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阵地,如何为毕业生提供更精细、精准就业服务成为重要课题。高校校园招聘会是学生择业的重要渠道,如何把握新形势,提升校园服务质量,提高招聘效率,创新就业招聘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就业 校园招聘 精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23-02
就业服务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职责,而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毕业生择业渠道调研后发现,校园渠道(校园招聘会、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老师推荐)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45.9%的毕业生通过这一渠道求职成功。而在校园渠道中,通过校园招聘会求职成功占比近50%。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園招聘十分必要。
一、校园招聘会模式
1.大型双选会
大型双选会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期间举行,随着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提高,部分学校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两场大型双选会。校园招聘会的规模逐年扩大,上百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已属常态,校方通过扩大招聘会规模,邀请更多企业参与,为求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专场招聘会
校园专场招聘会是目前效率较高的招聘模式,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用人单位招到理想稳定的人力资源。
二、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要求
1.双选会人财物消耗大,但收效甚微
大型双选会要经过前期的企业报名、审核、选拔、通知、确认,现场的安排、服务、维护,后期的反馈等一系列流程,但精细的组织和策划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如预期顺畅,由于企业的宣传限制和学生的盲从心理,求职学生扎堆现象严重,导致部分企业展位前门可罗雀,部分企业人满为患。高校招聘会数据统计显示,一场大型招聘会参会企业上百家,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最终签约的毕业生却不足5%。企业抱怨招人难,招聘成本逐年上升,校园招聘会不如社会招聘会快捷有效;学生抱怨招聘会上只是简单的投递简历,没有和企业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高校抱怨校园招聘会劳心劳力,效果不如人意。
2.专场招聘会针对性强,但学生择业不明朗
较大型双选会而言,专场招聘会更具有针对性,在招聘高峰期,为满足企业的进校招聘需求,平均每天至少有10家企业进入校园。入校宣讲多,企业求才心切,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求职意向,主动性不够,对于专场招聘会准备不充分,浏览观望居多,部分毕业生只投递简历不来招聘会现场,认为招聘会现场的单位不够好,很多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人数非常少。使企业、校方、学生三方均处于两难的境地。
3.短时间内人职匹配困难
从目前校园招聘情况来看,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期望也越来越高,造成了供需不匹配,要求和期望断层发展。企业既要求学生成绩优异,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则期望获得一份薪酬待遇好,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工作,但不深入的了解往往造成对彼此的误解。
三、校园招聘会新模式探索
在传统高校就业招聘会模式效果不良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急需进行创新,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拓宽招聘会形式,做到覆盖面广,效率高,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
1.传统形式中发掘创新点
高校每年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必不可少,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大型双选会,这是对毕业生的一次历练,也是对在校生的教育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竞争者的压力,传统招聘会虽有诸多不足,但可以在招聘会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等内容。例如学生在找工作中的简历咨询,低年级学生的生涯外部环境探索,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劳动合同,就业发展发面的咨询活动,一方面帮助了学生,另一方面宣传了企业和挑选人才。在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下,学生的改变和诉求变得清晰,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立竿见影。
专场招聘会中,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学生个人展示,生涯规划,面试模拟等环节,使得求职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和锻炼,提升就业技能,清晰职业目标。
2.大型招聘中寻求精细化
由于学生缺乏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在求职的过程中,缺乏对感兴趣的行业的横向比较,对于某学院或者某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型双选会过于混杂,专场宣讲会又过于单一,行业双选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电信专场、会计专场、建工专场、物流专场,举办类似的行业专场宣讲会。也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企业举办同类专场中小型双选会,如会计师事务所专场、IT专场、银行专场等。
模式上可根据招聘需求直接对接到相关学院或者专业,不仅招聘更有针对性,同时可根据学生时间安排宣讲会,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此类行业专场宣讲会不仅可以由学院来组织举办,也可对接相关的招聘求职网站,链接他们手中的资源,将校园招聘和企业社会招聘融合在一起,免去同学们四处奔波,到处浏览网站的费时费力,同时也为企业和校方节约了宝贵的资源。
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联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生了新的招聘方式,2016年由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线下的招聘平台已不能以满足如今高校毕业生庞大的岗位需求,网络招聘平台兴起已成必然。
如今毕业生对北上广深不再盲目追求,很多同学理性的选择回生源地省市就业,但地方招聘情况获悉较难,面试也极为不便,网络联盟通过在本地就业网站开设活动专区并与教育部会场链接,同时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加大活动宣传力度,转发文件至本行政区域内高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网络联盟招聘。打破地区和空间的局限,拓宽了就业招聘的渠道。
4.新媒体浪潮下紧抓风口
现在的学生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了解及实操性很高,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更依赖于互联网,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和高校可以通过建立QQ、微信招聘群,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方式进行招聘,而毕业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自己心仪企业的线上招聘会,通过与企业HR,校友,部门工作人员的线上直接问答,得到更详尽的多媒体资料、访谈及招聘信息,为自己的职业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企业招募人才获得更直观的评判。
5.深入企业体验式招聘
精细化招聘服务,除了在形式上更被毕业生喜爱外,更应在深度上下功夫。鼓励和响应企业通过职业体验日或企业开放日等形式,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企业,亲身了解企业的规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信息;另外,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谈还可以了解企业提供岗位的性质和内容、企业薪酬、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等,同时对企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无论在面试还是笔试时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日渐严峻,目前的校园招聘会形式多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原有的校园招聘基础上,充分挖掘参与度高和效果好的招聘模式,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邱佩钰.高校校园招聘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3):189-190.
[2]张媛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6(2):217-224.
[3]王伟.高校校园招聘会有效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2(8):205.
[4]吴慧明.高校校园招聘会优化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184-185.
【关键词】就业 校园招聘 精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23-02
就业服务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职责,而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毕业生择业渠道调研后发现,校园渠道(校园招聘会、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老师推荐)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45.9%的毕业生通过这一渠道求职成功。而在校园渠道中,通过校园招聘会求职成功占比近50%。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園招聘十分必要。
一、校园招聘会模式
1.大型双选会
大型双选会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期间举行,随着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提高,部分学校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两场大型双选会。校园招聘会的规模逐年扩大,上百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已属常态,校方通过扩大招聘会规模,邀请更多企业参与,为求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专场招聘会
校园专场招聘会是目前效率较高的招聘模式,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用人单位招到理想稳定的人力资源。
二、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要求
1.双选会人财物消耗大,但收效甚微
大型双选会要经过前期的企业报名、审核、选拔、通知、确认,现场的安排、服务、维护,后期的反馈等一系列流程,但精细的组织和策划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如预期顺畅,由于企业的宣传限制和学生的盲从心理,求职学生扎堆现象严重,导致部分企业展位前门可罗雀,部分企业人满为患。高校招聘会数据统计显示,一场大型招聘会参会企业上百家,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最终签约的毕业生却不足5%。企业抱怨招人难,招聘成本逐年上升,校园招聘会不如社会招聘会快捷有效;学生抱怨招聘会上只是简单的投递简历,没有和企业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高校抱怨校园招聘会劳心劳力,效果不如人意。
2.专场招聘会针对性强,但学生择业不明朗
较大型双选会而言,专场招聘会更具有针对性,在招聘高峰期,为满足企业的进校招聘需求,平均每天至少有10家企业进入校园。入校宣讲多,企业求才心切,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求职意向,主动性不够,对于专场招聘会准备不充分,浏览观望居多,部分毕业生只投递简历不来招聘会现场,认为招聘会现场的单位不够好,很多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人数非常少。使企业、校方、学生三方均处于两难的境地。
3.短时间内人职匹配困难
从目前校园招聘情况来看,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期望也越来越高,造成了供需不匹配,要求和期望断层发展。企业既要求学生成绩优异,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则期望获得一份薪酬待遇好,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工作,但不深入的了解往往造成对彼此的误解。
三、校园招聘会新模式探索
在传统高校就业招聘会模式效果不良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急需进行创新,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拓宽招聘会形式,做到覆盖面广,效率高,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
1.传统形式中发掘创新点
高校每年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必不可少,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大型双选会,这是对毕业生的一次历练,也是对在校生的教育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竞争者的压力,传统招聘会虽有诸多不足,但可以在招聘会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等内容。例如学生在找工作中的简历咨询,低年级学生的生涯外部环境探索,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劳动合同,就业发展发面的咨询活动,一方面帮助了学生,另一方面宣传了企业和挑选人才。在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下,学生的改变和诉求变得清晰,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立竿见影。
专场招聘会中,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学生个人展示,生涯规划,面试模拟等环节,使得求职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和锻炼,提升就业技能,清晰职业目标。
2.大型招聘中寻求精细化
由于学生缺乏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在求职的过程中,缺乏对感兴趣的行业的横向比较,对于某学院或者某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型双选会过于混杂,专场宣讲会又过于单一,行业双选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电信专场、会计专场、建工专场、物流专场,举办类似的行业专场宣讲会。也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企业举办同类专场中小型双选会,如会计师事务所专场、IT专场、银行专场等。
模式上可根据招聘需求直接对接到相关学院或者专业,不仅招聘更有针对性,同时可根据学生时间安排宣讲会,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此类行业专场宣讲会不仅可以由学院来组织举办,也可对接相关的招聘求职网站,链接他们手中的资源,将校园招聘和企业社会招聘融合在一起,免去同学们四处奔波,到处浏览网站的费时费力,同时也为企业和校方节约了宝贵的资源。
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联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生了新的招聘方式,2016年由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线下的招聘平台已不能以满足如今高校毕业生庞大的岗位需求,网络招聘平台兴起已成必然。
如今毕业生对北上广深不再盲目追求,很多同学理性的选择回生源地省市就业,但地方招聘情况获悉较难,面试也极为不便,网络联盟通过在本地就业网站开设活动专区并与教育部会场链接,同时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加大活动宣传力度,转发文件至本行政区域内高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网络联盟招聘。打破地区和空间的局限,拓宽了就业招聘的渠道。
4.新媒体浪潮下紧抓风口
现在的学生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了解及实操性很高,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更依赖于互联网,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和高校可以通过建立QQ、微信招聘群,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方式进行招聘,而毕业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自己心仪企业的线上招聘会,通过与企业HR,校友,部门工作人员的线上直接问答,得到更详尽的多媒体资料、访谈及招聘信息,为自己的职业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企业招募人才获得更直观的评判。
5.深入企业体验式招聘
精细化招聘服务,除了在形式上更被毕业生喜爱外,更应在深度上下功夫。鼓励和响应企业通过职业体验日或企业开放日等形式,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企业,亲身了解企业的规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信息;另外,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谈还可以了解企业提供岗位的性质和内容、企业薪酬、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等,同时对企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无论在面试还是笔试时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日渐严峻,目前的校园招聘会形式多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原有的校园招聘基础上,充分挖掘参与度高和效果好的招聘模式,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邱佩钰.高校校园招聘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3):189-190.
[2]张媛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6(2):217-224.
[3]王伟.高校校园招聘会有效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2(8):205.
[4]吴慧明.高校校园招聘会优化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