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生课堂中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探索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生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主张;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本文将从教师与教材共生、教师与学生共生、过程与优化共生等方面论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共生教育,让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课堂正能量的流动来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共生课堂,高效数学课堂,共生教育,课堂学习的发展
  共生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主张,共生课堂以学习作为课堂的核心,认为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中的各个因子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能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便利流畅的能量流动来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
  日本学者坂田义教、阿山光利、宗像哲男在《共生教育》一文中认为:当今教育有两个向度,即共生与竞争,进而指出教育是竞争与共生的工具;最后他们还分析出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努力方向,即共生教学。在德国,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15%—30%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因此,当知识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当能力、素养、情感成为课堂上教师着重关注的内容,我们的教师要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与学生共生。
  我们倡导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就必须从“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学相长”进行新的理解:一是以“学”定“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认知能力等方面出发去施教;二是教师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三是以“学”评“教”,学生学得如何是评价教师教得如何的最重要的指标;四是“教”“学”互促,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实现“共生”。
  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共生教育,让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过程、教育技术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课堂正能量的流动来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与教材共生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提前领悟教材精髓。新课标与旧大纲相比更重视教学的创新,而不是照本宣科,对教师的要求更注重对教材的加工与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即新课标更重视教师对教材的活学活用,强调教师使用教材,将教材当作教学生的媒介,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教师通过提前领悟教材,再对教材进行加工与创造,可更大程度的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满足教学的知识目标,又可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态度更为端正,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真正做到教师与教材的共生。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过去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授课的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借助主题图来引出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整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手操作拨“整时”,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进而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写整时。最后,老师借助课本中有关整时的插图,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时知识进行巩固提高。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整节课不是很刻板、枯燥,并且也真正做到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然而,關于整时知识的插图老师并没有利用得很到位,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地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没有有效利用珍贵的教学资源。
  事实上,教材中情境图的选用并不是随机添加的,而是编写教材的老师经过深思熟虑慎重挑选出来的。因此,老师在授课时,我建议能够合理高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插图的使用方式上,可采用“先分后总”的步骤对所教内容进行诠释。如关于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或者关于其学习时间的安排,尝试让学生按照“先分后总”的步骤自主进行相关内容的插图分析和总结。在关于整时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自己挑选插图进行图意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其对整时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学生综合考虑所有关于整时的插图,通过对图的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巩固其对整时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并且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对实际生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老师关于整时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整时,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建立起学生自身的时间观念,懂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荒废时间,养成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师与学生共生
  充分了解、读懂学生,实现高效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阶段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做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学生该年龄段的学习心理状况放在第一位。在充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并且参考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借助学生自身在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同时也能将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与发展。
  因此,以学生为本,了解和尊重学生,对于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可避免课堂中教与学脱节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了解可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编写导学案和备课时,要先对学生进行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接受学习信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同化、顺应与提高。   在教学前,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在其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中,我会在课前抽时间让学生做一张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以前学过的内容的小试卷,并对试卷做简单的分析,让自己真正地了解学生,让自己在上课前知道:(1)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了吗?(2)学生真的准备好了吗?(3)这节新课可以开始进行了吗?(4)导学案应该准备些什么内容呢?
  三、过程与优化共生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即具备动态属性。虽然,知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然而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每个学生不尽相同。且由于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即便身处相同的课堂,但在学习过程中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要使学生能够高效利用课堂,真正意义上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需将课堂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中学生的互动程度和课堂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全面考虑进去。
  基于此,我认为要实现课堂的高效,老师必须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所谓的预设,即对教学方法、手段、环节等进行有设计的展望,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高效、有序进行。而生成,简而言之,即是在课程教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与教材的设计密切相关。预设与生存是辩证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并且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我拿了9枚棋子试图让学生从中找到三分之一。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或认为答案是1枚,或认为是2枚,或认为是3枚……对于错误的答案,我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借助课堂之前预设的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从而使其找到正确的答案,真正意义上掌握分数知识。
  总之,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共生课堂与高效课堂达成目标一致,理念相同,都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互作用,相互推进,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姚流明,徐恒山.构建共生课堂彰显数学本色[J].湖北: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
  [3]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坂田义教.共生教育[J].四川師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5]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学科素养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共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但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打破传统,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结
【摘要】从2014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的“核心素养体系”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要求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而中国书法在培养学生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含义出发,以中学生书法课教学的实例具体讲解,明确书法课教学的美育功能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书法课教学
【摘要】“写作能力”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能力。”快乐作文,就是学生乐于写作,主动写作,有效写作,并能从中提升自信心,获取阳光的心灵成长。培养快乐作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乃至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笔者所要阐述的是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的再探索,意在引领学生把写作生活化、人性化、
【摘要】校长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策略,关注点在于校长自身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在校长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有三大成因:一是教师承担着太多非教学性事务;二是教师没有真正去研究教学;三是教师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紧张。相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一是学校对所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有所取舍;二是把老师引导到研究教学的道路上来;三是研究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校长
【摘要】如人们熟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背”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更要学习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多读;熟读;改革;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儿童个体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品德课堂;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教育实效  一、创设活动情境,分享活动体验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思想品德这门
【摘要】随着新课改模式的落实,小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语文学科属于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语文科目中的主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质量。新课改下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研究并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实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提高
在教学中,无论哪个老师都一定会碰到让人头疼的学生——成绩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现在称之为“学困生”。面对他们不断违反纪律,有些老师甚至想对这部分学生置之不理,可是他们毕竟是班级的一份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班级,置之不理不但起不了作用,他们还变本加厉。置之不理也与办学宗旨相违背的,学校办学的宗旨以育人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它面向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与引领者,也是密切联系各科任教师,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桥梁,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责任。在新世纪新时期,要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必须有“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  【关键词】爱心;细心;耐心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学生工作才会得以顺利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班主任是处于学校教育最
【摘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科能力的提高上。《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包括:调查、实验、观测、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与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表达、生存、解读地理信息等。“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地理图像;统计图;示意图;培养策略  在《全日制普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