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动参与环境 主动参与途径
未来社会的人才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而主体性与创新性又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变化日新月异的课程,而学校教材和设备等往往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往往迟后很难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因此,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下面我从十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意识和培养学生主动汲取信息技术中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环境
1、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内在需要,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学期开始时,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所讲课程统盘考虑,然后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
(1)针对所讲课程内容为学生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并在第一次课上就把目标告诉学生。比如,我在讲POWERPOINT之前,先演示一个自制的既实用又美观大方的文稿,再演示几个上届学生编的比较优秀的文稿。然后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时也得上交一份。当他们享受着这美观实用的文稿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一类是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类内容才能对所学课程有基本的了解,这类内容宜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类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我采用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三类是利用第二类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难点部分,对这类问题,以教师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由于学生已学会操作WORD、EXCEL,我就把POWERPOINT特有的一些概念、功能等作为第一类,由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学习。我把设计演示文稿综合应用这一块,作为第二类,由学生自学为主。把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如插入声音,及对声音的处理等,作为第三类。
(3)规划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设计到“任务”中。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新知识、新功能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隐藏在任务的背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下来。例如,让学生去设计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各种操作。
(4)设计“任务”时,考虑个体差异
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要给不同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学习的出发点和结果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应有弹性。比如,让学生去处理图片时,我特意安装各种现成图片和PHOTOSHOP和SNAGIT(一种简单抓图软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挥。这样做,还让学生明白了软件是多种多样的,是学不完的,只有善于自学,才是最好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PHOTOSHOP埋下学习动机。
2、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人际环境。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動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给他们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比如学生在图片处理时,一个学生用“剪贴画”中的“舵”进行创作,最后做得还比较好,虽然这个图片是现成的,看似不如那些用PHOTOSHOP、SNAGIT的会创作,但我还是表扬了他,这样既增强了那些没有余力自学SNAGIT、PHOTOSHOP的学生,同时还激励了全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途径
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最终通过独立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和技能得以内化---吸收、外化---表达。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排个体自主学习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设计演示文稿之前,引导学生首先要考虑演示文稿所表现的主题、结构、样式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尝试如何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善于独立思考。
2、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演示文稿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演示文稿一无所知,到认识演示文稿,了解设计的基本方法,从而去设计,完成对演示文稿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3、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组内部,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他们互相激励、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看懂的、会做的,教师一定不要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让学生自愿按兴趣分组,比如,艺术组、音乐组、网迷组等,然后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网页。这样,每个学生都会饶有兴致地进入角色,他们除了应用学过的知识外,还会搜集其它有关资料来设计。上次,我把任务交给学生,他们除了极力搜寻资料外,还玩起了“PHOTOSHOP”、“录音机”。当我问他们怎么这么能干时,他们不无得意地说,向某某同学学的,向哪一本书学的,向网上学的等等。可见,这种方法,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培(下转第35页)(上接第66页)养了汲取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就该具备这种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了任务时,我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当他们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们脸上展现。这时,抓住契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会主动地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便使他们的作品是最棒的。
5、作品评价
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否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能否善于汲取新知识、新技能为标准。
评价方式:可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评价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教师进行总结式评价,以起到主导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寻找学生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進入主体角色
无论是任务性设计,参与实践,还是协作性学习,作品评价,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去学习,并且会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最终要求。例如:当学生学习完POWERPOINT后,让班级成立一个主页。学生就会非常活跃,极力去构思,极力去搜集资料。这时,一个个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每一节课都在解决问题中过去,既紧张又快乐。这时,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动参与环境 主动参与途径
未来社会的人才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而主体性与创新性又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变化日新月异的课程,而学校教材和设备等往往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往往迟后很难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因此,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下面我从十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意识和培养学生主动汲取信息技术中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环境
1、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内在需要,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学期开始时,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所讲课程统盘考虑,然后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
(1)针对所讲课程内容为学生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并在第一次课上就把目标告诉学生。比如,我在讲POWERPOINT之前,先演示一个自制的既实用又美观大方的文稿,再演示几个上届学生编的比较优秀的文稿。然后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时也得上交一份。当他们享受着这美观实用的文稿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一类是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类内容才能对所学课程有基本的了解,这类内容宜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类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我采用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三类是利用第二类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难点部分,对这类问题,以教师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由于学生已学会操作WORD、EXCEL,我就把POWERPOINT特有的一些概念、功能等作为第一类,由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学习。我把设计演示文稿综合应用这一块,作为第二类,由学生自学为主。把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如插入声音,及对声音的处理等,作为第三类。
(3)规划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设计到“任务”中。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新知识、新功能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隐藏在任务的背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下来。例如,让学生去设计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各种操作。
(4)设计“任务”时,考虑个体差异
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要给不同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学习的出发点和结果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应有弹性。比如,让学生去处理图片时,我特意安装各种现成图片和PHOTOSHOP和SNAGIT(一种简单抓图软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挥。这样做,还让学生明白了软件是多种多样的,是学不完的,只有善于自学,才是最好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PHOTOSHOP埋下学习动机。
2、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人际环境。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動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给他们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比如学生在图片处理时,一个学生用“剪贴画”中的“舵”进行创作,最后做得还比较好,虽然这个图片是现成的,看似不如那些用PHOTOSHOP、SNAGIT的会创作,但我还是表扬了他,这样既增强了那些没有余力自学SNAGIT、PHOTOSHOP的学生,同时还激励了全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途径
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最终通过独立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和技能得以内化---吸收、外化---表达。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排个体自主学习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设计演示文稿之前,引导学生首先要考虑演示文稿所表现的主题、结构、样式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尝试如何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善于独立思考。
2、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演示文稿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演示文稿一无所知,到认识演示文稿,了解设计的基本方法,从而去设计,完成对演示文稿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3、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组内部,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他们互相激励、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看懂的、会做的,教师一定不要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让学生自愿按兴趣分组,比如,艺术组、音乐组、网迷组等,然后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网页。这样,每个学生都会饶有兴致地进入角色,他们除了应用学过的知识外,还会搜集其它有关资料来设计。上次,我把任务交给学生,他们除了极力搜寻资料外,还玩起了“PHOTOSHOP”、“录音机”。当我问他们怎么这么能干时,他们不无得意地说,向某某同学学的,向哪一本书学的,向网上学的等等。可见,这种方法,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培(下转第35页)(上接第66页)养了汲取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就该具备这种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了任务时,我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当他们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们脸上展现。这时,抓住契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会主动地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便使他们的作品是最棒的。
5、作品评价
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否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能否善于汲取新知识、新技能为标准。
评价方式:可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评价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教师进行总结式评价,以起到主导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寻找学生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進入主体角色
无论是任务性设计,参与实践,还是协作性学习,作品评价,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去学习,并且会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最终要求。例如:当学生学习完POWERPOINT后,让班级成立一个主页。学生就会非常活跃,极力去构思,极力去搜集资料。这时,一个个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每一节课都在解决问题中过去,既紧张又快乐。这时,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