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彬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
  10年前网络交易在国内刚刚兴起。
  对,10年前我还停留在构思阶段,那时候没多少人买艺术品。中国当时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真正财富积累是过去这10年城市化所带来的。1999年的中国首富是刘晓庆,她当时的总资产是1个亿,但是去年,中国首付宗庆后的总资产将近1000个亿,这十年翻了1000倍。所以说10年前卖艺术品不太靠谱,10年之前应该做媒体,告诉大家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未来的生活方式。
  02 |
  所以您当时做了网站?
  肯定没这么有远见,那个时候做媒体还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你能够输出资讯,另一方面也能挣钱。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得产品化,中国艺术圈是最缺产品经理的行当,太OUT了,在欧美的艺术品市场上有非常成熟的一套体系,比如村上隆,他就是一个产品线,他有高档次的作品,也有中低端的,他更多卖的是低端产品,占据了他70%的收益。一张村上隆的版画在欧美市场大概800~1500美金,其实这在欧美就是低端消费品,那边有这样的消费环境。
  03 |
  您在做网站之前有没有相关的经验?
  我就是网络特长生,我相信所有的新技术一定会改变旧世界。
  04 |
  在实施的过程中,技术上有没有限制你的地方?
  没有,世界是靠想象力推动的,你能想到的我相信技术都能够实现,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传统的艺术行当就在于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特别是中国的艺术行业很保守,画廊老说,我生意不好是拍卖行抢了我的生意,是因为政府不扶持我,这种怨妇心理没有用,最重要还是有想象力。
  05 |
  HIHEY跟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是?
  我们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平台,任何艺术家只要交1100块钱年费就能跟我们合作,门槛很低,HIHEY能帮你实现推广和销售,包括不仅限于拍卖、零售,还有线下展览,以及App各种推广。今年Apple公司的新ipad户外广告就与HIHEY.COM合作,在全国25个城市的公交地铁户外广告推广“HIHEY新兴艺术家”,这种新模式地推广对艺术家是极好的,并且全部免费。
  06 |
  但是这种推广不是所有合作艺术家都能享有的吧?
  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它的输出形式不限,传统画廊唯一的输出形式就是做展览,做完展览出画册,画册也出不了几本,发来发去还是发在798,但是互联网不一样,HIHEY上可能会有四川自贡县县人民医院里的人来看你的作品,也会有深圳福田某个区的一个1988年出生的小公务员来买你的作品,德意志银行的大中华区行长说不定正在你的作品页面上放大浏览细节。互联网是很开放的,它有各种入口,我们网站上每件作品一年的平均点击量在2000左右,高的话有好几十万,总比搁在床底下强。
  07 |
  有没有出现过货送到了买家不想要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们卖了将近3000件作品,只有1单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质量问题。是一幅油画,艺术家画完之后溅了一层东西,后来修复了一下给买家还了回去。
  基本上不会遇见这个问题,因为艺术品在网上看没有实物好,网上只是一个图片,就跟你在淘宝买东西一样,最重要的还是对艺术的期待和惊喜。
  08 |
  可是淘宝上有很多靠想象淘货的买家。
  艺术品的图片会比实物要次一点,光看图片感受不够直观。有买家买了长3米,宽2米的画,拿到实物就觉得这么大才2.8万,他会觉得钱花得特别值,其实经常会给客户惊喜。
  09 |
  成立之初的第一场拍卖的成交情况您还满意吗?
  第一场拍卖很满意,开市的第一天早上10点钟,头1秒就卖出第1件作品《红城记》,成交价3.8万,买得很划算,长2米,宽1.5米,画得特别细,现在价格翻了一翻。这个艺术家在我们推广他之前没什么名气,第一年在我们网站上大概卖了五六件作品,后来被很多画廊发现了,大概有三四个画廊要代理他。
  10 |
  他被画廊代理之后,画廊会限制他在你们的平台上销售吗?
  在一段时间之内这个艺术家很膨胀地告诉我们不合作了,他的内心还是觉得你档次不够,你是个网站。事实上他和画廊合作之后,画廊卖不掉,最后画廊还是得搁到我们这卖,代理他的那几家画廊对他说,要不你还是从HIHEY这卖。
  11 |
  您在团队建设方面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一定要相信年轻人,不要相信权威和经验,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错误的雇佣了一些在传统领域很成功的人,他老告诉我巴塞尔是这么干的,保利、佳士得是这么干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年轻人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工作经验,缺乏混社会的油性,但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因为你的过去多少沉重,而是因为你对未来有多信仰。
  12 |
  在您的构想里这个平台的将来是一个什么样子?
  做一个10亿美金的公司,能够为整个艺术行业提供基础服务,为更多的新藏家提供方便快捷的发现艺术的机会,帮助买家节约时间。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所有的艺术家,可以通过销售作品获得继续创作的动力,维持艺术梦想。
其他文献
与之相对,每年十月,在东京举行的两大设计周活动——“东京设计师之周”(Tokyo Designers Week)、“设计潮流东京”(Designtide Tokyo),则更多地放眼于国际,关注并探讨着海外及本国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周”这一体制在日本的存在特征。  与很多国家的设计周、设计节活动不同,在日本的此类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参与。设计周的发起和运营者大多源于民间
期刊
在伦敦街头,处处可见红色的电话亭,红色双层大巴也曾担负着公共汽车的重任,但因其原有设计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欧盟国家排放标准,双层巴士在伦敦街头完成了最后巡礼。“设计的核心是人”是伦敦人谋求营建绿色低碳城市未来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重点之一。  消费的设计  在伦敦举行的2013产品设计和创新大会举办了一个有关循环经济的论坛,主持论坛的产品设计机构德西摩鲍威尔公司负责人克里斯·舍温(Chris Sherw
期刊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民国艺术,品名士风流,可算流行;看百年前的同胞如何鲁莽而勇敢地进行着现代文明的创造与接轨,可算精神交流。  昨天是今天的镜子。摄影则是镜子一般的生活存照。而对于时间上并不遥远的民国,当代人却有着比之唐宋明清更为遥远的距离。这中间隔着的几十年,有着一层难以穿越的屏障。北大教授陶孟和在《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里说:“闪开这层恶心的尸气、扔掉那些写满传奇的史书,翻呀翻、翻呀翻,历史老人的
期刊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有一段这样写:“母亲叫我剪桑叶,要照她的样一把理齐了剪得细,因为乌毛蚕还嘴巴小。她教我溪边洗白菜,要挖开菜瓣洗得干净,上山采茶,要采干净了一枝才攀另一支来采。”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的心早已挪到厨房去了,那里炖着一锅极为磨蹭的汤,在我看来一切都因为砂锅的龟速,我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煮汤是否得换成高压锅。  前些天一个朋友兴致匆匆跟我讲,他买了一个自动炒菜锅,“你知道多神奇嘛,有了这
期刊
曾轰动北京戏剧界的话剧《卤煮》,8月在上戏剧院演出3场。这部被称之为“近几年最值得买票进场观看的话剧”,是编剧和导演黄盈的北京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与《枣树》、《马前马前!》有着一脉相承的叙事结构。《卤煮》以北京名小吃卤煮为题材,浓浓的“京味儿”刺激着观众的胃口。  《卤煮》说的是北京一家百年老店“何记卤煮”跨越三十年的故事。七十多岁的何老掌柜做的卤煮用料讲究、汤头醇厚。尽管小店只有三张桌子,几十年里
期刊
毛姆教人读书,强调一点:“凡是你觉得没有趣味的书,就没必要读。” 对于都市求生者,此为真理。白天大量有效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上下班高峰占去三两小时,吃饭聊天再追加三两小时,回家做沙发土豆追剧集又去了四五小时,睡觉都无时间,更何况留给自己些许安静的阅读时间?若一本书读时痛苦,读后更无甚收获,简直是变相自杀。  《一个一个人》,就封面(其实根本没有封面)而言,在网店见到往往不会点进去看详细,扫过也无印象
期刊
春拍的争夺战在这个瞬间就热起来的5月打响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纷纷亮出精品,其中保利带来的傅抱石巨制《云中君和大司命》底价过2亿元,堪称今春最贵拍品。已经落幕的嘉德春拍取得了总成交额26.48亿的成绩,也给今年的艺术市场带来更多信心,不过,今年市场的整体走势能否像天气一样还很难说。  场上抢得最激烈的,场下说得最多的都是非常稀缺的精品,即所
期刊
01 |  如果要实现您所说的全面的服务,技术上的难点在于?  因为有些技术是我们核心的东西,不方便透露太多,但是首先技术上要保证我们的服务是顺畅的,比如现场的拍卖要做到无延时,支付要方便快捷。  02 |  公司技术人员和艺术方面专业人人才的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我们现在的员工差不多100人,技术人员的比例还是站的比较大,因为我们这个平台科技的成分比较重。  03 |  易拍全球2010年12月
期刊
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某高校招聘教师,面试官对讲得兴高采烈的应聘者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请解释一下什么是自由?”,据说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时却把应聘者给问傻了。  若为自由故,勇士的爱情和生命皆可抛,但是何为自由呢?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是“地之灵”理论的拥护者,认为某个大陆都有独特的地之灵,祖国和家乡就是每一个民族被某一特定的地域吸引之地,他在论述“地之灵”的时候,也论述了自由:“人们自由的时候是当他
期刊
Josep Puigmartí:  The Artist Vagrant before, Now a Fashionable King  2013年5月8日下午3点,北京阴雨绵绵,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准时开幕的西班牙艺术家约瑟普·布歌马尔蒂个展——“眼睛的艺术”,是中国和西班牙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早在2005~2006年,布歌马尔蒂就已在广州、上海举办展览,为中国观众带来别树一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