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革在全国上下早已经普遍拉开帷幕,并再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一步步助推着新一轮教改大潮的进行,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理念的改革。高中政治在这次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变化较大,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化发有很大的改观,学生愿意上政治课,教师上课也倍感轻松,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源于对于高一政治新教材能够高效的利用。
【关键词】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正文:
新课改革在全国上下普遍拉开帷幕,并在进一步深化。一步步助推着新一轮教改大潮的进行,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理念的改革。高中政治在这次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变化较大,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化发有很大的改观,学生愿意上,教师倍感轻松,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就拿新高一政治教材来说,新课改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带来了一线生机。但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时间不是很长,新课程教育理念渗透的还很不到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就结合所在校的高一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各个班级存在的问题,谈一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材如何进行高效利用。
一、高一新教材,在使用中凸显的问题:
1.旧的教育观念与新高一政治教材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依然残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一切同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存在冲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在长期的实践行为中形成了,并且存在着某种稳定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会被革新。可想而知,新教材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下,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支配下,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2.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
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
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感兴趣,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
【关键词】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正文:
新课改革在全国上下普遍拉开帷幕,并在进一步深化。一步步助推着新一轮教改大潮的进行,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理念的改革。高中政治在这次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变化较大,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化发有很大的改观,学生愿意上,教师倍感轻松,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就拿新高一政治教材来说,新课改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带来了一线生机。但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时间不是很长,新课程教育理念渗透的还很不到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就结合所在校的高一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各个班级存在的问题,谈一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材如何进行高效利用。
一、高一新教材,在使用中凸显的问题:
1.旧的教育观念与新高一政治教材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依然残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一切同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存在冲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在长期的实践行为中形成了,并且存在着某种稳定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会被革新。可想而知,新教材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下,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支配下,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2.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
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
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感兴趣,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