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历史使命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变革。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初级阶段,升级为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融合的中级阶段,再到推动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的高级阶段,在这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内涵、外延与使命已经一再被重新审视,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当前,在政府、高校、产业等各方的合力推动下,产教融合已初见成效,但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与产业对应用型人才迫切渴求的大环境下,产教融合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针对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本刊通过与产教融合专家、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代表、产业代表的对话,获知以下共识:新时代要强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避免陷入概念改革、口号改革困境,要在不断探索中直面改革难点找到可持续深入的实施路径,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共生共荣。
  从概念到认识厘清产教融合的真正涵义
  近两年,产教融合已成为政府、高校、产业等各方的工作重心之一,国家为此连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2019年7月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但现阶段,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教育界,均对产教融合开展存在着困惑,同时出于各自的站位推动产教融合,导致产教融合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应当如何協调,产教融合应该融什么,产教融合如何深入持续等,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前提是,要搞清楚产教融合的真正涵义。”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产中大国际学院院长邵庆祥表示,提到产教融合就会想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实,这三个词是不同层面的概念,以前,理论界和教育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混淆。
  他强调,“工学结合”是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中观层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没有体制机制的保障;“产教融合”是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是“产业”和“教育”的有机对接。“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必须在微观和中观层面得到落实,它的宏观层面才能落实。”
  校企合作偏向于“合”,缺少“做”。有相关调研显示,多数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找几家企业,签订一个所谓的校企合作协议,对真正实施校企合作仍然处在“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实现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用工”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多偏向于“合”而缺少“做”。对此,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校长柏定国表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能仅落在纸上,更不能只是“口号”。他坦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进行合作模式方面的创新与改革,才会有合作的动力与意愿,才能真正发挥产教融合的价值。
  产教融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概念搞清楚了,再来追本溯源。为什么要推动产教融合呢?其历史使命和内涵是什么?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谢笑珍提出,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承载的历史使命在持续演进。
  从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产教结合”的表述首次正式出现,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在政策的演变历程中,产教融合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初级阶段,升级为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融合的中级阶段,而到推动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内涵、外延与使命一再被重新审视,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目标与要求,更是将产教融合的内涵与使命提至更高层次。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这些人才的理念要和社会经济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相吻合,这些人才的技术要与企业创新发展要求相一致,这些人才的技能要与生产岗位要求紧密对接。这对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指出,培养和造就这样的人才,企业与学校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企业的优势在于市场竞争可以带来技术、资本和产业环境资源,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培养体系,二者融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大大缩短学与用、人才与社会价值体现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核心,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发展。“这也是产教融合发展内涵价值的真正体现。”
  北京商校原党委书记、北京祥龙(企业)大学原校长史晓鹤对于产教融合的意义提出了三点看法。她认为,推动产教融合首先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次体现在为人民赋能、为国家发展赋能的教育责任层面;最后是教育与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依赖于产教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必然路径。”
  在不断演进中,产教融合被赋予多重新的历史使命。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努力协调、突破由现实问题形成的产教融合发展难点与痛点,是产教融合深入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他文献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处于人类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向未来,教育应该如何变革?新型学习应该如何来组织?慕课与在线教育到底改变了教育的哪些方面?疫情暴露出校园教育的哪些问题,给教育带来哪些变化?要回答这些新时代的命题,需要对未来教育进行高屋建瓴的思考和新的探索。  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围绕这些新时代命题,达成了几项共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慕课和在线教育的研究;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学校、产业
期刊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海洋特色,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并举的办学格局。作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的二级培训机构,国际船员专修学院主要提供国际国内航线各类海船船员考取证书的培训及证书再有效等业务。培训项目齐全,包括从普通船员到高级船员的
期刊
要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打好 “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形成“战斗力”,打赢“翻身仗”,实现产教融合从项目、平台到创新生态的演进路径。  从2014年到2019年,产教融合完成了从政策到国家战略的升级,实现了从项目、平台到创新生态的演进,正在迎接具备开放办学、提升社会资源重组和整合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优势的产教融合2.0时代。  让企业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企业是营利性的
期刊
近年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专、精、高”的发展之路,构建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一体”的专业群布  局、研发和培训体系、课程结构、实训基地,逐步打造全价值化、全体系化的集成式一流供应链产业学院。  目前,该校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成功探索了以行业引领性企业大学为核心的嵌入式校企合作机制。即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
期刊
在探索未知答案的事物中,想法和创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不断持续探索、永不放弃的努力。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育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但未知的东西如何教?作为老师,如果连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样子,他该对学生讲什么?  当遇到一个新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时,老师比学生唯一知道得多一点的是过往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他只能利用这些过往的经验和方法,带领学生去
期刊
常州工学院课题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场景体验、选择偏好、学习效果等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教学能力、课程管理、资源开发、学习指导和教学管理等五方面建议。  在线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虚拟教室上课,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以其独特的时空泛在性、资源快速获取、交互性、可重复性等优势,在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