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这些描述正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创新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激扬文字、放飞理想、袒露心声的途径,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
那么,何谓个性化作文呢?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的,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的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验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在平时的作文命题设计中,我们还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这样的题: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以“绿的联想”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我们注意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 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总之,要想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表现个性的思想。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笔者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只要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就必定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就必然有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语。这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就是真正的个性化话语。
其次是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由于受“卒章显志”写法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作文结尾阐述几句理,以达到升华主题之目的。但常常是平庸之理,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妨告诫学生:只有阐发自己心里悟出的不同于别人悟到的新理,也才能将不着边际的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是鼓励学生抒发真正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却全是假情,不仅有害于文风,而且有害于读者,还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因此,我们要把被生活、被书所真正感动了的情感真诚地抒发出来。
三、大胆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行文构思的个性化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课堂上充满生气,时时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中国台湾《国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命题后,酌与学生作短时间之讨论,再令学生撰写……”讨论时间虽短,效果却很长远,学生能养成一看见命题就用心思考的良好构思习惯。讨论中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四、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工夫。
用语生动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无论要描写些什么,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逼真,把平常的事物写得形象。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地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段准确表现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是语气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生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例如,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比喻新奇合理又贴切。
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义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的一些哲语佳句,“一生都在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但愿我们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培养出更多的文学才子。
(瓦房店市实验中学)
那么,何谓个性化作文呢?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的,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的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验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在平时的作文命题设计中,我们还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这样的题: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以“绿的联想”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我们注意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 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总之,要想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表现个性的思想。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笔者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只要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就必定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就必然有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语。这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就是真正的个性化话语。
其次是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由于受“卒章显志”写法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作文结尾阐述几句理,以达到升华主题之目的。但常常是平庸之理,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妨告诫学生:只有阐发自己心里悟出的不同于别人悟到的新理,也才能将不着边际的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是鼓励学生抒发真正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却全是假情,不仅有害于文风,而且有害于读者,还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因此,我们要把被生活、被书所真正感动了的情感真诚地抒发出来。
三、大胆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行文构思的个性化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课堂上充满生气,时时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中国台湾《国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命题后,酌与学生作短时间之讨论,再令学生撰写……”讨论时间虽短,效果却很长远,学生能养成一看见命题就用心思考的良好构思习惯。讨论中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四、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工夫。
用语生动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无论要描写些什么,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逼真,把平常的事物写得形象。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地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段准确表现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是语气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生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例如,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比喻新奇合理又贴切。
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义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的一些哲语佳句,“一生都在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但愿我们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培养出更多的文学才子。
(瓦房店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