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小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发言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以来,我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却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同学表现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甚至有的同学一星期都没有一次发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学生胆小内向、害怕出错。
  (2)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对语文课不感兴趣。
  (3)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未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教师缺乏评价手段和激励语言,缺乏及时到位的点评和引导。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有效发言,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尽量以商量的语气,尽量在师生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教师就会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愉悦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2. 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特点和学生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语文困难的同学,要降低读书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他的思维发展,从而激起他的表达欲望;对于学习优秀的孩子,则要提高读书要求,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他们在原有的认识水平有新的提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还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备课,巧妙设计,使学生愿学、乐学。
  3. 学习方式多样化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因此要极力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竞赛学习、师生互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或者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会让学生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在讲完课后,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笔,如果发现学生错误,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进行典型讲解。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充分地展现自我,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4. 多激励,少批评
  激励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制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激励则是紧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把激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民主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在学生的积极发言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激励。对于发言有些偏差的学生,教师不要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解决疑难,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对于发言较好的孩子,不要急于说“好”,应该对他进行提升认识点评,让他们在现有的认识基础上,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总之,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发言,提高课堂效率。
  
   (邳州市新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本人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摘要]面对江苏省实行的新高考,学生既充满憧憬。也充满困惑。本文主要从高三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谈谈如何调整策略,优化学习方法及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三的高强度学习。  [关键词]高三 优化 策略    6月,08届毕业生离校了,09届学生提前跨入了高三。面对新高考严峻的形势,班上一位学生休学了;一位学生转去了其他班;另一位学生想转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留下了。班上学生凝重的神情、严肃的态度、周记里
摘要: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选取植被这一特殊地理要素,进行跨课时、跨学期、跨年级、跨学段目标单元内容的重组,并对该地理要素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重建,将零碎的知识重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重建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植被;教学设计  一、“特殊要素”的学业要求  本节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单独介绍和阐述,但围绕该内容展开的知识较多,对必修和选修教材起到至关重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堂练习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文中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感受生活的真谛。上海育才学校的一次“漫画”作文,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不断鼓励,学生很乐意参与。他们把电视报刊中看到的漫画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拿到这次作文课上“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新教材编排中兼涉文理各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在承担地理学科知识教育任务的同时,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凸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促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策略也应与时俱进。《历史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交流——互动”式教学,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问题教学在感性材料转变为理性认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而这种作用发挥得如何,首先取决于科学地设计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鸡尾酒会;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68-03  一、鸡尾酒会效应及其心理学原理  在鸡尾酒会上,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混在一起,身在其中的你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同别人谈话。同时,如果旁边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也会立即有所反应,并朝说话人的方向望去,或者很留
〔摘要〕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优良的班级文化将为学生的发展打上深深的心理烙印。优良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每个成员的付出,学生班集体关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本课紧紧围绕两大活动目标,设计了班级节拍、集体温暖、真情表达、不倒的森林、签名承诺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分享。  〔关键词〕班级归属感;初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2008年9月11日至13日,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修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此次研修会议由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主办,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董柏林,北京开明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陈滨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陈虹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学生视为有理想、有情感的个体,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