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建筑聊城市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着永远得体。77岁的Robert A.M.Stern总是精致、优雅地出现在人前。不经意间露出柠檬黄色的袜子,与蓝色西装的口袋巾相呼应,暗示了这位出身纽约布鲁克林的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青睐的设计风格,以及他多年来经营的美国富有阶层中手握老钱的客户群体。就连与Stern同行的四个合伙人,也是各具明星气质。
  做豪宅的地产商们都喜欢Stern先生,至今他还保持着纽约最贵公寓设计师的纪录(中央公园15号)。上海新天地板块的最贵豪宅(翠湖天地三期)就是由Stern先生操刀设计的。当万科开始进军豪宅市场时,他自然成为最佳人选(万科厦门湖心岛、上海北外滩翡翠滨江)。
  此次万科重金请来耶鲁老院长,目的就是翡翠滨江对面的“粮仓难题”。这栋位于“新民洋”地区体量巨大的旧时粮仓建筑,空间奇特,再利用难以常规思路规划,改造难度也非常大,光是混凝土的外墙就有1.5米之厚。作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之前改造方案已经过了无数轮,龙美术馆建筑师柳亦春、上海当代艺术馆PSA章明等多位建筑师都参与过这个项目,至今尚无定论。而今掌管这一片地区城市更新的官方代表,正是建筑圈里人称最专业的伯乐——浦东区区长孙继伟,使得这一项目的把持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高地,谁来做,怎么做,备受瞩目。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人的变化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们仍然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依然每天睡8小时,刷牙、洗脸、吃早饭。对我来说,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亲密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分离的过程。”Stern先生质疑说,“普通的建筑有什么错,城市需要和谐,不需要那么多的‘look at me’风格。在上海,我看到每栋楼都希望突出自己,城市建筑群则失去了和谐与连贯。这个太糟糕了。建筑师要像一个纺织工一样,把城市网络织起来,缝合城市的建筑和道路(Knit Together)。经过第一轮的发展,上海浦东现在正是需要从这一角度的第二眼观察。”
  在Stern给出的建议中,他十分推崇纽约高线花园(High Line Park),这无疑是纽约城市更新的一处神来之笔——在一条通往曼哈顿的废旧铁路线上(长1.6公里),一路布有啤酒花园、溜冰场、观景平台,用野草、充满朝气的野花打造了沿线聚会、慢跑、约会的空中花园。沿途可欣赏哈德逊河美景、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地标洼建筑。
  “这是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纽约客》毫不吝惜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有哪个城市不渴望拥有这样一个可以带孩子遛狗、约会喝酒、思考人生、一见钟睛高频次发生的公共场所呢?
  如何处理城市里的旧建筑,不仅是城市面对传统和过往的态度、理解,更是一种耐心、耐力和智慧。城市更新与政策、经济、时机密切相关,操作层面还涉及了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联动开发、资金筹备等多方面的因素。高线公园这样由非营利组织FLH(高线之友)大力推进而完成的项目不是凭建筑师或开发商的一己之力,而是社会共识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才会出现的结果。
  时代不一样,观点自然不一样,价值取向当然也不一样。如今,类似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也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城市更新与自我更新一样,永远处在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生、哲学层面的大课题里注入当代精神,才能在进化式的更新里出现真正“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北外滩的粮仓项目改造,令人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光线通过毛玻璃折射进屋里的亮度刚刚好,毫无装饰的水泥墙面留着一道裂痕,与简单而有机的斯堪的纳维亚室内风格相得益彰,绿植在其中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大面落地窗外的石库门建筑景色让空间氛围多了一份历史的层次……从空间设计到餐饮,来自香港首次进驻内地市场的Glasshouse玻璃浩室,选址餐厅酒吧的一级战区新天地,自然做足了万全准备。在上海成立已有10年的AIM建筑师事务所担任设计,主理建筑师Vincen
期刊
艺术酒店的概念在全球已行之有年,但要在里头摆进500多件国际大牌艺术家作品,且件件珍稀,还真得靠收藏实力!上海近来新开的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就敢拍胸脯说:欢迎入住美术馆!  上海张江一带的出租车司机都认得这家酒店,师傅们戏称那是“有两个人坐在屋顶的楼”,这是当代艺术为酒店带来的魔法。屋顶上的两尊人像,是享誉国际的韩国艺术家李庸白的《亚当与夏娃》,让人还没走进去就印象深刻。大堂罗列的艺术品更令人惊艳,
期刊
近年来,亚洲尤其中国的设计行业发展蓬勃,西方重要的设计品牌纷纷进驻亚洲,本土原创设计亦蓄势待发,艺术藏家和没计爱好者开始将目光转投至东方。目睹如此变迁,老牌拍卖行佳士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本季上海秋拍中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专场拍卖,令人几多期待。  这并非佳士得首次在中国拍卖设计。去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当代设计”拍卖会,反响极佳,令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理念的收藏品类
期刊
Axel Vervoordt总是把他的故事和互为交错的时间方程式做着精准结合。没人会像他一样,为我们打开一种满载着敏感、深思和文化内涵的个人化美学概念。这位知名的比利时古董商排斥一切屏障,并坚定地告诉我生活圈子是连续而轮回着的。“我想让人们理解,最大限度的现代是古老艺术的一大部分,而最大限度的古老则可能是当代艺术。”  在认识他以后,我们不仅拍摄过他以往的宫廷式住宅和他位于安特卫普的展厅,还拍摄过
期刊
“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人造物,但其实很多物品创作出来就已经不是它了。它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和生命力。”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用新兴的媒介、奇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人与物、人与世界之间与众不同的认知方式。  走进上海龙美术馆“今夜我为何物”展览的一层,一定会被展厅中央悬挂蓄的那棵巨型大树所吸引,这是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的最新作品《四分之一(节气)》。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棵真树,树被切断了根部,随
期刊
历时三年,以岩石褶皱肌理为设计灵感,又仿佛丝绸般动态外观的银川当代美术馆终于落成。摩登的建筑、艺术的理想、远古文明的基调,在西北大漠生根发芽。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个地方只有一片鱼塘、湿地和许多鸟群。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几年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不真实。”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当天,waa未觉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筑师Jack Young望着眼前这座已经落成的雪白色建筑,发出此般感慨。
期刊
主人:吴孝儒(EliWu),1986年6月出生于台北市,是现今台湾新生代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他毕业于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现为台湾中华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讲师,UTP无名氏计划品牌负责人,并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吴氏设计/PibWu-Desiqn”,希望能由台湾出发,发扬东方设计的发言权。2009年,尚未研究生毕业的他,就以融合台湾街头文化与古典高雅的明式圈椅于—体的新台凳——“圈凳”设计惊艳米
期刊
这是由法商赖安洋行设计、1936年落成的高层花园大楼,即使掩映在绿树丛中,远远仍能眺望到它Art Deco的塔式尖顶。老式电梯升到顶,再住上走一层,在大楼的最高处,就是这间极致老上海的公寓。“屋主在世界各地都生活过,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选择最‘那里’的地方居住,而没有什么比ArtDeco更能代表上海的了”,设计师KennethGrantlIenkins介绍说。  客厅尽头的墙上,挂着从东台路收来的
期刊
从复兴中路上一家菜场旁的玻璃门进入,经过某家餐厅设置在门口的领位员服务台,直接坐电梯到3层,楼下熙攘市井的风貌立刻变得高大上起来。门口的大字告诉你,这里就是裸心社(Naked Hub)。只消推开这扇大木门,你就来到了一个桃花源:楼顶高挑、空间宽敞的公共空间里,装饰着各式沙发和矮桌,不时有打扮时髦的人们在你面前走过:有独自捧着电脑来工作的,有三五成群开会的,有在乒乓球室切磋球技的,也有倚在吧台旁等一
期刊
主人:淡勃,1967年出生于西安,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资深室内设计师、成功企业家与投资人、著名收藏家。曾投资贾樟柯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影片《三峡好人》和以著名画家刘小东为主角的纪录片《东》。他从当代艺术收藏入手,迅速踏入古典书画的世界,并以宋元名画收藏为主,可谓起点奇高。在他的收藏中,国宝级作品不在少数,尤以宋元时期画家颜辉的《钟馗出猎图》手卷最得他钟爱。同时,古代家具与实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