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大学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特色专业的建设作为体现高校特色和品牌的关键,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撑。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积累的成果和优势资源,就可以完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加快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及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培养,从而提高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李莉(1974-),女,山东青岛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高献伟(1970-),男,湖南汉寿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北京 10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部委院校特色专业研究”(课题编号:KM20071001100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部委院校特色专业研究”(课题批准号:FFB0905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75-02
“特色是大学立足与发展的根本,是生存与竞争的前提。”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促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促进结构优化,切实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而学科与专业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龙头,学科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成效的标志。可以说专业建设的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而学术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找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方向,依托学科,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立足学科,强化专业特色
通过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同时利用学科的优势资源,推动特色专业的建设。学科建设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使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从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性特色人才的培养。
1.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钱伟长院士曾说过:“科研项目做得多了,方向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划定的。”专业的特色也正是在长期的学科建设研究中自然形成的。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一级学科,下设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两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与芯片安全技术方向,为此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为密码工程,毕业的学生也多服务于此领域,200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求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并将特色教育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密码工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密码学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此我们在基础理论课阶段要求学生必修密码学数学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中,通过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通过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通过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应用技术;在专业课中,通过加密芯片设计技术、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课程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密码技术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另外,通过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密码工程技术的掌握,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2.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特色的培养计划需要特色课程来实现,因此在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应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有些特色课程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首先,教师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形成相对固定的科研方向,可以通过科研转化教学,促进特色课程的开发及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特色课程的建设。另外,特色人才的培养融于大学学习教育的各个阶段也应体现在各个层次的课程平台上。可以对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在特色方向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延伸。例如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这门电类专业基础课中,结合密码学的内容加入了密钥发生器的介绍及设计;在EDA技术课程中加入了DES加密算法及S盒设计的介绍;在单片机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了密码锁等与密码和信息安全相关内容的设计项目。这一方面加强了课程间的连贯性,也加强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特色和将来所服务领域的了解。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倡采用多元化的学生培养模式,倡导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参与到“学生科研立项”或“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项目中去,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指点与创新实践训练。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相对教学来说,科研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在团队的分工合作下才能完成,因此学术科研团队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而在教学中则容易出现“单兵作战”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抱着一门课和一本教材的“教书匠”,不愿变化,不愿改革,教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少之又少。如果能够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则可以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在经常提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究其源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好的教师,教学和科研必须齐头并进。因此教师必须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科研对教师的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深教师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许多在教学过程中看似简单的概念,例如同步电路设计中的时钟信号、复位信号等,如果理解不到位,设计不当,常是导致电路设计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
(2)加强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有明确清晰的步骤与方法,这对于训练教师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3)有利于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科研使教师从空中走到了地面上,只有具有科研经历,老师上起课来才胸有成竹。用钱伟长院士的话来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总之,科研可以加速教师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学团队带头人的作用非常关键,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作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带动和吸引中青年教师的参与,从而为年轻教师的学术科研指明方向,提高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成果的教学转化;团队带头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又可以引导教学团队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吸引和调动团队成员的教学热情和教研热情,使其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建设。
三、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建设
高校通常在资源投入上向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学科倾斜,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是重大科研成果孵化的基地,是科技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且能够吸引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推动学位点的建设。通过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采取积极的外引内培的措施,可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
(1)鼓励吸收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工程科研项目,以及教学改革项目,把他们融入到学科建设梯队中,使他们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新知识。一方面可以锻炼实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有助于实验内容的改革。
(2)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自制研究和改造实验装置,一方面可以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
(3)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技术骨干或实验技术专家,鼓励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称教师兼职实验技术人员,从而建立结构合理、教学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特色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科,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促进特色课程的建设,完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以学科为依托组建的教学科研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成长,学科的优质资源环境可以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实验资源,从而提高特色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郭彦文.浅谈高校的学科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8).
[3]张立才.关于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4]韩明勇.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之初探[J].才智,2010,(8):206.
(责任编辑:刘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李莉(1974-),女,山东青岛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高献伟(1970-),男,湖南汉寿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北京 10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部委院校特色专业研究”(课题编号:KM20071001100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部委院校特色专业研究”(课题批准号:FFB0905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75-02
“特色是大学立足与发展的根本,是生存与竞争的前提。”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促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促进结构优化,切实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而学科与专业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龙头,学科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成效的标志。可以说专业建设的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而学术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找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方向,依托学科,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立足学科,强化专业特色
通过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同时利用学科的优势资源,推动特色专业的建设。学科建设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使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从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性特色人才的培养。
1.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钱伟长院士曾说过:“科研项目做得多了,方向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划定的。”专业的特色也正是在长期的学科建设研究中自然形成的。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一级学科,下设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两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与芯片安全技术方向,为此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为密码工程,毕业的学生也多服务于此领域,200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求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并将特色教育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密码工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密码学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此我们在基础理论课阶段要求学生必修密码学数学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中,通过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通过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通过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应用技术;在专业课中,通过加密芯片设计技术、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课程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密码技术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另外,通过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密码工程技术的掌握,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2.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特色的培养计划需要特色课程来实现,因此在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应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有些特色课程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首先,教师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形成相对固定的科研方向,可以通过科研转化教学,促进特色课程的开发及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特色课程的建设。另外,特色人才的培养融于大学学习教育的各个阶段也应体现在各个层次的课程平台上。可以对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在特色方向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延伸。例如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这门电类专业基础课中,结合密码学的内容加入了密钥发生器的介绍及设计;在EDA技术课程中加入了DES加密算法及S盒设计的介绍;在单片机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了密码锁等与密码和信息安全相关内容的设计项目。这一方面加强了课程间的连贯性,也加强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特色和将来所服务领域的了解。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倡采用多元化的学生培养模式,倡导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参与到“学生科研立项”或“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项目中去,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指点与创新实践训练。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相对教学来说,科研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在团队的分工合作下才能完成,因此学术科研团队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而在教学中则容易出现“单兵作战”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抱着一门课和一本教材的“教书匠”,不愿变化,不愿改革,教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少之又少。如果能够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则可以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在经常提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究其源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好的教师,教学和科研必须齐头并进。因此教师必须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科研对教师的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深教师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许多在教学过程中看似简单的概念,例如同步电路设计中的时钟信号、复位信号等,如果理解不到位,设计不当,常是导致电路设计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
(2)加强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有明确清晰的步骤与方法,这对于训练教师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3)有利于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科研使教师从空中走到了地面上,只有具有科研经历,老师上起课来才胸有成竹。用钱伟长院士的话来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总之,科研可以加速教师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学团队带头人的作用非常关键,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作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带动和吸引中青年教师的参与,从而为年轻教师的学术科研指明方向,提高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成果的教学转化;团队带头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又可以引导教学团队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吸引和调动团队成员的教学热情和教研热情,使其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建设。
三、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建设
高校通常在资源投入上向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学科倾斜,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是重大科研成果孵化的基地,是科技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且能够吸引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推动学位点的建设。通过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采取积极的外引内培的措施,可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
(1)鼓励吸收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工程科研项目,以及教学改革项目,把他们融入到学科建设梯队中,使他们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新知识。一方面可以锻炼实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有助于实验内容的改革。
(2)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自制研究和改造实验装置,一方面可以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
(3)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技术骨干或实验技术专家,鼓励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称教师兼职实验技术人员,从而建立结构合理、教学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特色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科,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促进特色课程的建设,完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以学科为依托组建的教学科研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成长,学科的优质资源环境可以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实验资源,从而提高特色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郭彦文.浅谈高校的学科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8).
[3]张立才.关于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4]韩明勇.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之初探[J].才智,2010,(8):206.
(责任编辑:刘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