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朗读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很多学者都在关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一个热门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困境;解决策略
1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与改革,许多语文教师就意识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很多教师就片面重视朗读,忽略朗读教学的整体性,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有互动环节,但实际上是把一堂活生生的语文课上成了朗读课,使一节语文课失去了实在意义。所以,彼此对话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完全参与其中。因此,朗读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中。
1.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引我们去学习某件事物最好的导师。当我们热衷于某件事物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潜心研究它甚至将它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朗读的兴趣一旦提升,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其学习就失去动力,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1.2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小学语文朗读课堂实践来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与品位的一个过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思维,让学生在朗读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用心去体验朗读带来的那份喜悦。
1.3 引导听说读写的综合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通过增强小学生朗读训练,培养孩子对文章的感知和语感,提高小学生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使小学语文的基本目的得到实现。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水平是语文朗读教学中最根本的任务,语言是由非常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的,我们不能让孩子从概念上去理解语言,而是用内心去感知。
2.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实施的形式
在目前的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小学朗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自由,真正实现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尽情的朗读去从文本中陶冶情操,寻找快乐。
2.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困境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没有得到更新,仍然对语文教学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教育观念必须得到革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2.2.1 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这些朗读形式表面是使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朗读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朗读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怎么会提高呢?
2.2.2 小学生朗读方式缺乏专业指导
现如今的小学朗读教学质量之所以没有明显提升,教师对学生缺乏专业的指导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许多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并不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当然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让其掌握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漫无目的,一味盲目的朗读。
2.2.3 语文课堂上对朗读教育的不重视
朗读教学实际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他们彼此之间是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朗读,教师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了解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只能靠自己的猜测去衡量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就失去了主体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权利也受到了侵犯,学生也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对文本的真实理解与感知。
3 提高小学朗读教学质量的对策探索
高质量的朗读教学,高标准的朗读指导,对朗读教学的高度重视以及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增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深入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3.1 树立小学生全新的朗读教学观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活泼好动,很难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他们的朗读训练主要是靠教师来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他们朗读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的。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只有多读多思考,学生才能深入课文,领悟文中的要领。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朗读,培养他们朗读思考的综合能力,能自主领会文本核心要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2 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朗读课堂上,教师应把朗读时间充分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朗读空间和自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每个字读清读准,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富有充沛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作者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由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人去感受的,学生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才会达成共鸣。
3.3 教师注重合理安排学生朗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情以及每节课的侧重点合理地安排学生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朗读,并且能够定下心来完全投入到朗读当中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习惯要严格要求,必须要讲普通话,将字音读准读清,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去朗读。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学生就好比是水中的鱼儿,让他们尽情地饮水尽情地遨游。
3.4 教师选择优化朗读训练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开展小学生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接下来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朗读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将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朗读的内容和时间,不能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采用多读多思考的模式,将朗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教師要根据课文内容适当的扩大朗读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朗读时安排学生要加上必要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课文置于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欲望。为了提升朗读训练的实效,教师在学生参与朗读训练之后要做好合理、科学的评价,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朗读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第一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20-2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建湖县 2247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困境;解决策略
1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与改革,许多语文教师就意识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很多教师就片面重视朗读,忽略朗读教学的整体性,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有互动环节,但实际上是把一堂活生生的语文课上成了朗读课,使一节语文课失去了实在意义。所以,彼此对话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完全参与其中。因此,朗读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中。
1.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引我们去学习某件事物最好的导师。当我们热衷于某件事物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潜心研究它甚至将它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朗读的兴趣一旦提升,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其学习就失去动力,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1.2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小学语文朗读课堂实践来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与品位的一个过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思维,让学生在朗读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用心去体验朗读带来的那份喜悦。
1.3 引导听说读写的综合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通过增强小学生朗读训练,培养孩子对文章的感知和语感,提高小学生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使小学语文的基本目的得到实现。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水平是语文朗读教学中最根本的任务,语言是由非常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的,我们不能让孩子从概念上去理解语言,而是用内心去感知。
2.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实施的形式
在目前的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小学朗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自由,真正实现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尽情的朗读去从文本中陶冶情操,寻找快乐。
2.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困境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没有得到更新,仍然对语文教学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教育观念必须得到革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2.2.1 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这些朗读形式表面是使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朗读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朗读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怎么会提高呢?
2.2.2 小学生朗读方式缺乏专业指导
现如今的小学朗读教学质量之所以没有明显提升,教师对学生缺乏专业的指导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许多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并不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当然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让其掌握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漫无目的,一味盲目的朗读。
2.2.3 语文课堂上对朗读教育的不重视
朗读教学实际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他们彼此之间是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朗读,教师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了解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只能靠自己的猜测去衡量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就失去了主体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权利也受到了侵犯,学生也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对文本的真实理解与感知。
3 提高小学朗读教学质量的对策探索
高质量的朗读教学,高标准的朗读指导,对朗读教学的高度重视以及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增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深入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3.1 树立小学生全新的朗读教学观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活泼好动,很难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他们的朗读训练主要是靠教师来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他们朗读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的。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只有多读多思考,学生才能深入课文,领悟文中的要领。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朗读,培养他们朗读思考的综合能力,能自主领会文本核心要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2 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朗读课堂上,教师应把朗读时间充分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朗读空间和自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每个字读清读准,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富有充沛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作者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由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人去感受的,学生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才会达成共鸣。
3.3 教师注重合理安排学生朗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情以及每节课的侧重点合理地安排学生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朗读,并且能够定下心来完全投入到朗读当中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习惯要严格要求,必须要讲普通话,将字音读准读清,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去朗读。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学生就好比是水中的鱼儿,让他们尽情地饮水尽情地遨游。
3.4 教师选择优化朗读训练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开展小学生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接下来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朗读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将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朗读的内容和时间,不能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采用多读多思考的模式,将朗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教師要根据课文内容适当的扩大朗读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朗读时安排学生要加上必要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课文置于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欲望。为了提升朗读训练的实效,教师在学生参与朗读训练之后要做好合理、科学的评价,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朗读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第一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20-2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建湖县 2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