 淺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6):6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的代数与几何知识,启发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很少,因此无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注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供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教学、课后的复习三个阶段,只有将这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探析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引入丰富的文本、图片等资源,将它们统一整理与制作成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辅助学生课前预习[1]。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以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思考与分析,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掌握小数点对其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预习。在预习学案上,我通常运用图文信息融入以下内容:一是融入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目标,比如阅读课本例题,理解例题的列式计算方法,并试着完成“做一做”部分的练习题;二是根据课本内容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比如:小王买了一本5.58元的童话书和一本6.72元的历史书,小李买了一本8.93元的科普书,请问小王总花费比小李多多少元?三是加入一些指导性的点拨内容,比如: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根据整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先从小数位开始,对其小数点,最后计算结果不要忘了加小数点,计算后注意验算。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主要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课件与微视频,运用它们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主要包括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两小节内容,主要内容有平均数的定义与求解方法、运用平均数比较两组不同数据、横向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与解析等。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能够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认识到本课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统计图分析与简答常见问题等。根据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熟悉平均数及其求解方法,理解移多补少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会创设多个生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我一般会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文信息:小王、小李、小刘、小张、小亮有一些书,分别有9本、7本、14本、12本、8本,请问他们平均有几本书?6月某天,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的气温分别是23℃、32℃、25℃、35℃、25℃,请问这几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问题情境进行思考,解答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继续讲解下面的知识。
3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深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继续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深入合作探究,更好地解答问题。之后,各个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可以小组代表的展示情况予以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合作探究。
例如,对于“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我通常会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城乡人口统计表、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等内容,并展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等,从而有效创设生动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何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个?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哪年最多?哪年最少?哪一年城乡人口的相差数量最大和最小?这几个年份的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比如何?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代表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后面的“做一做”与练习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主要理念,结合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探析其中的相关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素材制作教学所用的课件,先提供给学生学案辅助他们课前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落实以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素英. 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议[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 000(005):50-50.
[2]尤莉莉. 淺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