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 数学过程教学主要涉及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推导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等. 数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在概念形成、结论推导、数学应用方面如何实施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过程教学;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 因此,高中数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结论的推导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数学过程不同于教学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再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立足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亲自操作与实际运用,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揭示概念形成过程,弄清概念的本质
高中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努力揭示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数学概念是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总是一笔带过,经常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不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就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 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所以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方面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不能深入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灵活应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抽象、概括的过程,弄清楚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也就会了解如何运用概念,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如教学函数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白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航海中经度、纬度的测量,炮弹速度对炮弹达到的高度、射程的影响等,从这里来理解函数,让学生明白函数探究时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内涵. 其次要关注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实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变式,达到灵活运用概念的目的. 理解概念就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把概念放在一定的系统中学习,弄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概念包含的对象,弄清概念的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子、变式等,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鉴别. 比如学习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f(x) = 4x + 1的奇偶性,并说说理由;函数f(x) = x2 - 4x-2是否是偶函数?按照奇偶性将函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通过这些变式,学生在应用概念时,在头脑中会形成清晰的印象.
二、关注数学结论推导过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积累知识,而是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的建立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人为地假设出某些公理,在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原理,再推导出公式、定理,从而构建起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 因此,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 同时,数学知识的推导、归纳、概括性是很强的,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弄清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 对于概括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学生不易接受,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但数学公式是符号化的,数学定理是高度概括化的,因此,学生在准确把握数学公式、理解数学公理定义等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注重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结论,在推导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单纯地给出结论学生很不理解,也很难识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把多边形的内角和化为多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结论的推导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应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注重数学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了空间与图形、量与计算、方程与关系等,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凸显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把怎样学放在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应用教学,教师要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有了认知冲突,就会大胆猜疑、积极求证,养成研究性学习方法. 比如教学“锥体的体积”前,先举例在酒桌上,大家使用的都是V字形杯子,小王喝了6个半杯,小李喝了满满一杯,他们两个都说自己喝的比对方多,那他们两个谁说得对呢?此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说小王喝得多. 但是稍一沉思又有些怀疑,因为酒桌上使用的是V字形杯子,学生想得到答案,就会产生探究锥形体积的热情. 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和英.高中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过程. 科教文汇,2007,(2).
[2]金骏.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的探讨.数理化学习,2010,(9).
【关键词】 高中数学;过程教学;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 因此,高中数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结论的推导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数学过程不同于教学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再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立足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亲自操作与实际运用,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揭示概念形成过程,弄清概念的本质
高中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努力揭示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数学概念是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总是一笔带过,经常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不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就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 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所以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方面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不能深入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灵活应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抽象、概括的过程,弄清楚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也就会了解如何运用概念,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如教学函数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白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航海中经度、纬度的测量,炮弹速度对炮弹达到的高度、射程的影响等,从这里来理解函数,让学生明白函数探究时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内涵. 其次要关注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实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变式,达到灵活运用概念的目的. 理解概念就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把概念放在一定的系统中学习,弄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概念包含的对象,弄清概念的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子、变式等,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鉴别. 比如学习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f(x) = 4x + 1的奇偶性,并说说理由;函数f(x) = x2 - 4x-2是否是偶函数?按照奇偶性将函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通过这些变式,学生在应用概念时,在头脑中会形成清晰的印象.
二、关注数学结论推导过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积累知识,而是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的建立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人为地假设出某些公理,在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原理,再推导出公式、定理,从而构建起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 因此,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 同时,数学知识的推导、归纳、概括性是很强的,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弄清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 对于概括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学生不易接受,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但数学公式是符号化的,数学定理是高度概括化的,因此,学生在准确把握数学公式、理解数学公理定义等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注重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结论,在推导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单纯地给出结论学生很不理解,也很难识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把多边形的内角和化为多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结论的推导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应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注重数学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了空间与图形、量与计算、方程与关系等,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凸显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把怎样学放在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应用教学,教师要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有了认知冲突,就会大胆猜疑、积极求证,养成研究性学习方法. 比如教学“锥体的体积”前,先举例在酒桌上,大家使用的都是V字形杯子,小王喝了6个半杯,小李喝了满满一杯,他们两个都说自己喝的比对方多,那他们两个谁说得对呢?此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说小王喝得多. 但是稍一沉思又有些怀疑,因为酒桌上使用的是V字形杯子,学生想得到答案,就会产生探究锥形体积的热情. 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和英.高中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过程. 科教文汇,2007,(2).
[2]金骏.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的探讨.数理化学习,2010,(9).