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赣西北幕阜山深处的王飞跃,一个诗歌的痴迷者,把浑身的热情都倾注给了缪斯女神,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他放弃了成为富豪的经商之道,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煎熬和磨砺,最终应证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文学,指明方向
王飞跃从小就显得很聪慧,18岁成为一名国营药店的员工,入行3年便当上了药店经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时,初入商道的王飞跃,把药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年终发放奖金时,一个员工几百上千,远远超过了工资。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震动,县医药公司领导要求严查此事,派出了调查组,现在看来本是改革的有功之臣,但当时却被认定为私设小金库,为职工谋福利也属违法违纪现象,勒令退回全部奖金,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王飞跃被免了职。二十出头的王飞跃正值血气方刚,怎么受得了这般委屈,袖子一甩,不辞而别了。王飞跃辞职后开始自己经商,几年下来生意便成规模。1984年,他已是响当当的万元户。生活富裕了,精神又觉得空虚,于是,他在经商过程中拼命读书,开始读书没有目的性,当某天读到一本《诗刊》时,被诗歌迷住了,后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很快便迷上了文学,晚上开始偷偷地学着爬格子……
自从爱上了文学,他便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名成家。当时县里成立山谷诗社,王飞跃毅然放下手头日进斗金的生意,拿出几千元来资助诗社的成立。加入诗社后,他从写小说、散文,转向专攻诗歌。当时诗社没有住房,每月只给300元生活费,他通过诗友们帮助,在紧邻修河的黄庭坚纪念馆后院找了一个栖身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地下室,地下室又暗又潮湿,一般人无法忍受如此艰苦的条件,但是一住就是几年,而且以苦为乐,笑对人生。他在地下室坚持读书写作,白天为诗社跑赞助,编诗报,晚上挑灯夜读,辛勤笔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省内外各级报刊上发表诗作200多首,为他的诗歌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作品的不断发表,王飞跃的名字在诗歌界日见响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已是省内外相当活跃的青年诗人。因为热爱诗歌,为了使艺术水平有更大提高,王飞跃不停寻师访友,走南闯北,先后到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作家班进修深造。连续几年没有收入,加上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费用,尽管他省吃俭用,当深造结束后,王飞跃已经是身无分文了。1993年,因生活所迫,为稻粱谋,他怀揣刚刚获得江西省第二届谷雨文学奖的诗集《爱情九十九》南下深圳,汇入了深圳庞大的打工者洪流,带着一腔激情,渴望在特区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品味诗意人生。但是,面对特区激烈的竞争,商品大潮席卷而来的严峻现实,诗歌与诗人的身份在这个一片喧嚣,追求财富的经济特区显得无所适从。在深圳,他跑了不少部门,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身上的钱眼看就花光了,怎么办?他从开始每天吃两顿,到每天只吃一顿,而且通过民工们找到了最便宜的饭馆。一天,他走在深圳大街上,又累又饿,顺着一屁股坐了下来,看着车来人往,高楼耸立的特区,暗暗地叹息,难道这里真找不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拨通了一个电话,这是一位从未见过面的诗友,别人会不会搭理自己呢?他心里没有底。诗友十分热情友好,慷慨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区给他提供了食宿,尽管空灵超脱的诗歌不能给他带来太多的物质享受,但还是让他看到了诗性的光芒,品尝了诗意的温暖。
写诗,别具一格
王飞跃写诗,追求别具一格,创造了一个新的诗歌文本,这是为诗歌做出的重大贡献。
为了在深圳立稳脚跟,他先后在多家媒体谋职,跑广告,拉赞助,写新闻,编版面,忙乱了好几年,总算在深圳娶妻生子,安顿下来。面对现实,无法独享诗歌的浪漫,只能埋头于生存理性的脚下,王飞跃暂时疏离了深爱的诗歌,直至2006年5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7号馆,王飞跃推出了诗歌新著《国粹精点》(现名《飞越唐诗》),以独树一帜的原创性参展,4天时间参展观众达3万人次。《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媒体分别以“古诗新诗结合,评点现代生活”、“亮出诗歌新文本”为题相继报道。《飞越唐诗》是一个独特、别致、新颖的诗歌文本。诗人主要取材于中华文化最灿烂同时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脍炙人口的唐诗,这种古诗与新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诗中所揭秘的古诗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是令人深深震撼。诗人很机智地把纷纭变幻的现代生活与千古不衰的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既赋予了古诗新的内涵,又加深了新诗的厚度,更向读者突显了词语隐秘组合所带来的魔力。香港《文汇报》称:“《飞越唐诗》的问世,将三足鼎立的于丹、易中天、余秋雨一统江山,与诗人王飞跃共同成为‘经、史、子、集’的四大金刚。”《诗刊》在当年8月选发其中《原著·王维〈杂诗〉》、《星星》诗刊同年9月由该刊原主编、著名老诗人白航在封二推介王飞跃其诗其人,10月隆重推出《国粹精点》的部分作品。著名诗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评价,《国粹精点》的“这种探索模式不仅表明了作者的创新精神,更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好作品。”王飞跃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加深了新诗的厚度,使中国诗坛呈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流派。现撷录一首:电话的那端/母亲告诉我/父亲还没有回家——锄禾日当午。院子里的狗在吐着舌头/牛没有吃草而是嘴角溢着白沫/天气很热——汗滴禾下土。妻子悠闲在空调房里/啤酒浸入桌上的佳肴/这些生命的血汗呵——谁知盘中餐。隔夜的米饭/都倒进了垃圾桶/儿子却在背诵——粒粒皆辛苦。
填词,支持“大运”
2007年,王飞跃的消息更让人惊喜,深圳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题歌《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歌词是由他创作的。当时这首歌有人创作了歌词,但评委们一致认为曲子很好,歌词还不尽人意,于是,同是江西老乡的曲作者巫定定经人推荐找到王飞跃,让他在原稿上作修改。王飞跃看过原来的歌词,觉得在原稿上修改无法达到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只有推倒重来,方可达到自己追求的效果。通过曲作者的商讨,同意由他重新填词,于是,他开始临场构思,只用了15分钟,便将初稿敲定了。后来回忆这事,王飞跃说他当时简直是文思泉涌,灵感勃发,这立等可取的神速,让知情者一片惊讶,一挥而就的功力背后,充分体现了他写诗的深厚底子,大脑中活跃的诗歌细胞:蓝天和大海没有距离/云彩和阳光没有距离/东半球西半球是一个地球/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歌曲一经传唱,便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王飞跃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园博园展出“奥运诗歌作品展”,从而弥补了中国诗人以诗歌的方式传递奥运圣火的空白,29首诗作也被中宣部主办的“我们的文明”网授予优秀作品奖。《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均作了报道。
谈及未来大计,王飞跃还有更远大的抱负,有更加诗意的梦想,他目前除全力支持2011年深圳大运会举办外,还想极力促成深圳在2017年中国新诗诞生100周年时,建设一座中国现代诗歌馆和一个诗歌主题公园,为深圳的文化立市再立新功。
策划,回报故乡
到深圳多年,但王飞跃不忘故土深情,为了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为了让家乡修水的美丽风景走出大山,作为一个诗人的王飞跃,尽管不能像亿万富翁般为家乡投资建设,但他能利用他诗性的头脑,利用在深圳特区的资源回报故土,通过精心策划,2009年6月份组织了深圳市大芬油画村40名优秀画家前往修水采风。2009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修水山水秀,大芬油画美——大芬画家修水写生作品展”在深圳龙岗大芬美术馆成功举行,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一批油画精品,在深圳集中展出,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有些港澳人士被修水的修水风光与纯朴的风情陶醉了,此举为提升修水的知名度,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广与促进作用,并为修水和布吉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修水自古称之为“文章奥府”,系“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古老神奇的土地,养育了诗书双绝黄庭坚,国学大师陈寅恪,美丽的修水将通过特区的窗口向世界作原生态的展示,王飞跃为自己可爱的家乡而自豪。
责 编:熊正红
文学,指明方向
王飞跃从小就显得很聪慧,18岁成为一名国营药店的员工,入行3年便当上了药店经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时,初入商道的王飞跃,把药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年终发放奖金时,一个员工几百上千,远远超过了工资。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震动,县医药公司领导要求严查此事,派出了调查组,现在看来本是改革的有功之臣,但当时却被认定为私设小金库,为职工谋福利也属违法违纪现象,勒令退回全部奖金,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王飞跃被免了职。二十出头的王飞跃正值血气方刚,怎么受得了这般委屈,袖子一甩,不辞而别了。王飞跃辞职后开始自己经商,几年下来生意便成规模。1984年,他已是响当当的万元户。生活富裕了,精神又觉得空虚,于是,他在经商过程中拼命读书,开始读书没有目的性,当某天读到一本《诗刊》时,被诗歌迷住了,后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很快便迷上了文学,晚上开始偷偷地学着爬格子……
自从爱上了文学,他便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名成家。当时县里成立山谷诗社,王飞跃毅然放下手头日进斗金的生意,拿出几千元来资助诗社的成立。加入诗社后,他从写小说、散文,转向专攻诗歌。当时诗社没有住房,每月只给300元生活费,他通过诗友们帮助,在紧邻修河的黄庭坚纪念馆后院找了一个栖身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地下室,地下室又暗又潮湿,一般人无法忍受如此艰苦的条件,但是一住就是几年,而且以苦为乐,笑对人生。他在地下室坚持读书写作,白天为诗社跑赞助,编诗报,晚上挑灯夜读,辛勤笔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省内外各级报刊上发表诗作200多首,为他的诗歌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作品的不断发表,王飞跃的名字在诗歌界日见响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已是省内外相当活跃的青年诗人。因为热爱诗歌,为了使艺术水平有更大提高,王飞跃不停寻师访友,走南闯北,先后到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作家班进修深造。连续几年没有收入,加上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费用,尽管他省吃俭用,当深造结束后,王飞跃已经是身无分文了。1993年,因生活所迫,为稻粱谋,他怀揣刚刚获得江西省第二届谷雨文学奖的诗集《爱情九十九》南下深圳,汇入了深圳庞大的打工者洪流,带着一腔激情,渴望在特区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品味诗意人生。但是,面对特区激烈的竞争,商品大潮席卷而来的严峻现实,诗歌与诗人的身份在这个一片喧嚣,追求财富的经济特区显得无所适从。在深圳,他跑了不少部门,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身上的钱眼看就花光了,怎么办?他从开始每天吃两顿,到每天只吃一顿,而且通过民工们找到了最便宜的饭馆。一天,他走在深圳大街上,又累又饿,顺着一屁股坐了下来,看着车来人往,高楼耸立的特区,暗暗地叹息,难道这里真找不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拨通了一个电话,这是一位从未见过面的诗友,别人会不会搭理自己呢?他心里没有底。诗友十分热情友好,慷慨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区给他提供了食宿,尽管空灵超脱的诗歌不能给他带来太多的物质享受,但还是让他看到了诗性的光芒,品尝了诗意的温暖。
写诗,别具一格
王飞跃写诗,追求别具一格,创造了一个新的诗歌文本,这是为诗歌做出的重大贡献。
为了在深圳立稳脚跟,他先后在多家媒体谋职,跑广告,拉赞助,写新闻,编版面,忙乱了好几年,总算在深圳娶妻生子,安顿下来。面对现实,无法独享诗歌的浪漫,只能埋头于生存理性的脚下,王飞跃暂时疏离了深爱的诗歌,直至2006年5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7号馆,王飞跃推出了诗歌新著《国粹精点》(现名《飞越唐诗》),以独树一帜的原创性参展,4天时间参展观众达3万人次。《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媒体分别以“古诗新诗结合,评点现代生活”、“亮出诗歌新文本”为题相继报道。《飞越唐诗》是一个独特、别致、新颖的诗歌文本。诗人主要取材于中华文化最灿烂同时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脍炙人口的唐诗,这种古诗与新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诗中所揭秘的古诗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是令人深深震撼。诗人很机智地把纷纭变幻的现代生活与千古不衰的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既赋予了古诗新的内涵,又加深了新诗的厚度,更向读者突显了词语隐秘组合所带来的魔力。香港《文汇报》称:“《飞越唐诗》的问世,将三足鼎立的于丹、易中天、余秋雨一统江山,与诗人王飞跃共同成为‘经、史、子、集’的四大金刚。”《诗刊》在当年8月选发其中《原著·王维〈杂诗〉》、《星星》诗刊同年9月由该刊原主编、著名老诗人白航在封二推介王飞跃其诗其人,10月隆重推出《国粹精点》的部分作品。著名诗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评价,《国粹精点》的“这种探索模式不仅表明了作者的创新精神,更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好作品。”王飞跃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加深了新诗的厚度,使中国诗坛呈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流派。现撷录一首:电话的那端/母亲告诉我/父亲还没有回家——锄禾日当午。院子里的狗在吐着舌头/牛没有吃草而是嘴角溢着白沫/天气很热——汗滴禾下土。妻子悠闲在空调房里/啤酒浸入桌上的佳肴/这些生命的血汗呵——谁知盘中餐。隔夜的米饭/都倒进了垃圾桶/儿子却在背诵——粒粒皆辛苦。
填词,支持“大运”
2007年,王飞跃的消息更让人惊喜,深圳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题歌《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歌词是由他创作的。当时这首歌有人创作了歌词,但评委们一致认为曲子很好,歌词还不尽人意,于是,同是江西老乡的曲作者巫定定经人推荐找到王飞跃,让他在原稿上作修改。王飞跃看过原来的歌词,觉得在原稿上修改无法达到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只有推倒重来,方可达到自己追求的效果。通过曲作者的商讨,同意由他重新填词,于是,他开始临场构思,只用了15分钟,便将初稿敲定了。后来回忆这事,王飞跃说他当时简直是文思泉涌,灵感勃发,这立等可取的神速,让知情者一片惊讶,一挥而就的功力背后,充分体现了他写诗的深厚底子,大脑中活跃的诗歌细胞:蓝天和大海没有距离/云彩和阳光没有距离/东半球西半球是一个地球/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歌曲一经传唱,便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王飞跃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园博园展出“奥运诗歌作品展”,从而弥补了中国诗人以诗歌的方式传递奥运圣火的空白,29首诗作也被中宣部主办的“我们的文明”网授予优秀作品奖。《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均作了报道。
谈及未来大计,王飞跃还有更远大的抱负,有更加诗意的梦想,他目前除全力支持2011年深圳大运会举办外,还想极力促成深圳在2017年中国新诗诞生100周年时,建设一座中国现代诗歌馆和一个诗歌主题公园,为深圳的文化立市再立新功。
策划,回报故乡
到深圳多年,但王飞跃不忘故土深情,为了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为了让家乡修水的美丽风景走出大山,作为一个诗人的王飞跃,尽管不能像亿万富翁般为家乡投资建设,但他能利用他诗性的头脑,利用在深圳特区的资源回报故土,通过精心策划,2009年6月份组织了深圳市大芬油画村40名优秀画家前往修水采风。2009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修水山水秀,大芬油画美——大芬画家修水写生作品展”在深圳龙岗大芬美术馆成功举行,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一批油画精品,在深圳集中展出,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有些港澳人士被修水的修水风光与纯朴的风情陶醉了,此举为提升修水的知名度,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广与促进作用,并为修水和布吉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修水自古称之为“文章奥府”,系“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古老神奇的土地,养育了诗书双绝黄庭坚,国学大师陈寅恪,美丽的修水将通过特区的窗口向世界作原生态的展示,王飞跃为自己可爱的家乡而自豪。
责 编:熊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