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食物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有一段这样写:“母亲叫我剪桑叶,要照她的样一把理齐了剪得细,因为乌毛蚕还嘴巴小。她教我溪边洗白菜,要挖开菜瓣洗得干净,上山采茶,要采干净了一枝才攀另一支来采。”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的心早已挪到厨房去了,那里炖着一锅极为磨蹭的汤,在我看来一切都因为砂锅的龟速,我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煮汤是否得换成高压锅。
  前些天一个朋友兴致匆匆跟我讲,他买了一个自动炒菜锅,“你知道多神奇嘛,有了这种自动炒菜锅我才不需要会做饭的老婆啦,超市都有现成切好配好的菜,只管倒进去,再倒上油盐酱醋,把锅盖一关,几分钟后菜就炒好了。”我问他自动炒菜锅炒出来的菜口味如何,他撇了撇嘴,“还不错的”,说完又补充一句,“主要是省时间嘛!”
  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没有耐心做食物了呢?如果是我自己在家,我肯定是用速食燕麦做早饭,因为它真的很方便,开水一冲几十秒就可以搞定,再用煮蛋器煮几个鸡蛋就得了。那种有自己熬的粥,自己做的煎鸡蛋葱油饼阳春面的早饭,永远是我下一次再下一次的决心。如果非要烧菜呢,番茄炒鸡蛋一定是不由自主的头号选择。
  在我的故乡,家家户户自己做腊货过年是大概千百年来的风俗,而香肠又是腊货的主力军,入了冬以后,随便扫一眼各家各户,阳台上一定都排着一连串几十上百根的冒着油绷着脸的香肠大军,牛肚猪舌鸭胗也夹杂其间,像是来活跃气氛的文工团。
  做香肠很有讲究,最好是用猪大腿,这种肉有筋道。把猪腿上的肉都剔下来,细细地切成薄片,这种时候往往很需要耐心了,记得小时候做香肠是亲戚几家合一起做,各家的女人们都上阵,屋子里都是刀和砧板亲密接触的声响。这种活计往往需要耗费一整天,到了黄昏日落,切好的肉终于被拌上盐和白酒,再一点点灌入肠衣里。
  每年做香肠都是要循着节气而来的,我家乡所在的南方丘陵地带常年温暖湿润,一般只有入了冬才会有适合香肠晾晒的干爽气候,据说冬至前后的气候条件又是最好的,一年中大概也只有这段时候,每家的主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香肠晒出去,而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大概也是去看望一下他们的香肠,是不是冒油了,是不是有了香味。如果某天突然刮风下雨,那么一定有许多人赶着乌云密布回家——收香肠,就为了来拜年的亲朋喝完过年酒,道过恭喜发财,再夸一夸自家的这碟腊货。做香肠真是不能急的事情,记得我那急性子的外婆,有一年还是极早极早的时候,估计北风还没怎么刮,她家的阳台上就挂出了香肠,后来被笑称肯定摘了全市做香肠的头一号,香肠晒出来后,连续数天的西南风令她的整整几十斤香肠都腐坏扔掉了。
  在我故乡,过年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就是做米酒,做酒这件事情说起来比烧一桌子菜简单多了,但是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等到好酒。很多人家一般都是过年前几个月开始酿酒,等到几个月后过大年,那时候的米酒是青白色的,入口清甜。而真正的好米酒那么早可喝不到,米酒放到第二年会变成黄色,到了第三年,米酒就变成赤色了,像葡萄酒一样的赤,像玛瑙一样的红。这种家常的酒让人觉得就像田间地头的乡下丫头,若是放到深闺呆久一些,大概也会有那么一点大小姐的沉静又娇美的姿态吧。
  我外婆是个泼辣爱热闹的湖南女人,她常常定期在家里号召饭局,清明要做艾米果,端午做粽子,立夏做米粉肉,老人家对每个节气都会有提前的计划。记得从前到了田螺肥美的季节,外婆是要组织全家人来一天的“田螺宴”的。田螺必须提前好几天买回来养着,好几大盆,放一点芝麻油,田螺就会出来冒泡把泥沙吐干净。当然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还是看“杀田螺”,这件事通常由大舅去做,他有一副专门杀田螺的铡刀,把田螺“摁”在铡板上,手起刀落,咔嚓一声田螺的尾部就剪掉了。煮田螺也是要费时间的事情,用八角桂皮干辣椒等各种料材煮,煮到天色将晚才能出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田螺们,让那时候的那个小孩,在许多天都被期待和馋虫塞满了。
其他文献
我发了条招编辑的微博: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招聘,见了无数的小伙姑娘,想要TA来的不在北京,在北京的不愿意来望京,在望京的很介意当编辑,想当编辑的还是学生,不是学生的都去考研了,号称史上最难就业的2013啊,请天赐个编辑。  果然,很多小伙姑娘主动找上门,要求当编辑。  这两个礼拜,正经被人事部门约来面试的一打年轻人中,有两位姑娘让我感慨颇多。  辣妹子辣的小胖是湖南长沙人,全部特征幻化成一个字,就是大
期刊
“跨界”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并不只是媒体热炒的概念,也映射着人们的生活需求。跨界不仅仅是跨学科、跨领域甚至跨文化的新成果,产生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正在转换和探索的过程,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也是原有的评价体系无法立即给予全面的定义的。  正如艺术家蓝正辉所言:“跨界的目的就是找到新的感觉,就是为了找到新的突破点,所以跨界不是坏事儿。”  跨界艺术实验像个系统工程,
期刊
数年前,“人体世界”艺术巡展轰动全球,由于在作品中使用了尸体争议不断,死者为大的观念使得创办人,德国解剖学家冯·哈根斯官司缠身。时至今日,“身体”一词变成流行的学术术语见诸报端。五百多年前,达芬奇带着同样的目的开始探索这个隐秘的领域,最近作为大师笔记收藏重镇的温莎皇家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一批由他创作的30幅人体解剖素描,对比现代的医学扫描图像和人体模型,人们惊异于它们的精确。达芬奇的时代,近代解剖学刚
期刊
今年9月北京城最热的地方是哪儿,798、草场地还是大栅栏?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于9月26日拉开帷幕。2013年4月,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的“中国设计,世界看见——2013北京-米兰姊妹设计周互访活动”的预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原创家居的别样精彩的同时,也令人们对9月的设计周有了更多的期待。从北京国际设计周筹备办副主任曾辉那里了解到:“今年的设计周主体板块不变,时间不变,内容更丰富,更注重品质,重点是
期刊
德国人在制造、制作方面尤为严谨,因此“刻板”、“死板”也常被用来形容德国人性格。听到“德国”,“哲学”可能是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可是足球和运动、汽车和精密制造业、音乐和啤酒在德国也同样出名。慕尼黑的啤酒和1860足球队,科隆的大教堂,汉堡的港口和汉堡大学,汉诺威的展览会,法兰克福频繁的国际活动。可以说,公众对德国的了解是片面的,更不用提德国的设计。  一方面,德国以工业设计而出名,德国人理性
期刊
日前,米兰商务参赞谴责杜嘉班纳(D&G),“意大利不需要D&G这样的逃税者在国际上代表我们”。这一言论引起D&G两位设计师杜梅尼科·多尔奇(Domenico Dolce)与斯蒂芬诺·嘉班纳(Stefano Gabbana)的不满,他们决定将米兰市内包括酒店、咖啡店与精品店在内的所有店铺关闭三天。目前参赞对于自己的“狂言”已经道歉,但是时尚圈的愤怒还在蔓延。可见设计在米兰的重要性。  从空中森林到买
期刊
巴黎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的时尚之都,更多的是街头的唯美与细腻感触,戴高乐机场的那句话“Tout le monde reve de Paris”(全世界都梦想巴黎)不是夸口。正如9月初巴黎家具家饰展的主题“Vivant”,意即生活、活力。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在巴黎是种风尚。  跟单员先生  百货商店香水柜台后面售货员所穿的时髦小黑裙可能价格不菲,超市的蔬菜每天都摆放的很具有艺术感,糖果会用烫金贴纸和丝带
期刊
与之相对,每年十月,在东京举行的两大设计周活动——“东京设计师之周”(Tokyo Designers Week)、“设计潮流东京”(Designtide Tokyo),则更多地放眼于国际,关注并探讨着海外及本国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周”这一体制在日本的存在特征。  与很多国家的设计周、设计节活动不同,在日本的此类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参与。设计周的发起和运营者大多源于民间
期刊
在伦敦街头,处处可见红色的电话亭,红色双层大巴也曾担负着公共汽车的重任,但因其原有设计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欧盟国家排放标准,双层巴士在伦敦街头完成了最后巡礼。“设计的核心是人”是伦敦人谋求营建绿色低碳城市未来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重点之一。  消费的设计  在伦敦举行的2013产品设计和创新大会举办了一个有关循环经济的论坛,主持论坛的产品设计机构德西摩鲍威尔公司负责人克里斯·舍温(Chris Sherw
期刊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民国艺术,品名士风流,可算流行;看百年前的同胞如何鲁莽而勇敢地进行着现代文明的创造与接轨,可算精神交流。  昨天是今天的镜子。摄影则是镜子一般的生活存照。而对于时间上并不遥远的民国,当代人却有着比之唐宋明清更为遥远的距离。这中间隔着的几十年,有着一层难以穿越的屏障。北大教授陶孟和在《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里说:“闪开这层恶心的尸气、扔掉那些写满传奇的史书,翻呀翻、翻呀翻,历史老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