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通过分析肥西县特色产业旅游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五大战略:政府主导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整体联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差异化特色旅游开发战略,希望对于肥西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旅游业
特色是经济的第二生命。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微观环境、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构架。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善于研究比较优势,跳出“全面发展”的圈子,围绕一两个优势产业或知名品牌,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做到以特取胜。
旅游业是合肥市肥西县的特色产业,县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资源的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一、“旅游肥西”目标的提出
旅游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能力和就业乘数效应比较高,能够为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解决肥西县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问题。
旅游业较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之比是1:7。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实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带动交通、住宿、饮食、卫生等旅游相关产业乃至肥西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型的产业,能够转变或更新县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打破县域的封闭状态,缩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使肥西县一部分农民转变就业身份和生活方式,有效推进肥西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旅游产业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催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工业旅游活动的开展,传统制造业向旅游产业提供物质保障、配套设备和旅游商品,实现了消费品在产业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比例;游客的城乡间流动实现了产业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大力发展肥西旅游业,能够改变三次产业间资源分配的格局,实现产业的整合。
二、肥西县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肥西县中部有国家森林公园“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东部有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南部有千年水乡古镇三河镇,还拥有星罗棋布的淮军将领圩堡群、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相得益彰。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与省会合肥相邻,面向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肥西交通便利,宁西铁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合铜公路及206国道、312国道穿县而过;县城距合肥骆岗机场仅12公里,距芜湖万吨海轮码头130公里;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
(二)劣势
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足。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活力与竞争力不够,没有打造出旅游精品。肥西县有着以“四大圩堡庄园”为核心的连片的圩堡群,但其独有的淮军文化、圩堡文化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刘老圩(刘铭传故居),历史悠久,富有人文特色,应突出独一无二的“圩文化”,把刘老圩建设成为风貌特色显著、文化气息浓厚的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圩文化核心景区。
旅游产品与市场结构相对单一,特色旅游商品缺乏。自然景色和观光旅游构成了目前肥西旅游的主要形式,缺乏能使游客延长驻留时间的、具有特色的、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的旅游产品,而且具有肥西特色的纪念品也不多。
(三)机遇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为肥西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战略机遇。肥西县是合肥的城郊县,可以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发展平台,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资本转移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广泛的合作,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
省城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休闲度假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肥西县从属于合肥市,占据天时地利,这为旅游业吸引省城居民消费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四)威胁
周边地区的竞争加剧。安徽省内其他市、县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旅游地的竞争非常激烈,比如黄山、九华山、天堂寨等有名的景点,而且这些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相互替代性,旅游产品结构大体趋同,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这对肥西旅游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的行业和部门。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必须各行业、各部门密切配合,但肥西县各行业的发展缺乏优化调整,直接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肥西旅游业发展战略
基于肥西县区位和旅游资源的总量、特点、分布状况、主要客源市场等因素,肥西县旅游产业的定位应该是:发展体验型城郊旅游,把肥西打造成省城合肥市民的后花园;发展商务休闲旅游,把肥西打造成华东知名商务休闲目的地。
(一)政府主导战略
第一是观念主导。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的旅游观取代传统的旅游观,要赋予“旅游”概念以新的内涵,在旅游定位、旅游业主体、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等方面更新观念,这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是政策主导。在平衡各项建设项目时,对旅游建设项目实行倾斜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构建旅游业支持系统和发展平台。第三是规划主导。加强对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逐步改变旅游景点部门林立、各自为政的现状,确保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合理布局。第四是规制主导。旅游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徽旅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执法水平,为旅游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第五是资金主导。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规模,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建立旅游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贴息贷款、旅游水平开发奖励和引导整体旅游宣传及促销等,确保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二)非均衡发展战略
由于交通和区位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条件各异,肥西县内各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参差不齐,各旅游产品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旅游部门应合理规划,有效利用资金和各种资源,走非均衡发展的道路,这是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提高旅游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
非均衡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肥西县内要选择一些旅游资源相对较好和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旅游区域优先发展,突出重点,避免旅游景点过于分散。二是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方面的非均衡发展。肥西旅游应优先开发本县居民市场,加大对本县居民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对本县景区景点的旅游频次,其次是大力开发合肥等周边市县的居民市场。
(三)整体联动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作用。加快发展旅游农业,创造保持优美乡野环境,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体验型农家乐旅游;加快发展旅游工业,鼓励企业重点开发“三河鹅毛扇”、“丰乐酱干”、“高刘白鹅”之类的系列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筑特色突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现代旅游服务市场体系。
与周边景区的共同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利用肥西县的区位、交通优势,与其他区域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联合促销,打破区域壁垒,构筑旅游板块,构建主题突出的旅游功能区,解决旅游资源被分割的问题,谋求共同发展。最主要的是从合肥市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角度,肥西县旅游产业应主动融入其间,成为省城合肥旅游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其次要积极连接皖西、皖北、皖南等省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片区;再次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大旅游带,积极与旅游带内其他城市开展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作用,将肥西打造成长三角旅游带上的重要县。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对旅游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客观上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肥西县旅游发展中,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谋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统筹考虑肥西县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状况,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和利用有足够吸引力的资源,并不断地挖掘潜力,使有限的资源得以长久持续的利用,为今后的深入开发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二要强化对旅游业的管理,规范行业秩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进行合理的引导,运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比如要加强对刘老圩等淮军圩堡文物资源的保护,对紫蓬山等森林资源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切实保护自然资源。
(五)差异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依赖于特殊旅游资源的特色产业,独特性是其存在发展的基本原则。肥西县的旅游资源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应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肥西的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出一些和周围旅游地不同的差异性特色旅游产品,从而树立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旅游形象,从而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扩大客源,增加旅游收入。此外,旅游区应以山水文化旅游为主旨,以生态旅游为基调,进一步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品种,精心策划和打造富有新意、独具特色、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精品,形成肥西县旅游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孙喜国.以旅游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J].奋斗,2014,(9):39-40.
[2] 钱春霞.县域经济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探讨[J].商业时代,2014,(1):126-127.
[3] 黄治雁,刘定定.基于全产业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33-9035.
关键词: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旅游业
特色是经济的第二生命。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微观环境、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构架。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善于研究比较优势,跳出“全面发展”的圈子,围绕一两个优势产业或知名品牌,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做到以特取胜。
旅游业是合肥市肥西县的特色产业,县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资源的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一、“旅游肥西”目标的提出
旅游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能力和就业乘数效应比较高,能够为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解决肥西县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问题。
旅游业较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之比是1:7。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实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带动交通、住宿、饮食、卫生等旅游相关产业乃至肥西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型的产业,能够转变或更新县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打破县域的封闭状态,缩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使肥西县一部分农民转变就业身份和生活方式,有效推进肥西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旅游产业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催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工业旅游活动的开展,传统制造业向旅游产业提供物质保障、配套设备和旅游商品,实现了消费品在产业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比例;游客的城乡间流动实现了产业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大力发展肥西旅游业,能够改变三次产业间资源分配的格局,实现产业的整合。
二、肥西县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肥西县中部有国家森林公园“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东部有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南部有千年水乡古镇三河镇,还拥有星罗棋布的淮军将领圩堡群、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相得益彰。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与省会合肥相邻,面向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肥西交通便利,宁西铁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合铜公路及206国道、312国道穿县而过;县城距合肥骆岗机场仅12公里,距芜湖万吨海轮码头130公里;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
(二)劣势
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足。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活力与竞争力不够,没有打造出旅游精品。肥西县有着以“四大圩堡庄园”为核心的连片的圩堡群,但其独有的淮军文化、圩堡文化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刘老圩(刘铭传故居),历史悠久,富有人文特色,应突出独一无二的“圩文化”,把刘老圩建设成为风貌特色显著、文化气息浓厚的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圩文化核心景区。
旅游产品与市场结构相对单一,特色旅游商品缺乏。自然景色和观光旅游构成了目前肥西旅游的主要形式,缺乏能使游客延长驻留时间的、具有特色的、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的旅游产品,而且具有肥西特色的纪念品也不多。
(三)机遇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为肥西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战略机遇。肥西县是合肥的城郊县,可以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发展平台,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资本转移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广泛的合作,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
省城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休闲度假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肥西县从属于合肥市,占据天时地利,这为旅游业吸引省城居民消费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四)威胁
周边地区的竞争加剧。安徽省内其他市、县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旅游地的竞争非常激烈,比如黄山、九华山、天堂寨等有名的景点,而且这些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相互替代性,旅游产品结构大体趋同,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这对肥西旅游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的行业和部门。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必须各行业、各部门密切配合,但肥西县各行业的发展缺乏优化调整,直接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肥西旅游业发展战略
基于肥西县区位和旅游资源的总量、特点、分布状况、主要客源市场等因素,肥西县旅游产业的定位应该是:发展体验型城郊旅游,把肥西打造成省城合肥市民的后花园;发展商务休闲旅游,把肥西打造成华东知名商务休闲目的地。
(一)政府主导战略
第一是观念主导。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的旅游观取代传统的旅游观,要赋予“旅游”概念以新的内涵,在旅游定位、旅游业主体、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等方面更新观念,这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是政策主导。在平衡各项建设项目时,对旅游建设项目实行倾斜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构建旅游业支持系统和发展平台。第三是规划主导。加强对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逐步改变旅游景点部门林立、各自为政的现状,确保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合理布局。第四是规制主导。旅游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徽旅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执法水平,为旅游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第五是资金主导。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规模,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建立旅游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贴息贷款、旅游水平开发奖励和引导整体旅游宣传及促销等,确保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二)非均衡发展战略
由于交通和区位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条件各异,肥西县内各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参差不齐,各旅游产品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旅游部门应合理规划,有效利用资金和各种资源,走非均衡发展的道路,这是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提高旅游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
非均衡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肥西县内要选择一些旅游资源相对较好和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旅游区域优先发展,突出重点,避免旅游景点过于分散。二是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方面的非均衡发展。肥西旅游应优先开发本县居民市场,加大对本县居民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对本县景区景点的旅游频次,其次是大力开发合肥等周边市县的居民市场。
(三)整体联动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作用。加快发展旅游农业,创造保持优美乡野环境,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体验型农家乐旅游;加快发展旅游工业,鼓励企业重点开发“三河鹅毛扇”、“丰乐酱干”、“高刘白鹅”之类的系列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筑特色突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现代旅游服务市场体系。
与周边景区的共同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利用肥西县的区位、交通优势,与其他区域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联合促销,打破区域壁垒,构筑旅游板块,构建主题突出的旅游功能区,解决旅游资源被分割的问题,谋求共同发展。最主要的是从合肥市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角度,肥西县旅游产业应主动融入其间,成为省城合肥旅游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其次要积极连接皖西、皖北、皖南等省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片区;再次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大旅游带,积极与旅游带内其他城市开展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作用,将肥西打造成长三角旅游带上的重要县。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对旅游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客观上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肥西县旅游发展中,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谋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统筹考虑肥西县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状况,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和利用有足够吸引力的资源,并不断地挖掘潜力,使有限的资源得以长久持续的利用,为今后的深入开发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二要强化对旅游业的管理,规范行业秩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进行合理的引导,运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比如要加强对刘老圩等淮军圩堡文物资源的保护,对紫蓬山等森林资源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切实保护自然资源。
(五)差异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依赖于特殊旅游资源的特色产业,独特性是其存在发展的基本原则。肥西县的旅游资源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应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肥西的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出一些和周围旅游地不同的差异性特色旅游产品,从而树立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旅游形象,从而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扩大客源,增加旅游收入。此外,旅游区应以山水文化旅游为主旨,以生态旅游为基调,进一步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品种,精心策划和打造富有新意、独具特色、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精品,形成肥西县旅游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孙喜国.以旅游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J].奋斗,2014,(9):39-40.
[2] 钱春霞.县域经济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探讨[J].商业时代,2014,(1):126-127.
[3] 黄治雁,刘定定.基于全产业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33-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