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教学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 数学过程教学主要涉及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推导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等. 数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在概念形成、结论推导、数学应用方面如何实施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过程教学;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 因此,高中数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结论的推导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数学过程不同于教学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再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立足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亲自操作与实际运用,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揭示概念形成过程,弄清概念的本质
  高中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努力揭示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数学概念是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总是一笔带过,经常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不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就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 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所以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方面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不能深入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灵活应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抽象、概括的过程,弄清楚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也就会了解如何运用概念,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如教学函数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白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航海中经度、纬度的测量,炮弹速度对炮弹达到的高度、射程的影响等,从这里来理解函数,让学生明白函数探究时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内涵. 其次要关注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实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变式,达到灵活运用概念的目的. 理解概念就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把概念放在一定的系统中学习,弄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概念包含的对象,弄清概念的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子、变式等,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鉴别. 比如学习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f(x) = 4x + 1的奇偶性,并说说理由;函数f(x) = x2 - 4x-2是否是偶函数?按照奇偶性将函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通过这些变式,学生在应用概念时,在头脑中会形成清晰的印象.
  二、关注数学结论推导过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积累知识,而是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的建立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人为地假设出某些公理,在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原理,再推导出公式、定理,从而构建起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 因此,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 同时,数学知识的推导、归纳、概括性是很强的,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弄清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 对于概括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学生不易接受,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但数学公式是符号化的,数学定理是高度概括化的,因此,学生在准确把握数学公式、理解数学公理定义等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注重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结论,在推导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单纯地给出结论学生很不理解,也很难识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把多边形的内角和化为多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结论的推导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应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注重数学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了空间与图形、量与计算、方程与关系等,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凸显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把怎样学放在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应用教学,教师要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有了认知冲突,就会大胆猜疑、积极求证,养成研究性学习方法. 比如教学“锥体的体积”前,先举例在酒桌上,大家使用的都是V字形杯子,小王喝了6个半杯,小李喝了满满一杯,他们两个都说自己喝的比对方多,那他们两个谁说得对呢?此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说小王喝得多. 但是稍一沉思又有些怀疑,因为酒桌上使用的是V字形杯子,学生想得到答案,就会产生探究锥形体积的热情. 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和英.高中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过程. 科教文汇,2007,(2).
  [2]金骏.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的探讨.数理化学习,201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对偶模型描述研发型公司的现金流,假定公司可以通过注入资金来防止破产并可选择在未来某一时刻投资于技术设备来提高自身收益,目标是最小化注入资金总额.应用混合奇异控制—最优停时方法,本文得到最佳技术投资时机的半显式表达式.  【关键词】混合奇异控制—最优停时;技术投资;对偶模型  1.引 言  近年来,经典风险模型的对偶模型Rt=x-ct S0t成为精算数学研究的热点.模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应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保证.”事实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进行创造性设计,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功能,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富表现力,从而更深刻地展现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主要采用“题海战术”,但这样学生难免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久而久之就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 问题出在哪儿呢?关键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是源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在学习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数学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20  数学是其他自然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借助大量练习,学生在反复操练中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强. 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那就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的主动状态,
目的观察五皮宁心汤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9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皮宁心汤。结果总有效率95.83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科学的发现来自于探究过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作为科学发现在教学上的一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