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退比进更狂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5年前,马云和十几个人偏安江南一隅,造出了阿里巴巴。现在,阿里巴巴已经第五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曾经预料他逃不过互联网泡沫浪潮的美国人现在都用热情的目光打量这位来自中国人间天堂的小个子男人以及他对未来网络的狂想:“从东西贸易到一切东西的贸易”,这句文字游戏中的浪漫和理想色彩,让、人想起那个传说中的山洞,一旦开启便意味着无限可能。
  这样一个马云,这样一个阿里巴巴,如果说他几年之内将要退休,你会相信吗?马云喜欢把自己比做一个船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时刻注视着海上的风暴将在何时何处蠢蠢欲动。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暴风雨的人才懂得如何去应对。他的快乐在于“每天看着那些潜在的失败和挫折一个个全被你灭了”。
  一个人成功是说不清理由的而失败是一定有理由的。马云喜欢看别人失败的经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犯错,即使有前车之鉴,他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
  从现在起可以等待一本书,叫做《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预料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阿里巴巴将成为马云心目中伟大的公司。但是你现在问他都犯过哪些重大错误,他就会三缄其口,告诉你“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1988年,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盘的台上讲英文和国际贸易。1995年,他借了两万块钱开始做中国黄页。1999年阿里巴巴出世,没有到新经济热力四射的北京来圈地,而是以香港为总部,守住进退可踞的杭州,在江湖上频频出招却踪影难觅。马云的理论是,别人看不到我,我却看得到他们。2002年,阿里巴巴人事变动,马云切掉占收入60%的系统集成业务,让阿里巴巴成为一个纯粹的B2B网站。2003年,马云称之为二次创业的淘宝网突然在C2C领域浮出海面并逐渐在各项指标上超过了那个伟大的对手——EBAY。当马云出现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CEO论坛和美国CNBC电视台的画面上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阿里巴巴的能量和想像力,已经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变得不可忽视。
  但想像力是没有止境的。在马云看来,现在的阿里巴巴只有他想像中的百分之五。要做到一个全世界最好的中国创业公司,除了一个伟大的对手,还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未来。马云不希望赢在今天。
  “阿里巴巴真正发挥作用,大概要在2009年。今天我们所做的这切是为了公司10周年以后的发展,而1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要放到120年以后来看,我们不要为今天活着。”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
  
  所以马云会想到以何种方式在何时退休,一点也不奇怪。但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中国人怎样在全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不开玩笑的话,他的确有踏进学院的打算。自己要学一点东西,同时也传递一些经验给别人他脑中正在存储着关于阿里巴巴学院的想法,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他的兴趣还包括在农业和环保上显显身手。在他的预料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可能需要30年,但如何合理地利用财富成为一个和谐均衡的社会则非50年不能达到,而这之间20年的落差中暗含着许多危机和挑战,在一个适合马云这种人生活的变化的时代,退休一方面意味着功成身退的智囊,同时也是对自己创造力新的考量。
  唯一不变的是,马云不会为了享受生活而退休。他走过那么多国家上海的一部分可以在东京找到而东京的部分又可以在纽约找到,在史蒂夫·福布斯的豪华游艇上晒太阳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这位有时一个月只不过消费千把块钱的创业者最享受的是创造的乐趣,创造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包括带着他的1600多员工做一个规模庞大的虚拟商业游戏,或是当参与游戏者变成1.6万人时,他独自带着他的德国黑贝阿波罗在某个校园里神出鬼没。
  马云爱热闹,喜欢时刻给这个世界创造一点新奇事物的感觉。很自然的,退休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如何更新自我世界的话题。而最适于马云生活的这个时代也在不停地更新着。于是不为今天活着的马云看遍了世界之后,不得不说了一句:“这世界上可干的事太多了!”
  
  马云
  
  阿里巴巴创办人,首席执行官“退休”后,设想创建阿里巴巴学院,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的人被现代成功学定义为:目标、行动、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自身修养、特长、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都相当高的人。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说法,成功的人—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外的大财富家族续写几代财富传奇的事例,可以预见良好的教育背景、近水楼台的资源、传承几代的家族荣誉感和坚定信念等等无疑是成功的捷径,但是近年来的社会舆论却更积极地关注草根阶层的崛起与平民称王的传奇。是什么因
期刊
三亚50年不遇的大雨    11月的第一天,深秋的北京城就迫不及待地飘下了第一场雪,这场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个月的大雪,让京城仿佛瞬间完成了秋冬的切换。漫天飞舞的雪花仅用半天时间就描绘出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而我的心却思念起数天前温暖如春的海角天涯。  第一次去三亚时是夏季,那里的温度并不比北京的酷热更让人难耐,不同的是湿度和紫外线更强。当10月下旬再次飞到这座城市时,迎接我们的竟是当地近50年以来最大
期刊
他是17岁发表《三重门》的天才少年,也是长辈眼中的“问题少年”。他无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自己立下价值标准,按自己的方式成长。十年间,他辍学、当职业赛车手、写作、在新浪开博、出专辑、干笔仗、当杂志主编,活得肆意潇洒。他已不是那个心不在焉地听大人们“批判”的少年。他已获得世俗的财富和名声有足够底气,让人看到成功的另一种可能路径。他是韩寒。    “问题少年”的成名之路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早就说
期刊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蓬皮杜夫人的法国18世纪,上流生活是多么的匮乏,艺术的车轮仿佛缺少了一副车毂,从热衷音乐的尼禄到赞助游吟歌手的威廉九世,他们用自己的权柄、荣耀、以及财富,为音乐的金字塔铺垫基石。音乐赞助人的影响,直接影响音乐创作和欣赏的趣味、格调、流派等。这对于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艺术来说,是幸,亦是不幸。  18世纪法国巴黎的某一天,画家布歇在他创作的洛可可式粉彩画上,为蓬皮杜夫人添上一抹她喜欢的
期刊
从前,有位智者以先知能力而著称。一天,两个年轻男子想愚弄这位智者,他们打算在手里藏一只雏鸟,然后问智者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这位智者说:“鸟是活的”,那么将手一握,就能把小鸟弄死。如果他说:“鸟是死的”,只需把手松开,小鸟就会振翅一飞。在他们确信自己的计划滴水不漏后,就起程去找智者,并抛出问题:“智慧的人啊,你认为我手里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久久地看着他们,微笑地回答说:“我的朋友,这只
期刊
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影视学院的男孩,有一个从8岁开始的梦想。他为了这个梦想咬牙坚持,拼命吃苦,奋斗16年。2007年他所出演的角色“许三多”成为第一个当选年度人物的虚拟人物,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    1984年王宝强出生在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据说他8岁时候有一天哇哇大哭,母亲问他怎么了,他说“一辈子种地没意思”。从8岁到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
期刊
J·K·罗琳的生活,随着哈里·波特的走红发生了“魔法”般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前的她,是一个失业的单亲母亲,靠政府的救济来生活。如今的她,是“比英国女王”还富有的作家。每个人都渴望有这样的魔法“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但成功不是无缘无故的,罗琳的成功,有无数次失败奠定“根基”,而她拥有的“想象力”和强大内心,显然是一般人无法“复制”的。    失败的收益    《哈里·波特》早就红遍全球。而作者J·K·罗
期刊
憧憬并且有朝一日能真正实现“中年退休”的,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惊人的发现能力,他们知道未来的财富会聚焦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成为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  浓缩人生精华,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财富的积累,然后开始享受更悠长的假期。他们介于浪漫和现实之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期刊
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精英人士来说,退休就意味着写出《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享乐。    中年退休的想法通常也来自于对这类幸福生活的憧憬,持有这样念头的人介于现实和浪漫之间,他们渴望一个无拘无束的生活空间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同时也清楚地知道
期刊
何谓“悠客”?这是一种流行的说法,意思就是“悠然自得提前下岗了”。不知道当个真正的悠客需要多少钱,《新闻周刊》给出的报价是有车有房外加100万元存款。  真的猛士要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放弃已打下深厚基础的事业,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提前退休。在他们的大多数同龄人还拼命三郎为孩子入托费而奋斗的时候,悠客们已经洒脱地找寻个人梦想去了。  35岁的冯伟算是黄金级别的悠客。25岁创立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