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问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上课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有13.8%左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这样一来,使得学生不敢问,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关键要让学生突破不敢问这一心理障碍,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程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做到师生平等。同时要充分发挥鼓励表扬的效应,经常采用“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语言去激励学生,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的心理顾虑消除了,师生互动自然顺畅了,学生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了,也便敢于提问了。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会问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会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问题可问。
  1、 为学生提供观察、提问的思路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细致的观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而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是以正确清晰的表象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细致观察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以前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圆锥形的沙堆或模型,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不知要问什么,提问构造特征时,也只是说上尖下圆,后来,我在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先拿出圆柱体让学生回忆说说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部分,然后让学生通过圆柱体来认识圆锥体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有学生发现了不懂的问题,有一学生问到:圆锥的高在哪里?体积怎么计算?表面积怎么计算等等,问题出现了,它的出现完全是教师引导的结果。所以,要使学生提出问题,必须先让学生看出问题。
  2、 为学生提供发表见解、互相交流的空间,大力提倡“你问我来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是核心,因此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既是确立“学习主人”的地位的体现,又是了解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必须环节。同时,甲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乙学生作以回答,作为同龄人的同班同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先用一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用沙子演示它们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真的观察,看完后一部分学生发现了联系,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疑惑,如:他们会问为什么要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呢?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他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这时我先让有疑惑的学生说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实验,让理解了的同学尝试进行讲解,他们兴趣高,反复讨论补充之后通常也较完整,这种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这样做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无论是提问的同学,还是回答解决问题的同学,都会对这个知识点记忆犹新。
  三、积极引导、大力赞扬,使学生爱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提问意义之深远,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遵循小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以及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积极引导、大力赞扬,即便是学生提出了一些与本节知识无关的问题也不能打击、批评学生,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学生提出了如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对于体积计算不属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表面积的计算更不是小学阶段能够解决的问题。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去批评打击学生,反而要大加赞赏该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总之,在教学中要给他们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懂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向教材提问,不惟师、不惟书,同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适当留出一点空间,坚决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以便学生爱问。
  总之,对于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追根问底,使他们从小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关明理《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2]叶荣深《问题意识怎样培养》
其他文献
纸笔测验,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临近期末,总要进行一些测验以查漏补缺。每次测验后,如何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最佳路径,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正实现查漏补缺之效。  一、先思,启动对话的源头  每次测验完毕,教师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马上进行试卷讲评。讲评的方式往往是传统的讲解与灌输。教师一般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苦口婆心地把学生测验时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注意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唯恐学生记不住。
期刊
学生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几何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数和形联系起来,缺乏良好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画板》避免了抽象的说教,非常好地把数和形结合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树立"数与形"的观念  教授在谈数学时曾经说过"学数学学通了一定要把数和形都打通了。"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主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对初中学生,只要有点新思想、新意图、新设计、新做法,就称得上创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上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下面试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实践加以阐述。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愉悦的心理是课堂创新的有机土壤。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中后进生。他们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没有崇高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学习的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遗漏多,学习上懒散,不认真,抄袭或不完成作业,叛逆心理强,不守纪律,不服从管教,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对他们进行教育,收获与付出的劳动是很难成正比例的。对此,是弃之不顾,让其自生自灭还是积极探求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转化的方法呢?  作为
期刊
一、根据班级学情,制定计划表  1、分析学生的知识情况。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特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情况,根据情况制定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举我班级的例子:我的两个班级共有88人参加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35分以上的学生有15人;120分-135分有25人;105分-120分有16人;90分-105分有18人;90分以下有14人,其中有8人是72分以下,4人是40分以下的低分学生。通过以上数据可知
本文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高发频发,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链条存在“断裂带”。即在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部门、食品相关企业以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