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强制法实施背景下工商部门行政强制的几点认识天津市工商局滨海新区分局

来源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关系重大。结合《行政强制法》的内容和执法实践,本文拟对《行政强制法》实施背景下的工商部门行政强制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控权”的法律精神
  英美法系因强制措施多属于司法制度的内容,所以没有“行政强制措施”的对应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如德国《联邦行政执行法》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执行法》都将行政强制措施(也称“即时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区别,强调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定性。
  在我国,1989年《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二项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二项先后引入了“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列举了限制人身自南、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内容。《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作出了明确解释,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该法第十条采用法律保留的方法来控制行政强制设定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要依法设定,且法律对设定权进行了法律保留,而法律保留的目的是控制权利,即“控权”。在工商部门的执法实践中,存在与“控权”基本精神不一致的内容,如《天津市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等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定了“责令被申请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采取封存、扣留等措施”等内容。理解了《行政强制法》控权”的立法目的,即便有些规范性文件没有被清理,我们仍可以辨别其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可以实施。
  二、正确把握“慎用”的法律原则
  《行政强制法》凸显了“慎用”行政强制精神,即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这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为更好地贯彻执行《行政强制法》,在工商执法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在不影响实现行政管理目的情况下,能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就不要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工作原则,即“慎用”行政强制措施。
  对于工商部门来说,“慎用”,有助于工商部门在具体执行工商法律、法规的内容时,把握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尺度。特别是在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更具有指导意义。如实践中《商标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查封、扣押的法条依据都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附加条件,如“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涉嫌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其他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棉花”、“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以及违法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先前对于附加条件的理解和把握,是工商系统各个执法机构根据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行政强制法》出台,规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用“控权”的基本精神去分析行政强制措施依据的有效性,用“慎用”的基本精神把握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必要性。例如《商标法》对查封、扣押的附加条件为“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那么以下条件独立存在时,递进式地触及了“有证据证明”的这一标准底线。1.注册商标权利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现场鉴别。2.执法人员能够通过现场对比,区别真品和侵权商品。3.当事人(有经营主体资格)未履行查验义务,不能提供其销售商品的合法来源材料。不同的执法人员会对上述哪个条件是满足“有证据证明”的底线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执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这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与否都有可能被追究行政责任的情况下,更应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准确把握法律适用原则,依法作出决定,特别是需要依法作出能够在法律条款框架下毫无瑕疵的处理决定。
  三、掌握相关规定,调整执法程序
  《行政强制法》关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时限、权限、程序的规定中,有的与工商行政执法现行的程序规定不一致或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新要求。应当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及时调整工商执法程序,特别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执法主体资格
  《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这是对执法主体的严格要求。在执法实践中,工商部门中的其他编制干部、试用期干部等未取得执法资格的干部不能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二)履责证据固定
  《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规定了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其中第六项“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的内容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没有要求的,因此需要在工商执法工作中通过现场笔录等法律文书对“听取”程序的履行进行证据固定。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采取措施查封、扣押的,还应当告知当事人查封、扣押的期限,因此需要通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对“告知”进行证据固定。
  (三)相关期限和告知义务
  《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查封、扣押期限不超过三十日,并可延期三十日的时限,规定了延长期限应当另行制作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同时规定了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明确期限并书面告诉当事人。上述期限和两类告知义务是《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没有要求的,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应当注意调整。
  (四)依法履行实施或解除程序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和解除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多与工商执法工作相关,如第二十八条第四项规定了“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屑满”应当及时解除查封或扣押,是对《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的“自动解除”的修正,应当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处理。
  (五)慎重选择适合的保管人
  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工商部门委托第三人保管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损失的,工商部门“先行赔付”,因此在委托保管时,要选择适合的保管人,有效降低工商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时的执法风险。
  (六)关注查封、扣押措施的现场实施
  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如当事人不在场,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即便能够确定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并有见证人在场,也很难实现送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的要求,这个规定在理论上行得通,实践中很难操作,值得在执法过程中加以关注。在执法实践中,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能否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问题,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当从只有出现了《行政强制法》规定的“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并较为紧急的才可以实施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如果遇到现场人员欺骗执法人员,不承认涉案物品是自己物品的,只要有 证据证明物品是现场人员的,就能以现场人员为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同时要有见证人,并制作现场笔录记录情况。
  四、优化工作程序,加强执法监督
  配合《行政强制法》的实施,工商部门需适当调整法律文书的相应内容,以确保工商行政强制措施合法、有效。可以文书调整为契机,将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监督工作与扣押(留)物品“公务仓”管理制度进行无缝对接,更好地加强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监督、如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工商局扣押没收物品保管处理办法》中已规定了执法办案机构将扣押(留)的财物要送公务仓统一管理,公务仓由办公室(或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负责登记保管,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至少应该是一式两份,交当事人一份,办案机构留存一份。为加强执法监督,可以要求执法办案机构将扣押(留)物品在指定时间内送交公务仓。执法办案机构同时出示通知书,并由公务仓管理人员在通知书指定位置(如在通知书中另行设置的“公务仓情况”栏内或者通知书送达回证的“备注”栏内)写明入库时间,法制机构就可以在案件核审时,直接审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时间和涉案财物的入库时间等相关情况,便于进行执法监督。
  五、建立相应制度机制,提高行政强制执行效率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基本一致。通过本条规定可以看出行政强制执行的范围不限于行政处罚决定,还包括具有可执行内容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以前,工商行政处罚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执行的费用较高和执行的效果较差。《行政强制法》免除了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费用。而对于执行的效果,还需要工商部门与人民法院沟通,建立相关执行工作制度,确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提高行政强制执行的工作效率。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部门应在当事人复议或诉讼救济权期满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里有两个时间问题应当引起工商执法人员注意。一是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工商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履行催告程序,并留存相关证据。催告期为十日,因此要提前催告,不能催告期未满就申请强制执行或催告期满时已超过了三个月的期限。二是工商部门决定当事人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期限不宜超过上述期限。目前有观点认为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属于时效中断或者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的逾期申请的“正当理由”,但毕竟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各地区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态度也不统一。正因为如此,有关行政部门已出台规范性文件进行规范。为降低执法风险,应该注意上述期限的限制,确定当事人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的日期。
  总之,《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执法部门来说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尤其如此。“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工商部门要将学习和落实《行政强制法》作为法治工商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行政强制措施规范,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做《行政强制法》的维护者和执行者。
  责任编辑:邢淼
其他文献
《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施行。该法的实施将对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带来重大的影响。笔者结合学习体会,谈谈工商部门在《行政强制法》施行后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对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案件是否应当在六十日内作出处罚决定  《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
期刊
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行政强制法》作为一部规范行政强制设定和实施的法律,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具有同等性质,都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行政强制法》施行后,工商执法工作中涉及的行政强制措施都必须严格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实施。本文仅从强制措施的期限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该法对工商执法的影响。 
期刊
工商文化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国家赋予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能过程中逐步积淀、孕育、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尊崇的义化成果。在丁商文化的引导培育下,工商人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凯歌。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服务对象,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推进工商文化建设,就是让工商人有价值、有希望、有品位,让服务对象有温馨、有保障、有尊严,是一项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工商文化建设
期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在制度层面,作为行政强制方面的基本法律、行政行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行政强制法开创了行政强制综合立法的立法体例,使行政强制在法律层面得到了全面统一规范,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行政法律
期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工商职能,有效监管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工商部门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闽清实际,对当前农资市场现状及监管难点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农资市场长效监管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资市场现状及监管难点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资市场逐渐放
期刊
“傍名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用语,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一般是对各种仿冒名牌行为的泛指。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打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工商监管视野下的“傍名牌”现象是指擅自将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多种方式在市场上使用,制造市场误认、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其他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傍名牌”现象大量存在
期刊
一、产业高端化的成都优势及定位  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化是成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适合成都区情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一)区位条件优势  国务院已明确批准在成都设立“天府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更加突出了成都是西部的“两枢纽三中心”的定位。从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实际发展效果来看,成都不但是西南的交通、信息
期刊
行政强制执行作为保障行政机关具体行政决定得以有效履行的最终措施,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然而,行政强制执行在工商实践中却有执行弱化的趋势,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工商局行政处罚案件为例,该局近三年查办各类案件近6000宗,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不超过10宗,即使申请强制执行,效果也不理想,多以无法执行或部分执行为终结,完全执行的案件几乎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对行政强制执行有关
期刊
2011年6月30日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强制法》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并称为行政立法三部曲,它的通过与施行,标志着我国在行政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保障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行政强制法》旨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工商机关作为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
期刊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成熟的市场信用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非信用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潜在隐患。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信用主体角度来看,市场信用体系南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整合而成。其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而最关键、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是企业信用。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发展与工商行政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