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艺出版社:用心出版 荟萃精华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秋,四川文艺出版社成立于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成都, 26年过去了,四川文艺出版社已出版文学、音乐、文化类图书4000余种,总印数达两亿多册,其中500多种图书在全国获外国文学奖、优秀图书奖、优秀装帧设计印刷奖等奖项,成为中国西部一家声誉良好、发展稳健的专业文艺出版社。
  
  出双效精品承蜀韵书香
  
   每一个优秀的出版社,都有其优秀的出版经验和理念。
  “四川文艺出版社坚持‘走正路,出好书,创品牌,求发展’和‘做一个职业者,做一个专业者,做一个敬业者,做一个文化者’的办社理念,坚持正确出版导向、舆论导向、审美导向,不停地开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双效益图书,力争通过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来塑造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广大读者的影响力、感召力。”四川文艺出版社黄立新社长指出,如今,四川文艺出版社图书出版主要侧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利用原有文学文化艺术类优势品牌做精做专,优化选题,集中出版力推出优质精品图书和大型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曾推出了一大批思想健康、品位高尚、装帧美观、印制精良、具有市场冲击力的文学文化艺术类读物。比如《巴金的一个世纪》、《金斯伯格诗选》、《马识途文集(12卷13册)》、《熊召政选集(8卷本)》、《柯岩文集(10卷本)》、《巴金选集(10卷本))》、“汶川大地震纪念图书”系列、本土作家原创系列、“大家人文读库”系列、“学生必读名著书架”系列等。其中其出版的“中外文学名著袖珍文库”,在书业界掀起的“口袋书”的浪潮;而凸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名家说名城”系列、“玛尼石藏地文丛”、“成都魂”系列,贴近大众欣赏的“百唱不厌歌曲”系列、“观念冲突·偏见”丛书等,更显示了四川文艺出版社鲜亮的品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青春时尚读物不断掀起,厚重踏实、关怀普通民众和人类终极命运的作品更显踪迹难觅,四川文艺出版社以出版人的定力与责任,把握青春读者市场而不媚俗,成功推出了《锦瑟》、《长大》、《花是微笑的草》、《闪开,90后来了》、《用错过成全爱》等健康优秀的青春读物。
  
  以经典文字滋养高贵灵魂
  
  “四川文艺出版社一直奉行‘荟萃精华,挖掘原创,崇尚文化,追求高雅’的出版宗旨,本着‘用心出版’的理念,打造并开拓具有文化品味和生活气息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最新出版空间。”
  据了解,四川文艺出版社目前已出版了《中国文学名著快读》、《外国文学名著快读》、《百唱不厌中国歌曲全新精华版》、《感动世界的101首经典儿歌》、《流行词语看中国》、《张居正》、《大魔术师》、《城奴》、《在父亲的法庭上》、《贞观幽明谭》等大量的畅销书。其中,《张居正》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榜首力作,四川文艺出版社还独家推出了权威修订本;《城奴》讲述80后的爱情和生活,是四川文艺出版社“本土作家原创系列”中最畅销的一本;犹太文学经典《在父亲的法庭上》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犹太作家辛格的代表作,首次亮相中国大陆地区……
  “以经典文字滋养高贵灵魂,做经典书、长销书,为真正有品位的读者提供灵魂的养料,这就是我们做出版的信念。”黄立新社长称,“作为一家老牌的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一是有着精良的编辑队伍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二是有着丰富的作者资源,三是社领导牵头抓重点项目、大项目,这样才能保证策划出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俱佳的优质图书。编辑,是重中之重。”他指出,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每周都必须进行一次以上在卖场的市场调查,通过网络、专业杂志、报纸等各种媒介获取图书出版各项信息,从埋头苦看的案头编辑转型为策划营销宣传全能型策划编辑;而且也与广大作者保持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实时跟进全国各知名作家和四川文艺出版社已有作者资源的最新创作动向,及时组稿、签定出版合同;另外,编辑还常常主动策划选题,再通過与作者不断交流碰撞,最终实现精品图书的出版。
  “出版是一种责任,经典文字滋养的不仅是读者的高贵灵魂,更滋养着出版人的高贵灵魂。”黄立新社长说,在他出版生涯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08年5·12地震后的第二天,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团队、装帧印制团队、宣传营销团队就全体动员,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在出版大厦的门厅、在街边路旁的防震棚、在商店民居的台阶上,整理稿件、收发信息、编辑校对,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策划出版《我们在一起——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的任务。这本书也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四川出版奖图书奖、四川省“向青少年推荐的50种优秀川版图书”等奖项。震后一个月内,这本书就随着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宣传分队送到了全国人民的手中。
  
  融汇新媒体理念决胜新营销时代
  
  在图书市场激烈竞争的新营销时代,四川文艺出版社走在了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前列,成立市场部,对大型营销活动及重大题材进行策划,配合重点书目进行市场推广宣传,融汇电子邮件营销、企业媒体(官方博客、官方微博)、社交网站营销、会员制营销等各种精准、快速、有效的新媒体理念和新营销手段。例如:目前《花是微笑的草》、《闪开,90后来了》这两本图书,是新概念作文书系,考虑到目标读者群正好和人人网的目标客户吻合,市场部针对这套图书与人人网深度合作,推出了 “新概念作文”为主题的公共主页,以80后90后的热门话题作为营销点,制造与图书内容相符的话题,组织在线读者进行讨论,进行有奖征文比赛,连载优秀片段赏析,月点击量过万,利用社交网站“一人传万人”的口碑营销和“病毒式”营销,将图书信息精准地传递给众多目标读者。目前,这两本书一直排在四川文艺出版社所有在销图书销售的前十名,其系列第三本《少年心事当拿云》也即将推出,已经和人人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豆瓣网合作,展开先期宣传预热。
  
  友好合作互利共赢
  
  作为一家文艺类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还与法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较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与海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引进图书百余种。其中,四川文艺出版社与台湾交流、合作的项目居多。多年来,四川文艺出版社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台湾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主要通过四川一览文化传播广告有限公司,以购进图书版权的方式与台湾各家出版公司开展合作;同时,又与台湾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保持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引进了《在父亲的法庭上》、《幽灵旅伴》、《突破自我》、《腰缠万贯》等国外经典作品。2010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台湾的博达公司代表还专程来到四川文艺出版社,与编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为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另外,四川文艺出版社与台湾皇冠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大地出版社等也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四川文艺出版社文学类图书中畅销小说、古典文学汇编、名家散文等,文化类图书中快读系列、大家人文读库系列、富于地域文化色彩的图书等在台湾比较受欢迎,另外青少年文学、文化读物也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版权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与台湾相关文化公司和机构进行业务往来等方面都还有待发掘。”黄立新社长说,“四川文艺出版社即将出台专门政策,并通过策划一系列的活动,来巩固和扩大与台湾方面的交流合作。我们一贯秉承‘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期待能与出版文学、文化、艺术、休闲读物等图书的台湾企业合作,也期待台湾企业能认识四川文艺出版社,加深对四川文艺出版社的了解,促进合作发展,进一步拓展两岸出版互利共赢的局面。”
其他文献
建立品牌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因为良好的品牌策略可以增加一个企业或是一项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当企业拥有了品牌,并且能通过控制品牌来明定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时,品牌就成了一种权利。在市场上,拥有品牌就代表拥有市场权利。如果把这句话运用在出版市场上,同样成立。例如:说起大陆新华书店,业界很自然的反应是新华是老大,这所代表的意义不明自白。诚品在台湾的成功,应该是华文出版市场品牌建立最好的例子,或许也是现阶段
期刊
书名一如人名,反映并记录着一个时代的集体意识、社会氛围。名叫“淑芬”、“淑华”、“淑娟”的女生,名叫“志雄”、“武雄”、“世雄”的男生,多是某一个年龄层的台湾人。退回到十年、二十年前,出版社不会以《跟谁都能说不停》、《妈妈就是要这样当》、《这样拜才有效》这样的大白话为书命名,如果有,算是异类,1994年的《别闹了,费曼先生》堪称神来之笔,开风气之先;文坛也不会诞生名叫“草莓图腾”、“九把刀”、“苏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进一步加剧,中华民族陷于危亡。1933年,日寇攻陷山海关,威胁平津。为保护文物,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南迁避寇”。  故宫博物院文物的避寇南迁种种情形,一直为世人所关注。此前虽有相关文章发表,但多从南迁整体及影响来谈,同时囿于篇幅,很难准确、全面地记述南迁始末。专著方面,有杭立武先生的《中华文物播迁记》和那志良先生在《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但前者侧重于文物迁台过程;后者则
期刊
在对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所存档案有所了解后,我认定这是一座储藏丰富的宝库。那泛黄的卷宗挟藏着时代的风云,印记着过往的岁月。而不久前在此发现的存藏近六十年的欧阳道达先生的《故宫文物避寇记初稿》,就使我既惊又喜。  欧阳道达先生为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人物,在文物南迁后,一直承担着守护文物的重任。南迁文物首先存贮上海,一九三四年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成立,时任主任即为欧阳道达先生;后文物西迁入川,分存于乐山、峨
期刊
在3月份北京单向街的沙龙上,一位读者跟舒国治说:“我在看你书的时候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用这个“典故”问舒国治:“面对读者这样的反应你有什么想法?你的身上,应该是有一些他所向往的东西吧。”    难以定义的“有”和“没有”    舒国治的人生,有很多的“没有”:没有工作,没有房产,没有存款,没有负债,家里没有冷气,没有沙发,没有彩电(经求证,现在他为了写杂志上关于老电影的专栏,必须重看老片,用
期刊
炎夏。厦门。  即将北上福州的舒国治,要把新书书稿交给我寄往出版社。不大不小也不拥挤的火车站广场,我想到最便于辨认的还是旁边的快餐店。挂上电话才想起:舒国治?快餐店?“小吃教主”出现在快餐店?太不搭了吧。  上楼梯。转角。  还来不及张望,我看到舒国治在不远处向我招了招手。依然是一身T恤,一个大背包。桌上是一份快餐店的早餐。我有点愕然,却随即想起他的“随遇而安”论:“‘随遇而安’分好几种可能性,有
期刊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不容忽视的伟大工作,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是一项神圣、光荣的事业。教科书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纽带,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教育出版,是教育持续而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体现为更高的责任与道德感。  在台湾,早期的高等教育教科书市场主要由三民书局、台湾书店、大中国书局、东华书局、徐氏基金会等传统出版社独占,近几年,随着台湾图书行业的蓬勃发展,新兴的教育出版机构逐渐崛起
期刊
图书发行“二八”定律使畅销书成为出版人永远的追求。的确,一本畅销书可成就一个作者,可救活一个出版社,可提升民众的理念,可给读者带来无尽快乐。出版人应该而且必须为打造畅销书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两岸每年出版三十万种图书,而畅销书不过两百来种,不到千分之一,天涯何處寻芳草?本期专题回顾近三十年畅销书畅销的历程,认为畅销书的出现虽说大多出乎意外,但仍有规律可循。  一.社会需求是畅销书呼之欲出的根本。凡
期刊
无论按圣经的传说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第一件衣服,都是为了遮蔽裸体而产生的。若说文明与原始相对,则服装的演化无疑呈现了部分文明/人类文化的进步历程。服装文化发展至今,大众所看到的已不仅仅是那一件布料所构成的物体,目光更多地投注在服装的品牌上。物质似乎消弭于符号底下了。曾任职于时尚媒体的罗玛,对于时尚,对于服装,有着一番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当她深入到服装的内部,她发现,这些都与欲望有关。这也是她在
期刊
就像Web2.0和无所不在的U时代一样,喧腾一时的“云端运算”,终于演化成了常识。云,是贮存所有资料的中心;端,是趋于更轻便的使用者及使用工具。我们再也不需要购置很多不同功能的软件以及强大的硬盘与内存,因为这些计算机必需的配置,全上了飘浮的云。  换个角度看,“云端”也不再神秘,它只是替代了旧有的IT信息系统,开始拥有类同“自来水公司”或“电力公司”一样的功效,成为新产业链里的供应者。而我们这些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