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新形势下部队开展红色文化培育,除依靠部队自身力量外,还要充分整合社会、家庭的资源,积极探索“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培育体系,从突出正面教育、运用驻地资源、借助亲情情怀等方面持续研究,力求形成“三位一体”的整体育人合力,有效激发官兵献身使命、忠于使命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增强红色文化;合力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是履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培育“两不怕”精神的客观需求。新形势下进行红色文化培育,除依靠部队力量外,还要充分整合社会、家庭的资源,构建“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培育体系,形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合力,激发官兵献身使命、忠于使命的动力源泉。本文结合本单位以及兄弟单位的做法,进行持续探索和总结,以期有借鉴意义。
一、突出正面教育,增强红色文化的“向心力”
正面教育在红色文化培育中发挥了统领作用,尤其是针对学员处在思想爬坡阶段,具有可塑性强等特点,需要持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培育,这样才能做到使红色基因星火燎原、代代相传。
一是区分专题抓好大教育。着眼有效发挥政工干部的联合育人优势,通过设立“大讲堂”等形式,安排副团以上的领导、教研室主任上大课,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强军目标、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授课,确保红色文化始终与宣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嵌入一体,不断创新发展。
二是军内互动抓好传统教育。运用学院“三到一长期”教学育人基地、优秀士官“讲武堂”,邀请驻地军分区干休所革命前辈来队答疑释惑等形式,把抽象的思想理论、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鲜活化,引领官兵自觉校正人生观价值观,提振新兵精气神。
三是灵活指导抓好随机教育。要将培养“四有”军人融入教学全过程,结合新时期新阶段官兵知识、年龄结构和学员(兵)个体特征,安排基层政工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帮助妥善化解官兵在学习、工作、战备和生活中产生的思想疙瘩和遇到的现实矛盾问题。
三是多途径融合抓好微教育。针对官兵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反映,利用15分钟开展互动交流,按照抛出问题、一事一议、滚动交流等步骤,通过微言小事折射出大道理,凝聚传播正能量。依托单位自办“尖兵”简报、校园广播等平台,配合开展“人生奋斗才精彩,天空因我而蔚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主题演讲比赛,陶冶官兵思想道德情操,营造浓厚军营文化氛围。
二、运用驻地资源,融合构建培育的“大环境”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最终都会回归社会。部队并非真空,关起门来抓培育不切合实际,官兵在探亲休假、外出办事、参观见学等场合都难免接触社会,部队要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抓好资源整合、协调引导,营造更利于红色文化培育的社会环境。
一是运用新闻媒体造势。当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随时随地影响官兵思想行为。要积极协调地方报刊、广播电视和政务网站等媒体,把红色文化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范畴,通过开设军队专栏、官兵风采等形式,着力宣传红色文化内涵、部队培育动态和爱军习武先进人物等,同时有序借助参加媒体专访、网络互动、举办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扩大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是运用红色资源熏陶。要利用驻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纪念馆、革命斗争遗址和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官兵参观见学,重温入党入伍誓词、缅怀先烈敢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引领官兵自觉校正人生价值追求。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跳红色舞蹈、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等文化活动,引领官兵回顾艰辛的革命历程,感悟党的英明领导。定期邀请党史专家、社会主义学校的学者给官兵作辅导授课,帮助官兵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高官兵的红色文化素养。要组织重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雪莲精神”等的形成过程,帮助官兵解读其本质内涵、核心要义,引领官兵自觉当好红色文化的接班人。
三是运用政策法规激励。要密切与驻地党委政府特别是组织、人事、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从子女人学、转业退伍安置等方面,制定出台与红色文化培育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从法规层面,帮助部队化解军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部队发展提供有利平台。要出台相关地方性拥军法规单行规定,妥善处理官兵家庭遇到的现实困难、涉法问题等,不断激发官兵献身使命的热情。要建立健全与践行红色文化相配套的措施,严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寄喜报、戴红花、发奖金等精神和物质奖励规定,增强军人、军属践行红色文化的成就感自豪感,确实在社会上形成“一人有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借力亲情情怀,努力打造培育的“助推器”
家庭作为军人8小时外的重要空间,父母、妻子、子女、亲属等作为军人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军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深入挖掘、运用亲情资源,凝聚成强大的亲情教育力量,有效助推红色文化培育。
一是融入亲情教育措施。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部队、家庭共建共育措施,明确亲属在配合部队抓好核心价值观培育上担负的责任,使家属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样配合部队做好培育工作,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搞好统筹安排,针对每名官兵的优长与不足,分别确定每个阶段其家庭帮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增强共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跟踪指导,定期联系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共育工作健康、有序、扎实推进。
二是拓展亲情教育平台。每逢部队组织重要活动,如新年茶话会、文艺晚会、事迹报告会等场合,邀请官兵家属参加,让官兵的亲人感受浓郁的红色文化,增强军属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和各类优秀干部家属到军营参观,让他们详细了解亲人在部队的学习、工作、训练和生活情况,不断激励官兵爱岗敬业。要探索建立官兵亲人微信平台、军属与部队通联信箱、军属互联网邮箱等渠道,收集官兵家屬反馈的官兵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个人理想等情况,为部队改进红色文化培育的方法提供参考。
三是创新相关激励机制。要广泛开展“好家庭”、“贤内助”、“好军嫂”等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完善评选表彰标准、细则,搞好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官兵亲人采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定期组织召开官兵亲属座淡会、表彰会,邀请先进典型、戍边典型的家属登台作报告、谈体会,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讲出来,把对官兵的期望和勉励讲出来,把对部队的崇敬与热爱讲出来,全方位激发官兵学习践行红色文化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部队、社会、家庭”联合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增强红色文化;合力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是履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培育“两不怕”精神的客观需求。新形势下进行红色文化培育,除依靠部队力量外,还要充分整合社会、家庭的资源,构建“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培育体系,形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合力,激发官兵献身使命、忠于使命的动力源泉。本文结合本单位以及兄弟单位的做法,进行持续探索和总结,以期有借鉴意义。
一、突出正面教育,增强红色文化的“向心力”
正面教育在红色文化培育中发挥了统领作用,尤其是针对学员处在思想爬坡阶段,具有可塑性强等特点,需要持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培育,这样才能做到使红色基因星火燎原、代代相传。
一是区分专题抓好大教育。着眼有效发挥政工干部的联合育人优势,通过设立“大讲堂”等形式,安排副团以上的领导、教研室主任上大课,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强军目标、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授课,确保红色文化始终与宣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嵌入一体,不断创新发展。
二是军内互动抓好传统教育。运用学院“三到一长期”教学育人基地、优秀士官“讲武堂”,邀请驻地军分区干休所革命前辈来队答疑释惑等形式,把抽象的思想理论、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鲜活化,引领官兵自觉校正人生观价值观,提振新兵精气神。
三是灵活指导抓好随机教育。要将培养“四有”军人融入教学全过程,结合新时期新阶段官兵知识、年龄结构和学员(兵)个体特征,安排基层政工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帮助妥善化解官兵在学习、工作、战备和生活中产生的思想疙瘩和遇到的现实矛盾问题。
三是多途径融合抓好微教育。针对官兵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反映,利用15分钟开展互动交流,按照抛出问题、一事一议、滚动交流等步骤,通过微言小事折射出大道理,凝聚传播正能量。依托单位自办“尖兵”简报、校园广播等平台,配合开展“人生奋斗才精彩,天空因我而蔚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主题演讲比赛,陶冶官兵思想道德情操,营造浓厚军营文化氛围。
二、运用驻地资源,融合构建培育的“大环境”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最终都会回归社会。部队并非真空,关起门来抓培育不切合实际,官兵在探亲休假、外出办事、参观见学等场合都难免接触社会,部队要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抓好资源整合、协调引导,营造更利于红色文化培育的社会环境。
一是运用新闻媒体造势。当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随时随地影响官兵思想行为。要积极协调地方报刊、广播电视和政务网站等媒体,把红色文化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范畴,通过开设军队专栏、官兵风采等形式,着力宣传红色文化内涵、部队培育动态和爱军习武先进人物等,同时有序借助参加媒体专访、网络互动、举办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扩大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是运用红色资源熏陶。要利用驻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纪念馆、革命斗争遗址和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官兵参观见学,重温入党入伍誓词、缅怀先烈敢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引领官兵自觉校正人生价值追求。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跳红色舞蹈、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等文化活动,引领官兵回顾艰辛的革命历程,感悟党的英明领导。定期邀请党史专家、社会主义学校的学者给官兵作辅导授课,帮助官兵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高官兵的红色文化素养。要组织重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雪莲精神”等的形成过程,帮助官兵解读其本质内涵、核心要义,引领官兵自觉当好红色文化的接班人。
三是运用政策法规激励。要密切与驻地党委政府特别是组织、人事、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从子女人学、转业退伍安置等方面,制定出台与红色文化培育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从法规层面,帮助部队化解军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部队发展提供有利平台。要出台相关地方性拥军法规单行规定,妥善处理官兵家庭遇到的现实困难、涉法问题等,不断激发官兵献身使命的热情。要建立健全与践行红色文化相配套的措施,严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寄喜报、戴红花、发奖金等精神和物质奖励规定,增强军人、军属践行红色文化的成就感自豪感,确实在社会上形成“一人有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借力亲情情怀,努力打造培育的“助推器”
家庭作为军人8小时外的重要空间,父母、妻子、子女、亲属等作为军人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军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深入挖掘、运用亲情资源,凝聚成强大的亲情教育力量,有效助推红色文化培育。
一是融入亲情教育措施。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部队、家庭共建共育措施,明确亲属在配合部队抓好核心价值观培育上担负的责任,使家属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样配合部队做好培育工作,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搞好统筹安排,针对每名官兵的优长与不足,分别确定每个阶段其家庭帮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增强共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跟踪指导,定期联系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共育工作健康、有序、扎实推进。
二是拓展亲情教育平台。每逢部队组织重要活动,如新年茶话会、文艺晚会、事迹报告会等场合,邀请官兵家属参加,让官兵的亲人感受浓郁的红色文化,增强军属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和各类优秀干部家属到军营参观,让他们详细了解亲人在部队的学习、工作、训练和生活情况,不断激励官兵爱岗敬业。要探索建立官兵亲人微信平台、军属与部队通联信箱、军属互联网邮箱等渠道,收集官兵家屬反馈的官兵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个人理想等情况,为部队改进红色文化培育的方法提供参考。
三是创新相关激励机制。要广泛开展“好家庭”、“贤内助”、“好军嫂”等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完善评选表彰标准、细则,搞好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官兵亲人采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定期组织召开官兵亲属座淡会、表彰会,邀请先进典型、戍边典型的家属登台作报告、谈体会,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讲出来,把对官兵的期望和勉励讲出来,把对部队的崇敬与热爱讲出来,全方位激发官兵学习践行红色文化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部队、社会、家庭”联合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