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基于对植物的感知、观察和体验,将植物的组成部分:种子、根、枝、花和果投射到其他概念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植物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关于植物隐喻的共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相似的身体体验,差异性则与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相关。
[关键词]植物隐喻; 身体体验;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52-05
Abstract: Pla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Metaphor is a way for people to perceive the world. Based on the cognition,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lant, people maped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ant: seed, root, branch, flower and fruit into other concept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complicated and abstract concep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lant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finds out the similarities of plant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based on the people’s similar body experience and the diversities are because of culture-specific.
Key words:Plant metaphors; Body experience; Cultural differences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在他们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渗透到语言中,也体现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Lakoff & Johnson 1980:4)。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5)。Lakoff引入“域”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隐喻的工作机制。概念隱喻就是将“始源域”的部分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从而形成对“目的域”的全新理解(Lakoff & Turner 1989:38-39)。“始源域”通常是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概念域,“目的域”则是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域。人们通常采用相对具体的、熟悉的概念域来经验、理解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域。Lakoff (1993:207)指出概念隐喻的描述和记录方式为:目的域是始源域。以“人生是旅行”这个概念隐喻为例,“旅行”是“始源域”,“人生”是“目的域”。旅行对人们来说通常是熟悉的、具体的,人生则是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旅行的部分特征被映射到人生域中,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人生这个概念域。
植物作为生命的一种主要形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给人们提供可呼吸的氧气、可食用的食物、可盖房的木材等。可以说,植物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植物与人密不可分的关系,(陈映戎,2013:51)指出人类在长期生活中把对植物生态特征及日常植物文化的感知、观察和体验,经思维加工上升到语言层面,并以比拟的方式将其各方面特征投射到人或事物概念上,从而形成了以植物为喻体的鲜活隐喻。植物隐喻是植物外形及其组成部分通过人的想象联系的结果( Rastall,1996)。孙毅,张瑜(2018:34)指出“植物隐喻的形成正是基于我们对植物特征的了解、对某种抽象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两者间相似性的感知。我们的思维通过具体的植物形象特征(源域)到达抽象概念的终点(靶域),语言则利用植物的某一特征来说明一种难以解释的人的行为或品质。”
植物通常有种子、根、茎、叶、花、果等组成,且有自身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机制。植物的组成部分、生长环境和生长机制在中西方有着相同又不同的深刻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讨植物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和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和权威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及《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英汉语言中的植物概念隐喻
与植物的种子有关的隐喻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其作用主要是繁殖,是植物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是植物生长之源。
事物的根本是种子
播下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种子,收获的是全方位的成果。
他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学雷锋热潮,一颗理想的种子,从此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Sectarian agitators did much to sow the seeds of discontent among the people.
Are the seeds of criminal behavior sown early in life? 由于种子是植物生长之源,只有有了种子,植物才可能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种子的这个特征被投射到目标域中,形成了事物产生之根本是种子这个隐喻表达。
当体育比赛采用分组淘汰赛时,为避免水平较高的选手在比赛初期相遇而被淘汰,于是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这些选手就叫“种子选手(seeded player)”。植物种子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繁殖、延续物种。在体育比赛中,高水平的运动员除了参加比赛,还承担着让更多观众关注比赛项目和体育运动的使命。为了让这些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履行这样的使命,在比赛中对他们加以保护,以免他们过早被淘汰。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跨域映射的相似性,成了这个隐喻表达。
(二)与植物的根有关的隐喻
事物的本源是根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这些战乱有的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祸根,有的是推行“多党制”民主造成的恶果,有的是部族之间的冲突。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Often allergies are at the root of a lot of the problems.
植物的根是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吸收营养,供给植物生长,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植物“根”的这个特质被投射到目标域中,表达事物的本源。
祖籍、出生地是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海外郭氏和其他海外华人一样,寻根问祖,为振兴祖先故土而尽力的愿望日益强烈。
现在我也年过半百,俗话说,落叶归根。在家乡度过晚年是我最大的愿望。
Naita has come to Ghana in search of her roots.
Many Americans have roots in Europe.
在上述例子中,植物的根被用来喻指人的祖籍和出生地。这是因为,植物的种子、叶、花和果实可能会落到其它地方,但植物的根一旦扎进土壤中,除非人为移动,会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同样,人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远离自己的家乡,外出工作、学习、生活,但是人的祖籍和出生地始终不会改变。植物根的这种特质被投射到目标域中,形成了这一隐喻用法。
底部是根
三人沿着墙根快步疾行,几乎听不到声音。
(2)“倾听客户的声音,满足客户的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由于根通常是位于植物的下部,植物根的这个位置特点被投射到其它概念域,形成了“墙根”、“根基”、“山根”等表达。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the root of hair (发根);the root of tooth(牙根),更多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
子孙后代是根
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
祖父只传我爹一子,我爹也只我一子。独根独苗,我就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百依百顺。
在这两个例子中,“根”喻指“子孙后代”。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是植物赖以生存之本,是植物生命延续的重要器官。同样,子孙就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的“根”,基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形成了子孙后代是根的隐喻。
(三)与植物的枝有关的隐喻
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是枝
(1)《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吕候枝庶子孙,当商、周之际,或为庶人。
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不是主干。汉语中有如下与枝相关的隐喻表达(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此外,汉语中的枝与叶常常合在一起使用,拥有丰富的隐喻表达。如:开枝散叶(喻指多子多孙,子孙昌盛);枝繁叶茂(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子孙多)。
在英语中,branch 也可指家族中的一支分支。如:the wealthy South American ranch of the family(这个家族富裕的南美洲分支)。His uncle’s branch of the family emigrated to Austria. (他的家族中叔父这一支系已移居澳大利亚)
次要、琐碎的事情是枝
王世军认为,辩论应该注重理论框架的构建,而不应该片面强调细枝末节,论据应有较强的现实性,而非要玩弄文字游戏。
提倡从大处着眼,不去纠缠一些枝节问题。
枝是由植物的主干或次主干上分出来的较细的茎。当植物的这个特征投射到抽象事物中,就喻指不重要的、次要的事情,主干通常喻指重要的事情,如:我抓本质,抓问题的主干,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
小的组成部分是枝。
The bank has branch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ll branches of government are having to cut costs.
Newton developed a branch of mathematics called calculus.
植物的枝是從植物的主干长出来或分出来的茎。在英语中,branch(枝)主要用来喻指大的公司或者机构的地方办事处或者分店,学科的一个分科等。这也是基于人们对于植物的“枝”的认知形成的一种跨域映射。
(四)与植物的花有关的隐喻
女子是花
西施够美的吧,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谁敢给她比美?
一个曾如花似玉的女孩能承受容毁身残的沉重打击吗?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颜色、形状各异,但通常都长得很美丽,多数花有香味。花的这种特性被投射到人的领域中,形容貌美的女子。当然,花也可以用作贬义,如:残花败柳,喻指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水性杨花,原本的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后喻指感情不专一的女子。
精华、精英、最好的时期是花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s youth was lost in the war.
In the flower of one’s maturity/strength
植物在开花时最美丽、漂亮和迷人。植物开花必须以正常的代谢为基础,体内积累了一定营养物质,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后,并在某些激素的作用下,植物的开花基因活化,使之形成生殖器官而进入开花期。
(五) 与植物的果实相关的隐喻
事情的结局和成效是果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15年来,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经过10年的起步、创业、发展,延边旅游业硕果累累,独树一帜。
The team have really worked hard and Mansell is enjoying the fruits of that labour.
This project is one of the first fruits of commer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果實是一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植物从种子到结出果实,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和风雨的洗礼。任何事情,想要取得较好的结果和成效,也是需要耗费一番功夫。始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形成了“事情的结局和成效是果”的隐喻。植物的果实有甜有苦,事物的结局和成效有好有坏。“恶果”、“苦果”、“自食其果”中的“果”被喻指“事物不好的结局和成效”
三、英汉植物隐喻跨域映射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植物是生物界的一大类,通常由种子、根、茎、干、叶、花、果等器官组成。孙毅,张瑜(2018:40)认为作为人类最为熟悉的生命体和参照物,植物本身的许多特点和生活习性与人相似,人们在潜意识中会将植物和人类本身建立起特征联系。因此,自古以来,中西方就赋予植物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但对同一植物组成部分的认知、体验和感受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虽然英汉两个民族肤色、生活环境等不同,但却有着许多相同的身体体验。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植物种类都很丰富,对于植物的感知、经验和理解也很深刻。基于对于植物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的观察、了解、认知,英汉两个民族将植物重要组成部分的种子、根、枝、花和果的概念跨域投射到其他概念域。如:英汉两个民族都认为事物的根本或根源是种子;体育比赛中,实力较强的选手是种子选手;事物的本源是根;祖籍、出生地是根;底部是根;事情的结局和成效是果。英汉两个民族对于植物相同或者相似的具身体验和认知,在两个概念域之间建立起了映射联系,从而产生了植物隐喻。
陈汝东(2001:493)认为:“关于隐喻的认知,还需要指出的是喻体的民族性。虽然隐喻的思维模式性是超民族的,是具有人类共性的,但在具体喻体层面是存在民族差异的,采用什么样的喻体表达什么样的功能,或者说什么样的功能由什么样的喻体承担,是由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决定的。” 隐喻会反映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会影响隐喻的形成,英汉两个民族在植物隐喻的表达上也有差异。如:子孙后代是根;次要、琐碎的事情是枝;女子是花就是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小的组成部分是枝;精华、精英、最好的时期是花是英语中独有的隐喻表达。此外,在底部是根这个概念隐喻中,汉语的根即可用来表达“山根”、“墙根”、“根基”等事物的底部,也可表达与身体部位相关的底部如:“发根”、“牙根”。但在英语中,“root ”隐喻事物的底部时,多与身体部位相关。在与植物枝相关的隐喻中,在汉语中,枝主要喻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在英语中,枝主要喻指宗族之外的分支。
四、结语
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植物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 植物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英汉两个民族中具有相似和相同之处,这是因为植物无论生长在哪里,外形、特点、生活环境和生长机制上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两个民族对于植物有着相同和相似的具身体验和认知。与此同时,受到不同的地域环境、思维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英汉植物隐喻也表现出了差异性。对于英汉植物隐喻的探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隐喻的本质和文化对于概念隐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Lakoff G,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5.
[2] Lakoff G,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 taphor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9:38-39.
[3]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s’ in Ortony, Andrew Me taphor and Thought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07.
[4]Rastall,Paul. Metaphor and the Names of Plants[J].English Today,1996( 12) : 30 - 31.
[5]陈晦.“植物是人”概念隐喻在汉英植物名中的投射[J].外国语文,2014(5):81-87.
[6]陈晦.汉英植物名理据及生态观对比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4): 1-5.
[7]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1.
[8]胡春雨,徐玉婷. 基于汉英经济媒体语料库的植物隐喻研究 [J].外语教学,2019(6):44-49.
[9]孙毅,张瑜. 汉英植物隐喻管轨的“同”博观与“异”微探[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4):31-44.
[10]张喆.“人是树”本体概念隐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2):104-111.
[责任编辑 李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